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及商业综合体的低频噪声控制经验浅谈

2019-01-21孙晓明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噪声控制消声隔声

孙晓明

(上海世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15124)

1 引言

2018年,原国家旅游局中国五星级酒店库共收录了约960家五星级酒店,实际数量超过1060家,2019年这一数字又将被刷新,预计总数量在1200家以上。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商业综合体也呈爆炸式增长。

从噪声污染防治的角度看,高档酒店和商业综合体配套的大量设备(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热泵、变压器、电梯等)普遍存在噪声超标问题。特别是此类设备放置于避难层或顶层,其产生的250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很难消除,难以达到用户的满意,对酒店和办公楼的品质及运营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2 建议制定低频噪声控制设计标准

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用户的实际体验反馈,目前最适用于我国酒店、CBD和商业综合体的噪声控制标准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18),该标准笔者理解认为:室内休养空间建议噪声不超过30dB(A),最大不超过35dB(A);室内学习工作空间建议噪声不超过30dB(A),最大不超过40dB(A)〔以上为夜间标准,昼间标准可增加10dB(A)〕。同时针对低频噪声对倍频带中心32.5Hz、63Hz、125Hz、250Hz、500Hz对应的声压级有具体限值,可以很好地提高主观感受满意度。

3 建议低频噪声治理目标

酒店客房室内应控制在30dB(A)以下,最低不超过35dB(A),同时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倍频带声压级)应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18)表3要求的对应限值。

办公区域室内应控制在35dB(A)以下,最低不应超过40dB(A),同时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倍频带声压级)应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18)表3要求的对应限值。

商场区域室内应控制在45dB(A)以下,最低不超过50dB(A),同时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倍频带声压级)应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18)表3要求的对应限值。

4 低频噪声治理方案

酒店和商业综合体避难层设备低频噪声控制实用解决方案,按重要程度主次排序为减振、隔声、消声、吸声。

4.1 减振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低频噪声)控制的成败在于减振措施的合理和设备选型的准确。因此必须根据每个项目的现场实测数据、噪声情况分析和设计依据及治理目标,结合经济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设计出相应方案。

设备整体系统运行中,由机组振动、水流或气流冲击管道、弯头或变径引起二次噪声,通过基座传播的固体声污染是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可选用新型阻尼弹簧橡胶复合隔振器,阻尼比应大于0.25,固有频率低,隔振效率应超过96%,可满足大多数设计要求。治理难度更大的项目,也可采用浮筑减振楼板、房中房等措施,具体应根据项目的要求和治理的难度确定。

管道吊架改造也需根据项目现场情况和难度确定,对声传递贡献较大的吊式支架进行减振处理,更改为落地式减振支架,并增加采用新型吊式复合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的复合隔振措施。

落地支架改造,对现有的落地支架增加复合隔振措施,该复合隔振措施包括新型吊式复合隔振器、阻振质量块和橡胶隔振垫。

管道穿墙、管道与设备连接件和楼层管道等减振,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减振处理。

4.2 隔声

隔声设计可以减少声源的向外传播,是噪声控制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进行其他降噪措施的前提。隔绝空气声往往采用石膏板、水泥板、金属板、砌块墙体等隔声材料阻挡并减弱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在噪声治理工程中,为了提高隔声效果,常将隔声材料与其他声学材料如吸声材料、阻尼材料复合在一起并利用空气层组成隔声构件。

荷载和空间不受限区域,建议按照质量定律,选用面密度高的结构作为隔声主材,成本低,效果好。荷载和空间有限的区域,需选用专业复合吸隔声结构。

4.3 消声

风管是保证正常通风制冷的必要途径,机房设备和管道减振和隔声做好后,风管消声必不可少。在消声设计的同时要考虑不影响设备原有功能的需要。

利用吸声材料和护面材料及隔声材料设计成一定结构在管道中降低噪声是消声的方法之一。对所有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噪声源采取消声治理后,要求既要有适宜的消声量(即声学性能),同时对设备的运行不能有明显的影响(即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消声器是一种既能使噪声得到有效的衰减又能保证气流正常通过的设备。

目前,消声器的种类繁多,若消声器设计不良就会造成噪声治理不达标。建议按照声学理论计算和实际产品消声测试的数据来选型。

4.4 吸声

利用吸声处理在噪声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是一种传统常用的方法。当室内声源发出的声音遇到墙面、顶棚、地坪及其他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声能被材料吸收,使噪声降低。

建议在噪声源周围设置了隔声围护结构的内侧壁面上做必要的吸声处理,不但可有效加强隔声围护结构的隔声量,而且可降低室内的混响声达6~8dB(A),并改善机房噪声环境。

猜你喜欢

噪声控制消声隔声
“深海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水下辐射噪声控制关键技术
浅谈隔声窗作为交通运输噪声控制措施的行政纠纷——基于司法裁判的实证分析
常用楼板隔声材料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测试分析
一种隔声软帘的研制及应用
洁净室消声器的设计与测试
空调消声器消声特性仿真分析
核电锅炉给水泵最小流量循环阀出口形状改造及噪声控制
基于混响室—半消声室的V型声屏障隔声测试与分析
兆瓦级风电直驱型发电机噪声控制
一种油气田专用环保静音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