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干部健康成长:原则、路径
2019-01-21梁瑞英
梁瑞英
(河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跨界融合逐渐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新风尚。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干部成长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体系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已成为推动干部成长成才的有力支撑。
一、“互联网+”背景下干部健康成长的原则遵循
干部健康成长对于我国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干部成长的主要特点,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在干部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形成了几条原则性认识。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适用。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干部教育管理的政治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相互激荡、良莠不齐。广大干部的思想也难免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遵循,也是干部成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前,干部网络培训上线人数多,政治影响性大,中组部和各省委组织部门均高度重视,河北省也将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以落实。事实上,党管干部原则具有独特的政治内涵。要求干部教育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提升党性教育与忠诚教育的效果,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干部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因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党性教育和理想教育形式化的问题,这成为当前干部教育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平时的干部教育中,还是在实践教学和异地办学中,或是“干部网络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干部教育主管部门都要精心设计“红色”教育模块,在教学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安排,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升理念信念教育的效果。干部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不断夯实理论基础。这一界定从质的方面为开展干部教育和培训指明方向,确定了判断成效的根本标准,体现了政治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2.遵循干部学习规律,把握干部教育管理的自主性
干部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是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执政骨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想通过教育培训来促使他们改进和提高,必须尊重他们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1]。
成年人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到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他们不仅关心“怎么说”,更关注“怎么做”,他们普遍希望通过学习培训得出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之策,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因为职务要求和工作需要,始终站在工作“前沿”;他们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这些特点构成干部个体的差异性。这说明每一个成年人的学习都是独具特色的,都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因此,自主性就成为遵循成人学习规律时每个干部必须把握的鲜明特征。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正好满足了干部自主性、差异性、个性化的需求,弥补了干部因工作、时间等情况不能现场参训的不足。
3.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坚持“能力提升”原则,把握实践性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干部教育理念的全面变革。广大干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也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因此,广大干部应当把互联网思维提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并将其作为指导工作的方法论。千万不要“拒网”,加以抵触。要从政治高度认识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了解网民呼声,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不是一味围追堵截,或是闭目塞听,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党员干部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和拥抱互联网,依靠互联网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应用互联网的能力。广大干部应充分认识互联网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互联网知识和技能,提高网上宣传、舆论引导等能力,用网络语言和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增强针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快速应变和处置能力。要把提高互联网领导力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真正让互联网知识入脑入心,让各级干部成为运用互联网的行家里手。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跨界融合逐渐增多。不管是传统出租车行业、银行,还是传统政务都在互联网配合下,焕然一新,成为方便百姓工作生活的新平台……广大干部也要以此为契机,在实践中将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各行各业,比如扶贫攻坚、电子政务、信访维稳等,利用大数据探索科学规律,更好地服务人民。
实践性是干部教育的根本特征。干部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干部成长实践来看,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结合是干部成长的基本途径,“社会造就”是干部成长的根本原因[2]。三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而其中社会造就,也就是说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对干部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干部成长的根本性途径。因此,进行干部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就要注重把握实践性特征,帮助他们丰富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要针对改革实践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干部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热情。同时,要把实践作为检验干部成长成才、能力提升的最佳平台,要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干部健康成长的路径探寻
当前,各领域正在加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对干部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组织部门和干部自身都要主动融入互联网,把“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作为干部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干部成长成才。
1.学习交流,拒绝本领恐慌,增强履职底气
在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知识资源,把政策学习、理论学习和业务增长等全方位融入互联网,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探索建立“互联网+”学习交流模式,提高业务水平。这种模式应该是以网络课堂为依托,借助互联网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集学习、交流、工作探讨为一体的教育学习培训新模式。可以利用每月固定时间进行,每节课都要进行精心准备。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工作实际进行业务知识等内容的讲授,还有课堂互动、点评提问等环节,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
为增强干部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互联网”掌上课堂模式,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宣传普及,微信平台每天发送上级和本部门的工作动态、廉政教育等内容,使干部及时了解相关情况。
党政干部要带头积极关注和进行学习,主动开展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探索开展“互联网+”阅读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登陆网上图书馆进行阅读,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2.队伍管理,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广大干部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新形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组织部门和广大干部要积极融入互联网,不仅通过互联网提高自身素质,而且组织部门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等对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从而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探索建立“互联网+”入口关,选优配强党的干部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将干部的选拔、任用、考察等进行公示,打破原有局限于本单位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实施“互联网+”内外监督模式,扩大监督范围,从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各方面监督,提高广大干部的自律意识,践行服务的高标准。严格执行“权力清单”,揭开权力的神秘面纱,让广大干部更好地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违法用权、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互联网+”管理考核模式。组织部门各单位可以将每名干部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使其成为个人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凡未修满学分的将不予考虑,同时其所在班子主要负责人将被问责,以此督促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进步。
3.干部教育培训,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受场地、时间、师资等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干部学习的新要求。“互联网+”给人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干部网络培训就是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比如,可以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发手机客户端,整合互联网技术,推出干部培训云端同步、智能浏览、在线选课等新功能,帮助学员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学员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进行课下交流,这样既可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也可以实现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的个性化需求。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既可以适应干部培训同质性的特点,又能满足广大干部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助力干部培训提质增效,同时可改变传统调训方式的盲目性,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筛选,使调训更有目的性,提升培训的针对性。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适度赋予干部自主选课权,使培训内容变得更“接地气”,更能满足学员对实际工作的需求,这样既满足组织刚性需求,又提升培训的差异性。将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向基层拓展和延伸,不断拓展培训覆盖面,探索精准化培训和“分类指导”的新路子。
“河北干部网络学院”集学员在线学习、考试、管理、交流论坛等功能于一体,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建设、社会管理、领导能力、党的建设等系列专题。学员通过电脑和手机端软件进行同步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和个别领导干部不愿学、缺少学习效果监督等问题。目前,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参与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新风尚。“互联网+”干部教育模式是对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的有益补充,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4.群众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给干部施展才能提供全新舞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利用互联网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成为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3]。面对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广大干部要有互联网思维,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取经问计,增进网民的理解与信任,进行舆论引导,从而通过互联网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这不仅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崭新演绎,也已成为广大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要走“互联网+”的路子,依托网络平台,科学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让群众少跑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搭建平台,拓宽网上群众工作渠道。要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最大效力,使其成为群众工作的助推器,就必须搭建好平台。比如可以探索建设政务微信群,沟通社情民意;开通手机报,使其成为网民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平台;组织网民参与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等。同时,还应完善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引导等机制,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网上群众工作的实效。网上群众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中,而应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创新“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依托村委会、社区、单位等基层服务网站开展党员教育、政策咨询等活动,让党组织“活”起来。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搭建流动党员新平台,定期发布党组织活动信息。基层党组织还可利用互联网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投入到美丽乡村和美丽社区建设、五好家庭评选、城市社区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
创新“互联网+精准扶贫”,帮助群众奋力奔小康。面对河北省严峻的扶贫攻坚任务,省委选派党政干部到扶贫一线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驻村扶贫工作组在认真摸清第一手资料,核实扶贫信息,找准贫困根源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实施精准扶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河北省以“互联网+”为抓手,通过促进互联网服务企业与扶贫领域深度对接,逐步提高扶贫工作在线化、数据化水平,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与社会力量和先进生产要素的有效融合,打造“互联网+扶贫”的精准扶贫升级版[4]。比如,2015年底,河北省已经建起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扶贫”网络平台体系;培育了10个“互联网+扶贫”示范龙头企业;到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已覆盖河北省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另外,河北省还颁布了《河北省2018年网络扶贫重点工作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和扶贫工作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