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2019-01-22孙子乔北京建筑大学

教书育人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件过程能力

孙子乔 (北京建筑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并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而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好入口关、强化培训关和健全考核关,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在此方针指引下,各个高校将对新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来抓,如何迅速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新晋青年教师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缩短其心理上由非教师到教师的转变时间,为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能力关乎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效果,快速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将大大提高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进而为实现高水平教学奠定基础。新教师亦必须把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当成是入校后的首要任务。然而,新教师的能力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循序渐进。

一 新时期教师的特点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共有160.2万专任教师,35岁以下53.41万人,占33.3%,40岁以下88.09万人,占55.0%,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学主力军。从年龄构成上看,新教师80后居多,一些学科中90后的新教师也不鲜见。这个年龄层次的新教师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环境和生活学习环境和60后、70后的教师有很大不同,世界观上也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普遍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高诉求。同时,新教师群体的学历层次博士研究生占主体部分,博士后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亦日益增多。新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较之以往有很大提升,但对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但值得欣慰的是,新教师群体将讲台作为自己展示的舞台的愿望促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投入极大的热情,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很高,这是新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最大的内因。

二 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当前大学生普遍为95后,00后的大学生已然开始走向大学校园。当前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凸显和个人化理想的实现。在培养计划提前制定的授课模式下,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学生存在学习目标多元化:例如,有毕业后留学计划的学生会把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当成日常学习的首要目标;而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则对分数诉求不高,而将在学期间多考取技能证书以增加就业筹码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另外,计划考研改变专业学习方向的学生,存在对专业课不重视的现象,等等。2017年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在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亦对教师提出了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此局面下,面对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授课并能在思想上对其正向引导,这对有经验的老教师都绝非易事,更不用说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新教师了。

三 新时期教学环境的特点

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邮件、手机、微信等通信方式进行沟通。教学手段也从传统的板书+教具等向多媒体教学转变。对新教师的要求也从单一的教学要求转变为教学科研并重,这就对教师本人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 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1 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

笔者认为,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和把握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新教师接到教学任务后,首先要认真备课,并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充分把握,充分理解。这里所说的充分是指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要清楚,每个概念定理定义都要准确无误,同时,对公式相关的应用也要有所了解。对于一门新课程的备课,即使是对教学内容很熟悉的课程,也要谦虚谨慎,对备课过程的细节准备不能有一丝懈怠。

图1 教学准备进程示意图

关于具体的备课过程:

从课本的目录着手可以快速地把握课程的主干框架,对照本科生培养计划要求确定授课内容,对照授课学时编写教学计划。在充分的掌握了授课内容以后,开始编写教案,教案是课堂授课内容提纲挈领的记录,认真编写教案有助于新教师对授课节奏的把握,可以帮助新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授更有针对性。PPT的制作需放在教案编写之后,教案就像是纲领性的文件,PPT课件则是用来辅助教师的教学过程。PPT课件需要避免满篇的文字,教师亦不可对着PPT照本宣科。PPT应更多应用于一些语言描述比较复杂的内容的直观展示。另外,还可以借助FLASH等其他多媒体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校普遍举办过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可从中学习和吸取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式方法,以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

2 教学形式及有效课堂互动

教学形式改进及有效课堂互动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当前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对教学效果不能做到实时把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最初只能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此对比,在课堂授课结束前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讲解或做题的形式来展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能更加高效的暴露出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即时发现学生还需要着重讲解的知识点。

在课程结束后也不要马上离开教室,通过课后答疑帮助学生掌握授课重点难点,同时还有助于了解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曾有个学生在课后提醒我,授课时使用的便携话筒需固定在教师衣服的恰当位置,否则会导致部分后排同学不能听清授课语音。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感谢这位同学,此后以笔者在每次上课前都仔细地检查话筒的位置,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增加课前回顾和课后总结。笔者在每堂课程开始部分,都会有一个小结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在临近课程结束的时候再用一个小结回顾一下本节课讲授的重点难点。学生反馈这样的安排很好,有助于他们理解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在和学生互动方面,除了面对面的沟通,笔者还尝试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与学校的教学调查问卷不同,通过开放型的问题,更能得到学生真实而多面的想法,例如,“你认为我做得好的方面有哪些”“你认为我做得不足或有哪些应该做而没有做”“你会向别人推荐我的课程吗”。这类问题更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另外,和学生的沟通除了邮件和手机外,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笔者通过“蓝墨云端课”“超星学习通”等手机APP软件,和学生共享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课程相关的通知,此外还可以通过APP高效完成考勤、课堂实时测验等实用功能。

3 教学过程中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对于教学过程的“复盘”是提升教学能力的保证。课程结束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教学细节,总能发现有些细节可以做得更好。反思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足的地方,中规中矩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包含教学手段、课件、问题设置等各个方面,在此间需要提炼出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升;对于做得不足的地方,需要明确解决的方法和实现方案,补充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同时也要分析产生的原因,是否是可以避免的,如何避免;中规中矩的地方,基于对前两部分的分析,能否进一步做到更好。每次教学课后如此做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对于总结下来的经验,尽量应用到下次教学过程中去,再次检验是否为成熟的教学经验。这样就实现了教学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4 教学理论的学习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会在各阶段有效加速教学能力提升的进程,新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应一直伴随教学生涯始终。北京建筑大学为新教师准备入职培训和首师大的岗前培训,为新教师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转变心态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教学理论的书籍亦是教师增加教学素养的有效工具,可参考《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如何讲授新课程》《高效能教学的七种方法》《最佳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过程控制》等优秀的教学方法相关书籍,从理论层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印证。充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可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评估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实现过程。

猜你喜欢

课件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