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
2019-01-22郭飞
郭 飞
(沧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沧州 06100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城镇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城乡规划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新型城镇化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想要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质量和效率,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
国内城镇化发展主要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动力,因此,在设计城乡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城乡二元结构组成形式的调整工作。科学运用城乡区域、城市内部的二元化互补措施,为城乡结合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新时期的城乡发展要按照规划设计来进行,完成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化转变。
从传统的工业经济体系向着城镇经济模式发展,进一步的强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系。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推动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镇经济模式发展思路的改变,将工作核心转移到城市功能提升方面。注重城市品质为城乡居民的发展带来优势,促进城乡周边经济发展。从城市结构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出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价值。中心城市对于中小城市的带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动了小城镇的协调和发展。在城乡结构上呈现一体化形态,在制度上为相互组合提供保障政策。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关键因素
当代城乡规划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增长需求,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城乡规划人员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础,突出城乡规划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美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落实城乡规划方案提供完善的基础保障。同时,必须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2.1 城乡规划的重点目标
科学布局城市空间以及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效运用是提升资源使用价值的基础策略。一般来讲,做好上层建筑的调整工作方能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面提高城市监管效率,为城乡规划提供新思路。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强调中心城市在中小城镇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拓展城市功能,为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应努力加强城市中心、郊区、小城镇与各乡镇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当代城乡规划方案,提升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全面改善传统城乡规划模式。(2)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目前,构建社会经济一体化体系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子目标之一。实现该目标,并非简单地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距离,而是转变优先发展城市的传统观念,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推进城市与乡镇的同步发展。其次,要全面研究与总结城市与乡镇两种不同主体的发展特色与规律,充分发挥这两大主体的内在价值。再次,促进城乡同步发展,不可忽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努力实现城市与乡镇所有空间与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逐步融合。(3)实现城乡结构优化。目前,我国城乡规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功能改善和环境改善。城乡规划实现了从空间扩张到城乡协调的转变,为解决城市质量低下的内部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
2.2 城乡规划的难点
城乡规划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城乡建设的主体价值。在城乡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城乡环境优化。城乡规划者应该有相应的责任感来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城乡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把人才需求作为城乡发展的方向。从人才角度调整社会需求,进而完成城乡规划设计。事实上,当前已经完成了国内城市发展空间的基本框架。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活动中,必须从环境因素、社会形式、文化意识等不同领域进行思考,积极适应城乡发展的基本需求。发挥经济发展的导向功能,使城乡规划建设发展能够逐步向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途径
3.1 逐步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
逐步消除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异因素,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基础。因此,城乡规划中的各种资源应该重新分配。保护城乡生态和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农村生态文明,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维护生态文明为核心内容。注重城乡生态调控,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强调必须予以保护的生态内容,像生态保护区域、风景名胜区域和水资源管理区域,在修建新建筑或者兴办工业区时应尽量绕开这些区域,以促进区域规划的实施和执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监管、监督和指导,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建设生态文明体系,促进城乡发展,将充分突出自然环境的特色。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以农业和生态环境为核心,协调基础设施问题。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用精确的划分来约束人员的行为。尽可能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确保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城乡空间,有效地将生态与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在生态空间中增加人员的休闲娱乐活动,激发当地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以中小城镇的发展为重点目标
中小城镇发展潜力更大,应作为人口转型的关键结构。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从宏观战略层面考虑,中小城镇应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我国城乡发展相对缓慢,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和梯度发展。建设有特色的中小城镇发展节点,促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经济互动,已成为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举措。例如,它强调中小城镇的自我转化和协调,强调中小城镇对人口的集聚效应,为城乡规划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3.3 分类推进村庄的发展规划
城乡规划发展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落实分类推进政策和方案。在规划设计的初期,就要有意识地将半城镇化的地区与农业重点发展区域进行分离,利用两种不同的规划形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还有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比如人口聚集且愿意遵照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村庄,就可以有序地推进城乡化发展步伐。针对农业重点村庄则要因地制宜,积极的推动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另外,城乡发展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特色,在吸引人口聚居的基础上,加快城镇空间整合与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联系。在城乡结构上呈现一体化的形态,在制度上为相互组合提供保障政策。强调城乡规划的目标重点,解决城乡规划的难点。进一步的减少城乡协调的差异化,以中小城镇的发展作为重点目标。积极的采用分类式的发展规划,从而加快城镇整合与利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