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2019-01-22,,
,,
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普及和提高,较多病人急性期得到积极治疗。AMI病人经血管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无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率与生存率不一致,原因在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不代表组织水平再灌注的完全恢复[1],微循环仍阻塞,心肌得不到有效的血液供应,甚至发生无复流。无复流现象的短期危害表现为心导管室出现冠状动脉造影剂滞留,ST段改变,新的Q波出现,胸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期危害在于延缓心肌血流恢复,加重心肌损坏使梗死面积扩大,心脏功能恢复差,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促进心室重构[2]。随时出现再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3]。因此,如何使急诊PCI术后病人心肌达到有效再灌注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心脉隆注射液是2006年上市的国家级二类中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4-7],本研究探讨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1例急性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74例,女27例,年龄38岁~75岁。所有病人均被确诊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心脉隆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排除标准: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PCI史,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病变。所有病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STEMI诊断标准[8]:胸痛持续超过30 min;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大于1 mV;肌钙蛋白I(cTnI)阳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正常值2倍以上。发病后12 h内对所有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对犯罪血管行冠状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术。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顿服阿司匹林300 mg(德国拜耳生产),氯吡格雷(波立维)3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g,术后继续给予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他汀类调脂稳定斑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脉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640443)6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缓慢静脉输注,连续使用7 d。
1.3 观察指标 心电图记录术前抬高的ST段于术后1 h回落程度;术前及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cTnI及CK-MB变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超声心动图术前床边急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7 d复查LVEF以评价心功能;胸痛症状不缓解或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心电图显示:术前抬高的ST段于术后1 h内回落≥50%,提示微循环灌注良好,心脉隆组45例,常规治疗组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T段回落≤50%,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心脉隆组6例,常规治疗组20例;ST段进一步抬高及出现新的Q波,提示发生无复流,常规治疗组5例,心脉隆组1例。
2.3 两组血浆cTnI及CK-MB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cTnI及CK-MB水平比较(±s)
2.4 两组NT-proBNP及LVEF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NT-proBNP及LVEF比较(±s)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AMI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死率高,急诊PCI术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的有效方法。由于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心肌再灌注损伤,导致微循环障碍,心肌得不到有效灌注,引起心肌慢血流或无复流。急诊PCI术后有较高比例病人发生再次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氧自由基释放,血管内皮功能破坏,神经内分泌激活是影响心肌再灌注的因素。AMI再灌注治疗目标不仅实现梗死相关血管的心外膜下血流再通,同时要求心肌组织水平充分再灌注,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发展,降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治疗为主。心脉隆注射液是从动物蜚蠊(美洲大蠊)提取、分离、纯化、精制的小分子生物活性钛类制剂,分子量低于2 000 Da,主要成分为复合核苷碱基与结合氨基酸(有效成分包括:肌苷、腺苷、焦谷氨酸、焦谷氨酸二肽、原儿茶酸糖苷、蜚蠊碱等)[4]。有研究发现,心脉隆注射液可促进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温和持久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内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并利尿,减轻前后负荷;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神经激素刺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治疗过程无明显的即刻血流动力学不良影响,对较快心室率有轻度改善作用[8-9]。这些可能是心脉隆注射液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灌注的机制。
STEMI病人PCI术后除观察病人胸痛症状有无缓解,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外,还可通过测量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判断术后早期心肌再灌注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10]。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是临床判断AMI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具有简单易行、性价比高等优点[1]。有研究表明,早期ST段回落情况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1]。故用ST段变化评估心肌再灌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心脉隆组ST段抬高程度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术后1h ST段回落程度≥50%例数多于常规治疗组(P<0.05),胸痛、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许多研究表明,AMI时B型钠尿肽增高可反映心肌梗死面积、预测心室重构、评估再灌注情况[11-13],且与肌酸激酶及cTnI呈正相关。术后心脉隆组NT-proBNP较对照组下降(P<0.05),LVEF较对照组提高(P<0.05)。术后心脉隆组血浆cTnI及CK-MB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脉隆注射液通过促进钙离子内流,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抑制神经激素刺激等作用,改善AMI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功能,有效减少无复流,从而达到减少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后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