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之行》的象征意蕴与话语重构

2019-01-22蔡季愚

参花(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构

摘要:笔者在文中简要概述了《印度之行》的主要内容和象征意蕴,并分析了《印度之行》中的东方话语重构原则,以期促进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象征手法 东方话语 《印度之行》 重构

福斯特一生创作了数十部文学作品,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印度之行》。这部小说集说理性、抒情性、讽刺性于一体,同时,作品中还通过使用象征手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促使一部经典作品应运而生。并且,《印度之行》凸显出浓郁的东方主义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让人们在品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印度之行》及其象征意蕴

(一)《印度之行》概述

20世纪20年代初,小说《印度之行》悄然问世,这部作品是福斯特至情至理的巅峰之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英国统治下的印英双方的冲突、矛盾与交流障碍。福斯特在印度暂住期间,亲眼见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残暴行为,他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部以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为主题的佳作。《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艾德拉、艾席思等人在清真寺、圣殿和山洞中发生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景物、季节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味,例如,在“清真寺”这部分故事情节中,其天气正值印度的“凉季”,而“凉季”则象征着人的理性和清醒。

(二)《印度之行》的多重象征意蕴

对于《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不同的文学评论家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多数人都赞同洛奇的看法:《印度之行》不仅具有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还善用象征手法,也可称之为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另外,《印度之行》这部作品拥有丰富的象征意蕴,不仅书名和人名具有象征性,而且小说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首先,这部小说的书名有其特殊的隐喻义。小说的书名一共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书名的表层义。“印度之行”是一种sea-passage ,即20世纪20年代乘船去印度旅行的一种交通方式,并且小说的主人公艾德拉、莫尔夫人也正是乘船去印度旅行的。第二层含义是“生命仪式”。书名“A Passage to India”中的“Passage”也有rites of passage(生命仪式)之意,这种解释主要建立在文学人类学的基础上。文学人类学中的文学创作相关理论指出,文学与宗教、民间风俗、信仰等密不可分,因此,文学创作中描写转变性的事件时必须显现出仪式感。在这部小说中的“山洞事件”是三位主人公信仰、观念,甚至命运转变的关键,因此,“山洞事件”具有某种“生命仪式”的作用,而书名便隐含了“生命仪式”这方面的含义。第三层含义与惠特曼的诗“Passage To India”有關。虽然福斯特本身比较崇拜惠特曼,但是他将惠特曼的诗名作为自己的书名,这种做法背后也含有某种反讽的意味。惠特曼在“Passage To India”这首诗中认为,现代科技能够在距离空间上联结不同国家,而福斯特却注重建立心灵上的联结,希望依靠个人的教养和智慧联结不同的国家。

其次,这部小说的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福斯特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将隐喻和转喻两种修辞手法糅合于整部小说的结构中,因此,《印度之行》这部小说就具有了双重结构。《印度之行》这部小说结构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小说的表层结构是直线型的,这种结构形式能够促使小说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发展;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循环型的,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深化小说的主题,揭示其主题思想。

二、《印度之行》的东方话语重构

在20世纪70年代,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详细解释了“西方中心”下的东方话语。他认为在西方,大部分学者对于东方的了解不多,只能根据相关资料而形成一定的东方想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中心”下的东方话语也仅仅是一种被扭曲变形的想象,不具备真实性。另外,赛义德认为,西方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将西方国家作为正面,而将东方国家作为负面。但是,福斯特在《印度之行》这部作品中始终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进行描写,将西方国家作为负面。他在小说中以菲尔丁这一形象出现,其为印英友好关系的维持者。他在小说中也极力抨击以治安法官斯洛普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这些情节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福斯特的立场——始终无条件支持印度人民。

三、结语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中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意蕴,并且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印度和英国的文化冲突与矛盾。虽然身为英国人,但福斯特却始终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抨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用东方话语来剔除文化霸权和文化沙文主义,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参考文献:

[1]路易丝,麦克尼.福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福柯.福柯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蔡季愚,男,本科,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我国罪数判断的反思与重构
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翻转与重构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
对教育会诊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压缩感知的窄带干扰重构与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