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铜绿山

2019-01-22曾庆伟

参花(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铜绿矿工青铜

二〇一三年岁末,我为《色香味商情》杂志组稿时,走了一趟大冶,也遂了一直想看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宿愿。

有旅游界的朋友告诉我,中国有三大古遗址不能不去,即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和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走近兵马俑,使我们看清几千年前军事装备与战争的概貌;半坡村遗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走近半坡村,让我们看到古时中国一个乡村的农耕生活图景;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让我们看到先民是怎样从事采矿与冶炼的工业生产场面。

湖北作为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一个省份,应该为有这样一处与兵马俑、半坡村齐名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而骄傲。兵马俑、半坡村遗址是黄河文明的产物,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长江文明的产物。二者齐头并进,形成华夏文明的源头。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都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文明源头。

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教科书上,讲到上古铜矿的开采与冶炼,不会不提大冶铜绿山。凡在楚文化研究文献中说到古代楚文化的灿烂辉煌,不可不提及铜绿山。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此为世人广泛认知。一波又一波古玩收藏热,更让人们知道了被称为收藏重器的古代青铜器具价值几何,哪个藏家拥有一件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期铜绿山出产的青铜器物,如拿到古玩市场上去拍卖,可以换回一幢别墅,或一辆“奔驰”“宝马”。

铜绿山从商朝早期就开始采铜和冶铜,这些铜材运出铜绿山后,由楚国的工匠们制出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青铜器皿,供给社会上层人物当作礼器和高档筵席的酒器、食物盛器,供给百姓用作农具,供给兵士用作兵器。几千年后,有研究青铜文化的学者评价说,用铜绿山开采冶炼的铜材制成的青铜器皿,其冶炼铸造水平至今也堪称炉火纯青。

就在这座或许称为山丘更为贴切、一点也不巍峨的山头,那时采铜和冶铜矿工们的一举一动,对楚文化延续至今的辉煌都有巨大的影响。

承蒙大冶市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罗文兄的安排,在暖如春阳般的冬日,一位漂亮的导游姑娘带领我们参观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和至今仍在开采的天坑般的铜绿山铜矿矿区。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西北,面積两平方公里。大冶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县级城市,自古就被视为冶炼之都,乃至“大冶”的得名,都与这里从古至今久盛不衰的冶炼活动有关。有资料说,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一个叫秦裴的地方官员,在大冶铜绿山至栖儒桥一代建立从事大型采矿冶炼的“青山场院”。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李煜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为由,将“青山场院”升格,并将其与另外三乡合并,新设大冶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命名。“大兴炉冶”语出《庄子》中“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之句。从夏商开始直到现在仍在采铜和冶铜的铜绿山,为过去称县、现在称市的“大冶”地名来历做了最好的诠释。

眼前这个被称作铜绿山的山丘,若从远处看,的确看不出它与周边山头的形状、植被有什么不同。但走到它的身边,可以看出差别不仅明显,而且巨大。铜绿山随处裸露着山岩,岩体透出铜锈般的暗绿色,用地质探矿专业术语表述,这是岩体含铜品位高的缘故。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山包里,已经探明贮藏有丰富的孔雀石、赤铜矿、自然铜等矿藏,把铜绿山说成是宝物聚集地一点也不为过。

与别的山峦不同,这里长着别处看不到的一种学名叫海州香薷、俗名叫铜草花的植物。此时眼前的铜草花,高不过两尺,身形枯槁,在略带寒意的山风中,不停地战栗。冬天,它的长相看起来颇像湖北农村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说它是草,其实是一种没有叶子的小花,花色多为蓝色或紫红色,花期在阳历十月。

铜草花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只生长在藏有铜矿石的山野里,妖媚地向人们展示着根底下的宝贝。人们之所以称它为铜草花,盖因它汲取的养料含有浓重的铜成分,因此,铜草花常常伴着铜矿生长。

我猜想,古人那时既没有今人的系统探矿理论,更没有现代的探矿仪器,在漫无边际的沟壑寻宝找矿,茫然四顾,也只能靠一双眼睛和一对脚板。他们在勘探铜矿时,是把铜草花当成铜矿标志物来看的。我们的先人实在太具智慧,他们发现,在千沟万壑之间,哪里的铜草花长得越是繁茂,哪里地下的铜矿贮藏也就越是丰富。

整个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现在建成了一座与任何大城市公园相比毫不逊色的主题园林。园林内,道路用进口的沥青铺就,人、车走过,悄无声息,道路两边的空旷场地栽花种树,植被丰茂。想必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时节,这里更有风景区的雅致。

沥青道路的尽头,停车场北面矗立着一座现代建筑——“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馆题行书字体俊朗沉雄,是已故考古大家、被考古学界尊称为“七国院士”的夏鼐手笔。

博物馆展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商朝早期古铜矿遗址和汉朝采铜遗址,另一部分是冶铜遗址。

商朝早期至汉朝采铜和冶铜遗址是一九七三年起开始发掘的考古成果,当时,这一成果轰动学界。最新考古发现铜绿山的开采时间可追溯到夏朝早期,将此前学界考证的时期,从公元前约十七世纪提早到了公元前约十九世纪。以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不认为夏朝是一个真实的朝代,或认为夏朝只是一个传说,最多只算一个较大的部落。近年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掘作为重要证据之一,证明夏朝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真实存在。

以我的感观,展馆前一部分从商朝开始采矿的矿坑和春秋战国时期采矿的几个矿坑,更具震撼力。凝神一看,就能感受得到古时矿工们采矿的艰难及技术的专业性。古时的那些矿工们为掘取铜矿石,开凿了竖井、平巷与盲井,并用木质框架支护,采用了提升、通风、排水等技术,使用辘轳提升矿石及汲出地下水。这些高超的采矿工艺技术诞生于四千年前,我们不能不为先民的创造能力感到自豪。

那些出土的木锹、竹筐、藤篓、绳索、木钩、木槽、桶、勺等器具,直观地告诉我们古代矿工采掘每一块矿石的艰难。采矿是地下的营生,矿工们用木头撑起长宽约六十厘米左右的方形框架,形成一个个地下洞穴。矿工们在这狭小的井洞里,像老鼠般蜷缩着,展不开臂,伸不直腰。在木头支架吱吱作响、时时有塌方冒顶可能的“猫耳洞”里,用铜斧、凿、锄、钻、石头、木头,一点一点地从坚硬的岩石上,撬下一块块矿块。然后,用绳索系着藤蒌,一筐一筐地把矿块矿屑吊上地面,送去冶炼。

他們披头散发,蓬头垢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暗无天日的井洞里,顽强地坚持着。这样的作业空间,这样危险的工作环境,每一个采矿者的生命,随时都会从阳间一步踏过奈何桥,走向死亡。生命之于他们,只是在阳世间的短时间寄存。每一天清晨他们进入矿洞,便是生死两茫茫,晚上,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栖息的工棚。

刚毅顽强而又命如蝼蚁般卑微的掘矿人,生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漫漫四千年的矿山开采,该有多少条精壮汉子的性命长眠于斯啊!

导游的介绍印证了我的猜测,在离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曾经发现了几个巨大的死人坑,每个坑里,都埋藏着无数骷髅,那是一个个惨死矿工的魂灵。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即令是死,也没能进入故乡祖坟山,抛尸丛冢,一任风吹雨洒……

说到青铜文化,各种著述无不自豪地描述古代的青铜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但是这种表述只说到了史实的一个层面,青铜文化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就像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告诉我们的那样,还有无数矿工千辛万苦的劳作,用血与汗擦亮了青铜器的幽冥绿光,用无数条鲜活而屈辱的生命,幻化成了我们灿烂的青铜文化!

我居住的大都会武汉,有两个著名的博物馆,一个是位于汉口火车站附近的武汉市博物馆,一个是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其镇馆之宝,都是青铜礼器。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重器,是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乃铜、锡、铝合金的青铜礼器,它是公元前四三三年的实物。它的出土表明,远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武汉市博物馆馆藏重器,是武汉近郊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大圆鼎,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商代前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随州的曾侯乙和黄陂的盘龙城,这两个发掘现场我都去过。我看见了大量的青铜器皿,当时我就想,制作这些青铜器皿的原材料来自何方?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制作青铜器具,必须得有青铜原材料,然后才能由工匠铸成不同用途的青铜器皿。但直到今天,都没有证据证明在随州附近和盘龙城附近有开采铜矿的矿区,也就是说,在曾侯乙和盘龙城当地,从古到今都不产铜。

从湖北地图上看,随州距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有两百多公里,铜绿山却是离曾侯乙最近的铜矿基地,两地之间陆路水路均能相通。所以也有学者推测,随州以编钟为代表的一大批青铜器和武汉以大铜鼎为代表的青铜器,两处出土的青铜器皿虽然处于春秋和殷商两个不同时期,但为制作这些青铜器提供原材料的地方,极有可能是同一个地点:大冶的铜绿山。

时近中午,我们走出博物馆大门,去看现今仍在开采的铜矿现场。

从上往下看去,铜矿像一口巨型平底锅的底部,又像是一个上天赐予的巨大“天坑”。不同年代采矿的遗迹,使“天坑”由上到下留下了像梯田一样不同印记的层级,一圈圈,一层层,极富美感。“天坑”的底部,平整得像足球场。为数不多的矿工星星点点,开着挖掘机掘矿,大吨位的矿车载着矿石,喘着粗气往山坡上爬行,空载的车辆,又一辆接一辆地鱼贯驶入坑底。

已经四千多年了,古老的铜绿山还在继续贡献出宝藏,这一方厚重的沃土,该见过了多少历史的沧桑,见惯了多少生命的无常,那些逝去的生命或许重于泰山,或者轻于鸿毛。铜绿山仍是山崖依旧,山上的铜草花,花开花落,岁岁年年,几千年不绝如缕。

作者简介:曾庆伟,著名美食评论家,著有多种专著,并创作散文、文艺评论发表于各地报刊。

猜你喜欢

铜绿矿工青铜
金牌挖矿工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矿工老李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