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要求

2019-01-22王建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污染物

王建国

(永安市环境监测站,福建 永安 366000)

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最终产品,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1]。监测报告的审核是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最后环节,审核内容包括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和质量活动的结果。只有在测试结果核查无误、质量保证得到满意结果的前提下,监测报告方可通过审核。笔者从资质认定、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规定,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要求进行阐述。

1 审核人员应当遵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时,应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审核人员应当熟悉并遵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监测报告时,重点核查以下四点内容。

一是监测报告是否存在超范围检验检测的内容。若超范围出报告,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二是监测报告是否有分包事项。若有分包,首先要保证不能有二次分包,然后审核分包是否符合规定。如果监测报告包含分包方出具的数据和结果,这些数据和结果都必须清晰标明。三是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都应标注CMA 标志。但是行业里规定的一些报告,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报告等,不能标注CMA标志,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四是掌握机构人员和设备设施的状态。若关键岗位人员变动、设备状态不佳或故障、能力验证出现不合格时,审核人员应当慎重审核,防止出现不准确数据甚至虚假数据。

2 审核人员应当正确运用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对监测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对监测有规定的,必须严格执行,这样得到的监测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2]。这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因此与监测活动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应进行受控。

审核监测报告时,审核人员首先要了解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这些可以从环评及其批复、排污许可证等资料确定。若无法确定,应及时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

其次,审核人员应正确运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对监测的规定,如采样点、测试工况、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分析方法等。审核监测报告时,应对监测报告中的采样点、测试工况、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分析方法等逐条对照审核,不符合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甚至重新监测。

当客户要求监测报告给出排放是否达标的结果时,审核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对浓度限值的规定。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

(1)重视标准中的“定义和术语”。例如,纺织染整工业产品及规格繁多,实际产量多以“米”计,但计算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需要将这些实际产品的产量换算成标准品的产量,产量以“吨”计。如何换算就要根据《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中“标准品”的定义。

(2)对基准含氧量有规定的,应按照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的规定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成基准含氧量状态下的基准排放浓度,并以折算浓度来判定排放是否达标。审核监测报告时,应认真审核基准含氧量运用是否正确,折算结果是否正确。当测定浓度在检出限以下时,同样要求折算,折算要求与高于检出限时的要求一致。如果折算后浓度超过排放限值,则应注明无法进行达标评价,并重点复核含氧量、含湿量、烟气温度等参数测试是否准确无误。

(3)对排气筒高度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的规定重新确定排放限值。如对合成革工业废气,当排气筒高度不足15 m 时,排放浓度限值应按照《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2008)的规定严格50%执行。

(4)对基准排水量(或排气量)有规定的,当实际基准排水量(或排气量)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根据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的规定对实测排放浓度进行换算,以换算浓度来判定排放是否达标。

(5)对分析结果处理有规定的,分析结果应根据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的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对于恶臭污染物的监测,不论有组织排放源还是无组织排放源,均取最大测定值作为监测结果。

3 审核人员应当熟悉了解相关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的规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在其资质认定证书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应进行受控,并注意跟踪验证其有效性,确保监测活动所使用的标准都是现行有效的。此外,生态环境部以文件形式发布的一些监测技术规定(或要求),也必须进行受控,如《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环办监测函[2018]123 号)。审核人员应当熟悉和了解这些与监测活动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的规定。审核监测报告时,重点核查:

(1)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否现行有效,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规定,并在资质认定证书批准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内。

(2)原始记录、监测报告是否附有采样点位图,采样点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例如,污水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监控位置规定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第一类污染物的监控位置规定设在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

(3)原始记录、监测报告是否有监测工况说明,测试工况是否符合规定。例如,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要求锅炉出力必须达到锅炉设计出力的至少70%,若不符合工况条件,则测试结果无效。

(4)采样时间是否符合规定;若标准对采样时间没有规定,应参照相关标准的规定。例如,检测空气中氯化氢的24 h 平均浓度,采样时间应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规定,每日至少有20 h 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5)采样频率是否符合规定。例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末端废水取样时,应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规定至少每2 h 取一次样,取24 h 混合样,结果以日均值计,若不符合规定,则监测结果无效。

(6)监测采样分析是否按照标准的内容操作,是否有偏离,特别要注意环境条件和样品的前处理记录。此外,要注意分析方法有没有特殊要求。例如,测定煤炭工业废水CODCr时,样品前处理应按照《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的规定先用中速定量滤纸去除水样中煤粉的干扰后,再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7)标准修改单是否得到正确运用。例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等规定气态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为参比状态下浓度,颗粒态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但是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标准规范修订前无组织排放的浓度限值仍为标准状态下的排放浓度限值。

4 应同时对技术活动和质量活动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监测报告信息具有完整性、原始性和规范性

审核监测报告时,人们应同时对技术活动和质量活动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原始性和规范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包括方案制定、样品运输、样品保存、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在这些技术活动进行的同时,应采取工况核查、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等措施,确保监测全过程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审核报告时,应重点核查:

(1)报告中数据与实验室数据结果是否一致,采样、分析和出具报告的实际时间与记录是否吻合,特别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时效性是否符合规定。例如,粪大肠菌群水样在采样后应在2 h 内检测,否则应在10℃以下冷藏但也不得超过6 h,因此审核时就应注意审核采样时间、检测时间、样品的保存条件,确保得出的数据准确有效。

(2)对现场测试的样品,测试设备是否在使用前、使用后按照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如果没有进行核查或者核查的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判定样品测定结果无效。

(3)数据修约是否符合规定,若测试方法标准没有规定,则应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例如,《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等噪声排放标准没有规定数值修约要求。在进行环境噪声监测时,应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噪声测量值修正》(HJ706-2014)的要求对噪声测量值进行修正和修约后得到噪声排放值,修约到个位数;对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时,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附录B 和附录C 规定的监测方法操作,测量仪器的示值结果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GB/T8170-2008)修约到个位数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4)监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是否正确。方法检出限不能一味地照抄标准上的,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确定。例如,排气筒中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较高时,使用吸附管采样可适当减少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控制好采样体积。当采样体积不同时,方法的检出限是不同的。

(5)质量保证措施是否覆盖监测全过程,是否进行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结果(全程序空白、精密度、准确度等)是否满足要求。只有在测试结果核查无误、质量保证得到满意结果的前提下,监测报告方可通过审核。若质量保证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按机构管理体系的规定查找原因,重新进行监测,必须保证监测全过程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6)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否合乎逻辑,这点在审核中要加以注意。例如,同一个污水样品,CODCr一定大于BOD5;若出现CODCr小于BOD5的情形,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有机物质不可能100%全部降解。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污染物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华泽兰质量标准的研究
貂心质量标准的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青钱柳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