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剑指四大雷区
2019-01-22刘链
刘链
2018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和严监管的背景下,证券市场监管也呈现出越来越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强监管下执法案件数量的增长态势。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2018年新增调查案件数量比2017年增长8%,使2016年全年1.2倍,2018年平均每3.4个工作日就会新增一例监管调查。此外,随着监管执法科技化及效率的提升,从调查到处罚最快用时也在不断缩短,2016年,调查-处罚的平均用时为286个工作日,2017年为229个工作日,2018年缩短为130个工作日。
四大类问题成证券监管重点
在证券市场监管不断趋严的大背下,监管执法重点关注的领域每年根据证券市场的具体形势而有所不同,如2015年的监管重点是持股情况或权益变动,2016年为担保/重大事项披露,2017年为会计报告问题,2018年为环境污染和商誉问题。通过对2013-2018年这6年来信息披露违规事由的解析可知,四大类问题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监管“雷区”,具体比例如下:持股情况或权益变动占24%、会计报告问题占24%、担保/重大事项未披露占24%、关联方即关联交易问题占23%。
在监管不断趋严的同时,投资者民事维权案件数量也呈现不断增長的趋势。2018年新增维权数量已突破50件,创历年新高;2013-2017年这5年的平均维权件数相当于2009-2012年平均件数的1倍。除了案件数量的增长外,投资者民事维权索赔金额也不断增长。截至目前,A股市场累计索赔金额为49.9亿元,其中,近5年新增索赔金额超过40亿元。
2013年后,有两个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A股市场整体索赔案件数量及金额均获得快速增长,平均最低个案索赔金额接近3000万元;二是A股过亿元索赔案件数量暴涨,2015年单年超过5件,近5年总共超过10件以上。而且,高索赔金额案件占比逐年递增,索赔金额低于500万元的案件占比逐年呈下降趋势,整体来看,接近八成的案件索赔金额接近或超过1000万元,近两年的案件金额预计仍在快速增长。
随着“投资者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日常投资者维权将日趋常态化,上市公司从日常经营管理到重大危机事件均可能遭受外部质询或维权,甚至演变成违法线索。此外,一旦出现重大危机或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及相关监管机构的事后监管成为其重点工作,多批次专项执法行动也成为每年的常规行动,在目前股市不稳的情况下更会凸显其行动的重要性。
虽然A股的投资者维权并非美国集团诉讼类,但凭借已经成立的投资者服务中心和维权律师的努力,单个投资者的维权行为已成为市场常态化行动,且维权金额高,胜诉几率大,对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造成严重的冲击。
因此,风控是上市公司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包括风险预防、危机处理、法律抗辩及损失补偿等。首先,对上市公司而言,风险无处不在,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要提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做好事前的各项准备,如充分了解证券法规、完善内部架构和规章、定期、不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加强关键人员的培训和宣传等;其次,积极配合执法机构做好舆情处理,提前了解执法和维权的流程,避免不知所措;合理设定目标,积极配合调查与诉讼;重视舆情处理,避免形成公共舆论压力;最后,聘请专业人士采购风控工具,事中聘请专业律师或第三方顾问处理相关问题,争取最好的结果;而且,要提前采购风控工具,加强事前风险防范。
我们可以用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如资金占用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资金占用主要以下五种形式:第一,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垫付的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第二,代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偿还债务而支付的资金;第三,有偿或无偿直接或间接拆借给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的资金;第四,为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承担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权;第五,其他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使用的资金。因此,为最大限度在事前防范风险,上市公司应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照上述规范检查自己的资金运用和调度行为是否有不当。
由于资本市场是高成本、高回报、高风险的市场,各类主体的利益往往交织在一起,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当前,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又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日常高频维权成常态;二是强监管、严执法成主旋律;三是巨额维权成常规手段。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披露违法发生风险的概率日益加大。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责任重大,而且他们是信息披露责任的主要主体。实际上,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而言,其实都没有绝对的秘密可言,公司机密只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了解这一点对上市公司的意义重大,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是了解底限,不踩红线,重在预防。
此外,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研判和评估风险,建立主动应对网络媒体的快速反应机制。
中伦律所与平安产险共同举办严管背景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论坛
2019年1月15日,由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共同举办的“严管背景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论坛”在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成功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张子学教授、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保生律师、合伙人周伟律师、平安产险高端责任险事业部核保经理张秉政先生和上海信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智先生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八十多位来自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嘉宾及媒体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围绕近期证券监管的总体趋势与执法态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建设与风险防范、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与证券虚假陈述诉讼应对、信息披露合规技巧与危机事件应对等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张保生律师基于其多年来办理证券合规类案件的丰富经验,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的风险、证券监管形势和监管手段、信息披露违法的防范与应对做了精彩演讲。
张子学教授围绕“证券执法的态势与优化”主题分析了证券合规的主要范畴、证券违法的主要样态以及证券执法面临的新环境,并提出了当前中国证券执法的八大态势及相应的优化方案。
张秉政先生对上市公司风险形态的大数据分析,提出上市公司应通过做好事前准备、积极配合执法、聘请专业人士、采购风控工具等方式化解信息披露违法风险。
周伟律师系统梳理了中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发展历程,从程序和实体两个维度分享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应对建议,并提出了虚假陈述司法解释修订的十大焦点问题。
黄智先生从规则变化、市场新现象以及负面舆情应对等方面介绍了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信息披露环境,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技巧与危机应对方式。
最后,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财意险部经理刘聘女士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上市公司应当更加清晰地拥抱投资者保护新变革、合理地进行风险预防和缓释。
本次论坛为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合规水平、降低信息披露的违法风险、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也对完善中国证券执法和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而平安产险基于自身在证券风控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全新风控产品——“平安A股公司风控服务包”。该服务包以律师、合规咨询顾问等多方智库为基础,创新打造“服务+保障”的服务模式,为广大上市公司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后续平安产险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市场领先的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A股上市公司平稳、健康发展,投资者保护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