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肥对西藏青稞叶水势、光合生理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2019-01-21侯维海王建林冯西博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水势磷量旗叶

侯维海,王建林, 胡 单,冯西博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光合作用、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1-3]。西藏低磷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0%左右,土壤有效磷缺乏是限制西藏高原作物产量提高的普遍因素[4]。因此,研究青稞高产水平下适宜施磷量、磷素利用率对藏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就磷肥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光合生理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青稞光合生理及产量的磷肥效应国内外报道较少。此外,西藏高原历来为青稞主产区,对青稞需磷规律、耕地磷素含量研究欠缺,导致在青稞生产中磷肥施用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本研究在高原环境下分析施磷量对青稞功能叶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产量构成和籽粒表型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增产的可能机制,为青稞高产、稳产和磷肥高效利用奠定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西藏主栽春青稞品种喜马拉雅22号。试验地位于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经度94°25′,纬度29°59′,海拔2 960 m)。在青稞生育期间,试验地平均温度19.2 ℃,平均降雨量1 146.9 mm,年日照时数1 810.0 h,无霜期120 d,≥10 ℃的活动积温3 438 ℃。土壤有机质含量12.72 g·kg-1,全氮含量2.08 g·kg-1,全磷含量0.32 g·kg-1,全钾含量12.10 g·kg-1,碱解氮含量153.60 mg·kg-1,有效磷含量3.25 mg·kg-1,速效钾含量41.70 mg·kg-1。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 m2(2 m×1.5 m),基本苗300×104株·hm-2,行距20 cm。播前基施尿素225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磷肥用过磷酸钙,设不施磷(0 kg P2O5·hm-2,CK)、低磷(75 kg P2O5·hm-2,LP)、中磷(150 kg P2O5·hm-2,MP)、高磷(225 kg P2O5·hm-2,HP)4个水平,3 次重复,磷肥作为基肥撒施地表后,用铁锹浅翻10 cm压盖。于2016年3月20日播种,2016年7月15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注意病虫草害发生,并于5月中下旬喷施三锉酮防治锈病。

1.3 试验方法

1.3.1 旗叶水势(LWP)测定

在青稞开花灌浆期(开花后4 d),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于上午11:00,取受光方向一致的旗叶为测定对象,用打孔器打出10个直径为1 cm碎圆片,放置于WP4C型露点水势仪(美国,Decago公司)的样品盒内,然后进行水势测定。

1.3.2 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测定

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日本 Konica公司)测定青稞开花灌浆期旗叶和倒2叶叶绿素相对含量,避开叶脉取叶中部点测量,5次生物学重复,取平均值。

1.3.3 光合参数测定

在青稞开花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于10:00-12:00,选向光、长势一致的旗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美国Li-Cor公司)测定光合参数,采用CO2注入系统,样品室CO2浓度为400 μL·L-1,气体流速为500 μmol·s-1,3 cm×2 cm LED红蓝光光源提供1 300 μmol photo·m-2·s-1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测得瞬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

1.3.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在青稞开花灌浆期,于9:30-11:30,取受光方向一致的旗叶,利用OS5P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OPTI-science,美国)的3种测量模式获取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所有指标均技术测定重复6 次,生物学测定重复3次,并采用交叉测量(先每处理测一次,再循环2次),保证各处理间的测定尽量在同一时间进行,以消除气象差异。 在Fv/Fm模式下,叶片预先暗适应30 min后获得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计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Fm-Fo)/Fm;在Yield模式下,叶片在充分光照下适应30 min,测量稳态荧光(Fs)、光下最大荧光(Fms)、Yield=PS II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Fms-Fs)/Fms;Kinetic模式下,叶片在充分光照下适应30 min,测量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qN)、光合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ETR)。

1.3.5 千粒重、籽粒产量测定

各处理青稞成熟后,单独收获,分别脱粒,获取千粒重、产量数据。

1.3.6 籽粒表型性状分析和粒级

各处理随机取至少500粒种子进行无影拍照,获得高质量电子图片,然后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籽粒表型性状,取得粒二维面积、粒宽、粒长、粒直径、粒周长、粒圆度值指标。

以粒二维面积(Ga)为指标,将籽粒分为较小粒(Ga<0.15 cm2)、小粒(0.15 cm2< Ga≤0.19 cm2)、中粒(19 cm2

1.4 数据处理

利用R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作图,SPSS 20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根据Doberman[28]方法计算磷肥利用效率(PUE),PUE =籽粒产量/施磷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磷肥对青稞旗叶水势(LWP)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与CK相比,施磷明显提高了青稞旗叶水势,其中MP处理下水势增幅最大。施磷也显著提高青稞旗叶和倒2叶SPAD值,但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2 磷肥对青稞旗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施磷对青稞旗叶光合参数影响显著(图2)。随施磷量的提高,青稞旗叶Pn、Gs、Tr值呈先增后降趋势,以LP处理最高,而Ci值呈逐渐下降趋势,且LP和MP处理间,Pn、Gs、Tr和Ci值差异较小。与CK相比, LP处理下,Pn、Gs和Tr值分别增加84.6%、97.6%和42.07%。

图柱上的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3)。下图同。

Different letters above the column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0.05 level(P<0.05,n=3). The same in the following figures.

图1磷肥对青稞旗叶水势及旗叶和倒二叶SPAD值影响

Fig.1Effectofphosphatefertilizeronthewaterpotentialofflagleaf,andSPADvalueofflagleafandthe2ndleaffromthetopofhullessbarley

图2 磷肥对青稞旗叶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relativ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of flag leaves form hulless barley

2.3 磷肥对青稞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施磷显著提高了青稞旗叶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图3)。随施磷水平的提高,Fv/Fm、ΦPSⅡ、ETR和qP均呈先增后降趋势,而qN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在LP和MP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

图3 磷肥对青稞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flag leaves form hulless barley

2.4 磷肥对青稞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磷有效利用效率(PUE)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施磷显著提高了青稞千粒重和产量。与CK相比,LP处理的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6.66%和17.53%,MP处理分别提高17.20%和21.10%,HP处理分别提高8.72%和16.16%。LP与MP处理间千粒重和产量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青稞适宜施磷量应控制75~150 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磷肥利用效率(PUE)呈下降趋势(表1)。

2.5 磷肥对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影响

施磷对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和粒级构成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二维面积、直径、周长、长度、宽度均增大,而粒圆度值逐渐减小(表2);青稞粒级分析显示,较小粒和小粒比例逐渐降低,中粒和大粒比例相应增加(图4)。

表1 磷肥对青稞产量千粒重及磷肥利用效率影响Table 1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the yield,1 000-grain weight and PUE of hulless barley

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3)。

Different letters following the values in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at 0.05 level(P<0.05,n=3).

表2 磷肥对青稞籽粒表型性状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the phenotypic data of hulless barley seeds

图4 磷肥对青稞籽粒粒级影响Fig.4 Effect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grain classification form hulless barley

3 讨 论

适量施磷可提高作物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进而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对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和生理反应具有重要作用[29-31]。本研究中,施磷可显著提高青稞旗叶和倒2叶水势,但过量施磷会降低青稞水势(图1-A)。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叶片光合能力[32]。施磷后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光合功能期延长[12,33-34]。适度施磷条件下玉米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低磷或高磷均会降低叶绿素含量[35]。本研究表明,施磷可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但不同供磷水平下青稞旗叶和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青稞灌浆期旗叶Pn、Gs、Tr分别在低磷水平时达最大值,施磷量达到中磷和高磷水平时光合能力反而下降,而Ci则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35,37]。叶绿素荧光参数能灵敏捕捉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评估植物光合系统的功能与环境间的响应关系[26]。Fv/Fm是指示植物健康的最重要参数,其值越大,说明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的潜力越大[38-39]。本研究中,Fv/Fm在低、中磷水平时达最大值,而在高磷水平时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高于CK。这表明Fv/Fm能积极响应青稞的施磷状况,其适宜施磷阈值应介于75~150 kg·hm-2。这与王 菲等[40]得出小麦Fv/Fm随着磷水平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的结果一致。PSII天线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一般有3种途径耗散,包括光合作用、以热的形式耗散掉和发射叶绿素荧光,前者用光化学淬灭qP表示,后两者以非光化学淬灭qN表示[41-42]。杨修一等[43]研究发现,适量的磷肥供应可增加甜瓜叶片ФPSⅡ、Fv/Fm、qP,而高磷供应导致以上参数的降低。张玉斌等[44]研究表明,合适的磷肥施用提高玉米叶片Fo、Fm及叶绿体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本试验结果表明,当施磷量为0~150 kg·hm-2时,ФPSⅡ和ETR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qP在低磷和中磷处理时相等,qN几乎无变化,当施磷量达225 kg·hm-2时,上述参数均有下降。这进一步明确青稞的适宜施磷量应介于75~150 kg·hm-2,而超过150 kg·hm-2的施磷水平时青稞受磷素胁迫,致使PSⅡ活性中心损伤,产生光抑制,进而降低光合利用效率和热耗散,使更多能量以发射荧光的形式散失。

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青稞籽粒产量和千粒重,且在0~150 kg·hm-2的施磷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而超过150 kg·hm-2的施磷水平时其籽粒产量和千粒重均有下降,并与低磷水平相当。这与前人在小麦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5-46]。而邢 丹等[47]研究表明,随施磷量(0~480 kg·hm-2)增加,小麦千粒重呈逐渐下降趋势,本研究与此结果相悖。籽粒表型性状属于数量遗传性状,与籽粒产量和粒重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随供磷水平的提高,青稞籽粒二维面积、直径、周长、长度和宽度皆有增加(表1),高磷水平下上述参数均达最大值;同时较小粒和小粒粒级占比逐渐减小,而中粒和大粒粒级占比相应增加,说明磷肥可明显改善籽粒库能力,加速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和贮藏,从而使籽粒更加充盈和饱满。这也与施磷对青稞旗叶水势、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的改善作用相一致。此外,施磷对植株生理、产量、籽粒性状的调节作用也与其促进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改善生长发育状况有关[48-50]。值得注意的是,青稞产量和千粒重与6个籽粒表型参数达最大值的施磷量存在差异(表2和图4),前者为中磷水平,而后者为高磷水平。推测高磷导致穗粒数、分蘖数减少,促进籽粒饱满度提高。

综上,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的适宜磷肥推荐施用量应介于75~150 kg·hm-2,该值与前人报道的小麦适宜施磷量75~125 kg·hm-2相比偏大。这可能与西藏藏东南地区耕地条件和气候有关,该区土壤质地沙性较大,保肥、保水能力差;在青稞拔节到灌浆期的5-7月间,降雨量偏多,磷素易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溶下渗等途径浪费,导致耕层有效磷素降低。

猜你喜欢

水势磷量旗叶
不同品种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光合基因表达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水分亏缺对小麦芒和旗叶光合特性及蔗糖、淀粉合成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春小麦需水关键期叶水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旗叶衰老产量差异 可作小麦优选依据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施磷量和灌溉方式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信阳五月鲜桃叶片水势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磷肥用量对三七生物量及养分分配影响研究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PEG和钙离子处理对全缘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