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
2019-01-21薛娇娆
薛娇娆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 300191)
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不同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节能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
1 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1 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主要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1.2 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差,城乡差距较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尚需改变;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体系不健全;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速度缓慢短期内难以实现;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利用结构结不合理,支柱产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且需求旺盛,短时间难以改变;资源开发利用中浪费现象显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管理及立法完善与实施还存在较大问题;低碳环保技术研发推广滞后,技术改造尚需逐步进行。
1.3 山西低碳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是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从而形成资本积累,通过资本增长率的提高来促使其产出增长;二是对低碳科技进行投资以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发展,从而产生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三是投资低碳产业部门,增加就业岗位,以劳动力密集行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四是新增投资用于改善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碳生产力提高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通过制度体系制定和政策措施创新,进而形成稳定的激励引导机制,通过推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全球性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契机,必将会极大地扩展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措施和建议
针对山西省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对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各项措施及建议。
2.1 社会方面
2.1.1 重新正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传统的发展观有着本质性区别的全新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山西省在制定区域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区域的具体情况出发的同时,环保意识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努力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任重而道远。
2.1.2 健全环境相关法制
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需要法律的强制性保障。应加强污染项目的审批,各地区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审批关,实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暂时的经济发展,凡是对于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经环保审批方可立项。
2.2 经济方面
2.2.1 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转型战略
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第二产业由大做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对第一产业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巩固农业基础性作用.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2.2.2 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并尽可能的减少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各类调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使经济发展向集约方式转变。在实现以最小生态代价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探索再生资源和替代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
2.3 生态方面
2.3.1 生物环境保护措施
营造风景林,为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森林景观,拟进行林相改造,营造风景林。公路绿化。选用抗污、吸尘、固土能力强的绿化植物和加快公路沿线植被的恢复,建成绿色通道。
2.3.2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固体废弃物要集中处理,不可任意丢弃,不可直接埋入土壤。要控制农田的化肥农药用量,用作灌溉的水质要符合标准,不允许超标灌溉以免造成农业污染型土壤污染。
2.3.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水资源是产生空气负离子和饮用水的资源,区域内的一切生活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做好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增加污水处理设备使用范围。加大河流沿岸的植被覆盖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困难极大、任务艰巨。但是,只要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客观分析山西省自身具体情况,正确认识山西省可持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明确可持续发展方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终将会取得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长足发展和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