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海鹏 三探苍穹,梦不止步

2019-01-21

中华儿女 2019年1期
关键词:陈冬景海鹏飞天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成绩来之不易,2017年的新年贺词里,习近平主席像“唠家常”一样道出了奋斗与成功的关系。他勉励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年贺词中,习主席特别为中国航天“点赞”:“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

的确,2016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新型火箭首发成功、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多颗卫星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新成就,掀起阵阵航天热潮。而这一年,以50岁年龄第三次出征天空的景海鹏,不仅创下了中国航天员的记录,也成為了亿万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2016年11月9日16时,一场被写入中国航天史的对话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展开。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新的高度,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加完善,我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全国人民一起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场激动人心的“天地通话”,刚刚在太空过完50岁生日的景海鹏声音铿锵有力,这距离他搭乘“神舟七号”完成自己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已经过去整整8年。

2008年9月,景海鹏执行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与翟志刚、刘伯明两名航天员共同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任务。同年11月,他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2012年6月,景海鹏执行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率领包括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两名太空人再上太空,成为中国首位两次飞天的航天员。同年10月,他被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2016年6月,景海鹏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在这次任务中,景海鹏和战友陈冬的总飞行时间达到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也使他和陈冬一起,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同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景海鹏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8年三次飞天,景海鹏每一次都带着全新的任务。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与航天员刘伯明一起配合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在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2012年6月18日17时04分,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与战友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景海鹏是唯一一名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这样总结自己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激动”,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则是“享受”。

在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时,整流罩打开,飞船的右舷窗亮了,壮美的太空又一次让景海鹏惊叹,他问身边初次与太空“握手”的陈冬“爽不爽”!陈冬酣畅淋漓地喊出一句“爽”。这段意料之外的闲聊迅速在年轻网民中走红,人们笑称景海鹏是“太空老司机”。

“的确是发自内心地享受,希望陈冬也能和我有同样的体会。”在回忆这段对话时,景海鹏的兴奋犹在,无论是在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还是在舱内执行任务,他永远给人自信、从容之感。

在中国航天史上,当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五”飞出地球时,景海鹏还不为人所知。直到“神六”发射时,与刘伯明搭档的景海鹏成为第二梯队成员,不少人才知道,在山西省运城这个关公的故乡,出了一个名叫景海鹏的航天员。

1998年,景海鹏和杨利伟同一批入选航天员大队。从1998年到2008年,景海鹏用了10年时间完成航天梦,而且这期间请假没有超过三次,没有陪父母过过一个春节。无论自己是飞行员,还是航天员,都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以及父亲。但是在他心中,身兼国家使命时,再苦再难也要挑战极限,永不放弃。

2008年一圆飞天梦想,但景海鹏并不满足,他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当景海鹏第二次飞天时,杨利伟曾这样评价:“景海鹏这次又脱颖而出,一是因为他积极求战,二是他保持了很好的飞行状态。他最大的特点是细心,不仅地面训练非常严谨,生活中也非常活跃。”

景海鹏深知航天领域每一个“第一次”都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想到的不是鲜花、掌声和荣誉,更多想的是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哪些技能,想的是补齐弱项”。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发现中国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再次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2003年,杨利伟为中国人实现了“飞天”之梦。景海鹏则成为中国到目前为止唯一三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三上太空进行的33天中长期驻留,景海鹏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2017年7月,景海鹏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这项军队的最高荣誉,是对景海鹏在中国航天事业建设中建立的卓越功勋的最好褒奖。

景海鹏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他曾反复讲述:“航天员在国外访问时,有华侨老人对他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这件事扣动了景海鹏的初心:因为他始终知道,托举航天员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是车间作业长满厚茧的手,是实验室里与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双手。

景海鹏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我要回报国家,多执行任务。“甘愿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这是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猜你喜欢

陈冬景海鹏飞天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陈冬: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酒坛飞天
敦煌飞天
不愿错过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