经典电视剧告诉我们的事
2019-01-22梭梭
梭梭
作为一种最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电视剧若是不接地气,不能把握观众生活的脉搏,便很难成为经典。
2018年底,我们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回忆这40年中国的发展、变革与成长时,其间所产生的重要文艺作品也成为人们怀念的一部分,尤其是几乎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中国电视剧行业更让人心怀感慨。网上流传着一份“改革开放40年40部经典电视剧”的名单,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就是如何拍出好作品,让观众过了几十年依然能从时间和记忆的汪洋中把其打捞出来的秘密,这也是一个行业从业者真正的骄傲。
在这个名单中,最早的作品在1981年就播出了,很多人并没有太多印象。但随便挑出几个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以及近几年的作品,就会发现好作品中隐藏的规律。
4集电视剧《蹉跎岁月》播出于1981年,讲述了一对年轻人被蹉跎的青春岁月,是文革后首部知青题材电视剧。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两个年轻人,但它记录的是一个时代,讲述的是一代年轻人的故事,所产生的共鸣可想而知。和如今的许多电视剧相比,这个剧没有架空的年代,没有玄幻的情节,它就是真实生活的艺术化记录,代表着人们对于特殊年代的反思。
1985年播出的《四世同堂》、1990年播出的《围城》则都是以经典为依托,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基础上,又用电视手段给予更加形象化的呈现。如今看来,这些作品并不完美,但是因其坚实的文学基础赋予了演员更实在的表演基础和更大的表演空间,在近40年的时间里成为人们一直难忘的经典。反观今天的影视剧,真正的文学经典无人问津,网络上火爆一时的网文却成了影视剧改编的香饽饽。一方面,网文的生产是以提升点击率为目的,什么样的内容受欢迎就写什么样的内容。另一方面,作者必须保证每日几千字的更新频率,角色塑造与情节架构都有着固定的套路,很难兼顾思想内涵,也难怪如今所谓的“IP剧”越来越凉了。
在这份榜单里,还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经典改编作品,能有如此之多的经典改编作品入围,恰恰证明了经典的实力和魅力。
1990年的《渴望》,1991年的《编辑部故事》《外来妹》,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我爱我家》等等,就都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播出时的时代最及时的反映。《渴望》中的胡同小院,《编辑部故事》里的《人间指南》编辑部,《我爱我家》里的那个小家,都是一个观察大世界的窗口,记录下时代的点点滴滴,多少年后再回头观看甚至可以作为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个文艺标本。《外来妹》记录了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些小人物命运的变化,切入角度虽小,但看得见大时代的影子。《北京人在纽约》记录了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生活、学习、工作的故事,中外文化、思想之间的碰撞也是大时代的缩影。反观今天我们常见的穿越、宫斗题材电视剧,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照?
当然新世纪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2001年的《大宅门》《激情燃烧的岁月》,2006年的《士兵突击》,2008年的《闖关东》,2009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2014年的《北平无战事》......把这些作品列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彼此没有共同点,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是创作者苦心孤诣创作出来的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他们的热播往往都能引发同类题材的爆发。是的,同是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的人做出引领风潮的作品,有人却是熟练的跟风者。在电视剧市场中,常常有因为同类型题材作品太多,导致管理部门对该类型题材叫停,或是本身就因为供过于求而卖不出去。
这些过去40年受欢迎的作品告诉我们,作为一种最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电视剧若是不接地气,不能把握观众生活的脉搏,不仅很难成为经典,即使在当下也得不到市场和观众的青睐。但愿过去的40年,能为未来的40年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当然这还需要有心的创作者去发现并体悟到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