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休戚与共是城市发展的必修课
2019-01-22丁洪美
文/丁洪美
可以通过有效的保护地管理,减缓城市化对保护地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长期规划,还可以避免生态退化,维持不同自然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日前发布《城市化世纪的自然》报告称,与自然休戚与共是城市发展的必修课。
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70%的人都将生活在城市里。这意味着,届时,全球将新增24亿城市人口。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吞噬着越来越多的土地和水域,给自然带来巨大压力。若不能妥善规划,城市化进程将会对自然栖息地造成极大破坏,但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形成和谐共同体,就能降低城市扩张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造成的影响。
城市化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丧失。1992年~2000年间,城市增长导致全球丧失了19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栖息地,为此期间全球丧失自然栖息地总面积的16%。而到2030年,城市增长将会对29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栖息地造成威胁。其中,栖息地丧失可能集中于温带阔叶林和热带潮湿林地带。
城市扩张,将导致更多的保护地距离城市越来越近。在1992年,有29%的重点保护地与城市相距不足50公里(重点保护地是指受严格保护的土地,是基于IUCN保护地管理类别划分的)。到2030年,将有40%的重点保护地和50%的非重点保护地距离城市在50公里以内。在保护地距离城市不足50公里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善管理,城市会给保护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城市扩张,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城市扩张造成自然栖息地丧失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到2030年,如果城市按照“一切照旧”的道路发展,由于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将释放出约11.9亿公吨碳或43.5亿公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9.31亿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报告指出,可以通过有效的保护地管理,减缓城市化对保护地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长期规划,还可以避免生态退化,维持不同自然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
报告提出几项解决方案。一是对城市进行绿色规划,让自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目前,TNC正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为一些城市绘制城市内的森林地图,希望这份地图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栖息地保护投资,通过增加树荫、过滤空气污染,使城市更宜居。二是管理好城市自然保护地,虽然原始的自然区域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但城市附近管理良好的保护区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城市边界越来越接近自然保护区,这些城市周边的保护区将变得非常关键。三是将自然整合到城市中,无论是城市里的森林储备,还是人造公园和街道景观带,都可以成为野生动物自由生活的家园,尤其是对于那些活动范围广的物种,如鸟类和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