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4年前夕,阿西莫夫剧透了我们的2019年

2019-01-22阿树

南都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西莫夫科幻预测

阿树

1983年的最后一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描绘过的1984年即将来临,《银翼杀手》也已经率先对未来世界作出了末世黑暗警告。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多伦多星报对未来进行了一场乐观的预测。

阿西莫夫跟儒勒·凡尔纳、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这位1920年出生的科幻作家,创作涵盖了整个科幻黄金时代,代表作有《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除了小说作品,阿西莫夫还写了大量科普读物,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理性分析科学脉络。

也正是这样的思维, 让他的预测显得有理有据,充满智慧的洞见。35年过去,身在2019年的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世界跟阿西莫夫的想象不谋而合。

1983年的最后一夜

1984年被乔·治奥威尔描述成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1984年到来前,科幻界对未来的想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悲观。其中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电子羊会梦见仿生人吗?》,改编成电影《银翼杀手》在1983年上映,就描绘了2019年地球的末世图景。核战后,这个美丽的家园,成了破败荒凉的黑色星球,人类和仿生人之间的跨物种战争也一触即发。

在这部电影上映后,亦即1984年到来前,科幻三巨头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也对2019年做了一次预测。冷战、太空竞赛、即将到来的数码浪潮,这是阿西莫夫的时代即将揭晓的1984年,他所想象的2019年,自然也不会离开这三大时代主题。他的預言,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核战争、计算机化、空间利用,洋洋洒洒的文章,整版刊登在1983年最后一夜的多伦多星报上。

他的作品大多创作于科幻黄金时代,以理性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色彩著称。“机器人第零定律”正是来自于他的早期小说,其中提到“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这种古典主义的乐观,也反映在阿西莫夫对世界的看法,他的预测也处处体现着一种乐观论调。

35年过去了,《银翼杀手》式反乌托邦末世没有到来。尽管阿西莫夫的预测也存在不少偏差,我们所处的2019年,大致还是与阿西莫夫的想象不谋而合。

科幻大师的预测,不得不说充满了先见之明的智慧,尤其是关于计算机的洞察.当今的技术发展可以说全在阿西莫夫的射程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在这个2019年的语境里,他的话也充满了创见。

阿西莫夫的2019

下面我们来看阿西莫夫做了哪些预测。

在他的2019年里,如果美国和苏联继续对峙,他们的后代,只有少部分人有幸触摸到2019年的真实模样。

当然,如果那样的话,讨论未来也没有意义。因此,他对2019的第一个假设,就是核战不会发生。

但在他的2019年里,人口会激增,环境污染会加重。但2019年也可能有技术逆转这种境地,世界各国会联合起来,“冷静后的人类将意识到,不合作意味着毁灭。”

好在,几年后冷战的阴云散去。但这35年来,核武器的威胁始终挥之不去。朝鲜半岛无核化也是在2018年南北领导人板门店会晤后,才取得真正的进展。

冷战已经结束,核战没有到来。在阿西莫夫的想象世界里,始于冷战的太空竞赛,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太空并没有沦为另一个战场,而是取得了他认为的巨大的进步。

在他的想象中,2019年的人类即将进入太空,把太空当作永久的居所。当然,比起赛博朋克的阴暗,阿西莫夫的预言充满了阳光。月球上采矿,冶炼金属,在太空建造一座太阳能发电站,转化成微波,返还地球。太空工厂也逐渐成为现实,地球人利用那里的不同寻常的温度、辐射、真空零重力等环境,建造那些地球上难以完成的物体。

甚至,远离地球的地方还建出了一个巨大的轨道,人类把各种工业基地搬到太空。

进军太空,依靠国与国的合作,这种模式为世界和平提供了保障,战争变得无法想象。

你可能认为,这种过于乐观的想象有些天马行空,像他自己笔下的科幻场景,但在计算机的预测上,阿西莫夫准确得令人惊叹。

最毫无疑问的是,计算机化全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1984年,多数人还不知道网络的存在,他却预测,计算机不仅成为国家管理、工业生产的必备,也会渗透到每个家庭。而且计算机的发展,也不会受到“勒德革命”的影响,意思是那些反对搞自动化的人并不会阻碍这股潮流。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2019年人们的思维将彻底被计算机改变。比如他说,计算机会比老师更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使用这些设备来面对新世界。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跟我们的2019年很像?要知道,在阿西莫夫的时代,全美也只有几十万台家用电脑。IBM第一代 PC在1981年才生产出来。

下面,我们从阿西莫夫的预测中,提炼了一些要点,把他的想象和我们的现实进行一一对照,也用以展望一下我们的2019年大概是什么样子。

阿西莫夫的想象和我们的2019

1    可移动的计算机化设备

真正的移动电话在1985年诞生,重达3公斤。第一款可以像电脑那样安装应用的个人通讯设备,要等到1993年,由IBM推出。但阿西莫夫认为,2019年,一种可移动的计算机化设备已经渗透到每家每户。

没错,今天我们管它叫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甚至一些可穿戴设备。智研咨询最新发布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存量将达到60亿台,也确如阿西莫夫想象的那样,几乎人手一部可移动计算化设备了。

而手机的形态也在发生变革,从实体键盘到触摸屏,再到2018年不少厂商推出的全面屏手机。2019年,这种新形态的手机,也将会成为主流。不知道阿西莫夫的科幻笔法,能不能描绘出它的精致?

35年过去了,《银翼杀手》式反乌托邦末世没有到来。尽管阿西莫夫的预测也存在不少偏差,我们所处的2019年,大致还是与阿西莫夫的想象不谋而合。

2   计算机自我运行

阿西莫夫预测,2019年,计算机将拥有自我运行的环境。科幻热衷描绘这种拥有自主意识和人格的计算机、机器人,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大都会》。直到60年代《2001太空漫游》后,自我运行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科幻中戏份越来越大。确如阿西莫夫的预测,这种科幻想象终将成为现实。当然,2019年的我们有个更时髦的称呼——AI。

2019年还没到来,名为Sophia的AI就成了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日本也给一个AI颁发了特殊居留证。虽然Sophia的AI实力遭受过质疑,但同年打败人类顶尖棋手的谷歌AlphaGo(阿尔法狗),就证明了AI族群正在崛起的事实,而且进化速度之快,也叫人恐惧。

去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助手给主人预约理发时,这位助手在电话里加入了很多及时反应的口语,还做了自作主张的安排。让人无法分辨是真人还是机器人。

谷歌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論文《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ial agents》,也揭示了以后这种自我运行计算机的未来趋势:AI将会复现人类的大脑网格细胞。未来,它的自我运行环境将越来越自主,甚至学会人类那样找捷径、抄小路,从而摆脱背后被规划的程序。

3     机器人努力工作,人类享受生活

阿西莫夫认为,2019年,计算机已经开始接管人类的工作。

去年9月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说,机器目前承担了全球29%的工作任务,到2025年,人类将会流失52%的工作机会。的确,2019年的我们,最常听见的声音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被机器人抢走了。这种恐慌挥之不去,始终在蔓延。2018年,硅谷钢铁侠伊隆·马斯克在推特答网友问时,表达过这种恐慌,他担心,工作岗位被机器人蚕食后,无需或者没有工作的人们,将会失去生活目标。

不过,阿西莫夫告诉我们,不用那么焦虑。消失的是一些流水线的岗位,简单重复、单调乏味,足以摧毁从业者的心智。相反,他认为,正是有了机器人努力工作,人类的生活才可能越来越充实和休闲。有更多时间去充实生活,搞搞研究,追逐自己的兴趣。

在2019年的我们看来,这种说法很难下具体的论断,但同样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可以证明阿西莫夫的预测不无道理: 2022年,全球约7500万个就业岗位会流失,但损失由创造出的1.33亿个全新工作职位所抵消。

2018年 机器已抢走29%的工作岗位

2025年 机器将抢走52%的工作岗位

2022年 人工智能创造新的岗位1.33亿抢走岗位的1.77倍

4   计算机成统治工具

阿西莫夫并没有直接点明2019计算机会成为统治武器,但他提到,统治机构渴望计算机,像渴望武器那样,言下之意,他看到了计算机对于统治的重要性。提供政府治理的基础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是一方面。今天国家机构、商业公司对数据的争夺,监控和非法利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3年,斯诺登把美国自2007年开始的监听计划曝光给卫报,这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监控着人们的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另一重大隐私危机发生在去年,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被爆泄露5000万用户数据给一家数据分析公司,他们通过刻画用户“画像”,瞄准目标选民,定向推送政治广告,从而左右美国总统大选。

当然,数据保护立法也在推进,2018年5月,欧盟国家实施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也为个人数据建立了严格的保护条例,当然,这些约束仅限于企业,未来的实施情况也并不乐观。

5  计划或进行中的太空移民

关于头顶的星空 ,阿西莫夫的说法斩钉截铁:人类最终会在太空中。他说,2019年,第一批太空移民将在计划中,也可能已经在进行中。移居太空后,人们可以建立各种小社会,人类社会也更加多样化。

35多年来,在冷战中壮大起来的美国航天局,正在缩减预算,可能并不如阿西莫夫想的那样,但航天商业化进展,肯定符合他的预期,甚至成绩喜人。

2002年,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把注意力瞄准了火星,创办SpaceX,他从NASA接过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的合约,之后开启了宇宙殖民的征程,作为私营公司多次发射火箭后,马斯克还提出了一套移民方案。

2016年,第 67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他披露了殖民的细节。从地球出发,旅行80 天左右后,就可以到达火星。最终,去一次火星的成本也许就和买一栋小房子的价钱差不多,差不多 20 万美元。到了火星,人们可以在 40-100 年内实现完全自给式文明生活。到时候,火星上也许会有 100 万人。

伊隆·马斯克的计划能不能实现,还面临很多考验。但他不玩票,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市场预期中,SpaceX为首的民营公司,支起了他们所认为的2019太空之年:“我们预计将实现的关键里程碑和催化剂。”

2019年会变好吗?

事实上,科幻小说之外,阿西莫夫做过很多乐观的预测,放在当时,这些说法不免异想天开,但21世纪给了他最好的回应。在对2019年作出预测的年代,科幻界更多是追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尤其是科幻新浪潮运动和80年代阴暗风格的赛博朋克,越来越对过度发达的技术保持怀疑。60多岁的阿西莫夫依然乐观,世界的发展确如他所预料。

刚过去的2018年或许是个失望之年,2019年会变好吗?如果问阿西莫夫,他一定会回答,会的,一切正在变好。

(实习生解都悦亦有贡献)

他们是科幻小说家,也是预言家

我们很难说科幻小说家是在预言未来还是启发未来。

1、儒勒·凡尔纳:登月,潜水艇

1865年,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描绘了美国内战时代,三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乘坐一枚由巨大大炮发射的中空炮弹飞向月球。这是科幻中最早对登月的描述。这一构想在1969年7月20日实现,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完成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同样,潜水艇的发明也正是受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激励。

2、马克·吐温:互联网

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1889年写过一本小说叫《起源于1904年伦敦时间》,小说里有一个发明家发明了电传照相机,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电话系统连接起来,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同时听得到、看得到,全世界同步共享这些信息。很多人还在这个设备观看一次被冤枉的行刑过程,这也是对直播的最早批判了。

3、乔治·威尔斯:原子弹

1914年,科幻大师乔治·威尔斯发表了小说《获得自由的世界》,小说写到,1933年,一位物理学家参透了新型武器的秘密和原理,叫做原子弹。1932年,原子物理学家里奥·齐拉特读到了这部小说。众所周知,正是他促成“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由此诞生。我们很难说科幻小说家是在预言未来还是启发未来。

4、艾萨克·阿西莫夫:AI

预言机器人的科幻小说家很多,阿西莫夫笔下的智慧机器人,却是最接近我们预想中的完美AI,他的构想和理论影响也最为深远,比如机器人有主体意识,可以思考,可以决策,甚至可以打败人类,这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当然,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定律,也在影响我们处理人类自身与机器人的关系。

4、阿瑟·克拉克:通讯卫星,平板,语音助手和搜索引擎

1986年,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科幻作品《2019 年 7 月 20 日:21 世纪的生活》,描述了电子邮件、电脑、智能汽车等技术带来的巨大改变,其中一台“机器”,人们可以在上面获取新闻、航班信息、赛事比分等,一如我们的搜索引擎。其实,早在1945 年,28 岁的克拉克就提出了通讯卫星的设想。15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在著名的《2001太空漫游》中,他还设想了一个类似iPad的便携设备,一个类似Siri那样的语音助手。

5、《回到未来2》:视频通话、可穿戴设备、飞行汽车、全息影像等

1989年,美国科幻电影《回到未来2》设想了2015年的科技,比如类似谷歌眼镜那样的智能眼镜,还有视频通话、全息影像,这些已经是今天的日常。电影中的飞行汽车、悬浮滑板等现实中也存在了,比如美国创业公司Terrafugia所开发的飞行汽车Transition,即将于2019年上市。

6、叶永烈:电视手表、飘行车、智能机器人、人造器官等

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在1962年创作了《小灵通漫游未来》,小说通过眼明手快的小記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作全景式的“扫描”,其中大多数幻想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戴在手上的小电视,近似于如今可以播放视频的智能手表,每家每户都有机器人服务员也有所普及。

猜你喜欢

阿西莫夫科幻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永不停歇的工作者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盲人买剪刀
时间足够你玩
预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