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主体互动博弈下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演化机理

2019-01-21陆菊春欧阳寒旭韩璐

关键词:规制转型成本

陆菊春,欧阳寒旭,韩璐

(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上海交通大学 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 200240)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能耗和碳排放也持续增加,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2005—2013年一度从12.27%上涨到38.15%,2014年、2015年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在30%左右,足见其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特征。建筑业低碳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由传统建筑向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建筑”转化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建筑市场低碳氛围并未形成:从供给端看,建筑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低碳发展的主体,具有天然的逐利动机,着眼于短期内的成本收益权衡,在缺乏一定的政府约束或激励机制下,一般会选择高碳生产策略从而节省企业的环境成本,低碳转型内在动力不足;从需求端看,消费者的低碳消费理念在低碳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低碳理念真正的推手是消费者[1],只有当消费者清晰了解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的节能情况,迈过价格门槛购买低碳产品时,才能达到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2],目前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以培育和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理念,但这些措施在建筑业中实施比例较低,导致消费者对低碳建筑的认识不足,理念转换还存在一定难度,低碳消费拉力不够;从监管侧看,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制度,但现实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政干预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建筑企业实现低碳生产,在具体落实中对建筑企业低碳生产标准的执行有所偏差,导致其监管政策机制难以具体落实。

在建筑业低碳发展路径中,如何让建筑企业在保增长和促减排的双重压力下重视资源和环境、改变现有增长模式,是多方利益主体彼此互动参与博弈的过程,需要建筑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的努力。在这个动态博弈过程中,一方面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共享信息、技术等资源,通过共同参与低碳经济合作来获取低碳转型升级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异质性,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利益诉求的博弈行为影响各自的低碳行为策略选择,因此传统建筑业向低碳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各利益主体互相作用、不断发生竞争与合作、最终导致低碳转型升级这一复杂现象涌现的动态过程,众多主体从矛盾冲突、利益协调到各方互利共赢的动态博弈过程构成了建筑业低碳转型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建筑业低碳转型的利益主体,建筑企业、政府及消费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摸索建筑业低碳转型的方法和手段,减少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将节约能源的压力转化为低碳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能更直观地分析和描述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很好地体现和反应建筑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并运用仿真手段研究各利益主体根据所处博弈情景不断改变自身低碳转型策略的机理,为明确建筑企业低碳转型路径、建立高效管理模式以及确定低碳政策体系奠定基础。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建筑业碳减排[3]和低碳建设[4-5]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围绕企业低碳行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一是从低碳行为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出发,探讨其行为策略对低碳发展的影响;二是从实证角度分析影响企业低碳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文献综述主要就第一类研究思路展开,在低碳行为相关主体行为策略研究方面,主要围绕政府、企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

1.政府之间:主要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博弈的原因、行为及产生的后果。Barrett(1994)[6],Kennedy(1994)[7]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地方政府之间环境决策的非合作博弈;崔亚飞等(2009)[8]、朱平芳等(2011)[9]分析地方政府间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博弈行为策略问题;高明等(2016)[10]基于政府间合作视角,分析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为演化路径和稳定策略,探究地方政府间达成合作环境治理联盟的因素。范斌等(2017)[11]以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自政策的优化策略。

2.政府与企业之间:主要研究政府不同政策下企业低碳行为的选择以及造成的影响。Moledina等(2007)[12]等通过构建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环境规制政策下企业的环境行为选择。Sheu等(2012)[13]等运用三阶段博弈模型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绿色税收和补贴政策促进低碳供应链发展。张学刚等(2011)[14]在分析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策略的博弈中引入政府的声誉成本。吕荣胜等 (2013)[15]、何丽红等(2014)[16]通过建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企业在面对低碳策略选择时的影响因素和各自的行为策略;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王志国等(2016)[17]、孟凡生等(2017)[18]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低碳技术创新投入补贴、碳税等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各自的行为策略选择。刘小兰等(2017)[19]、吴瑶等(2017)[20]以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演化视角构建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3个主体组成的模型,认为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决策是互相影响的,政府合理设置对旅游消费者与企业的补贴、罚金能有效提高旅游消费者和企业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Webster(1975)[21]3认为,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会因为环境效益愿意在低碳产品上支付更多的费用。王芹鹏等(2014)[22]3将消费者纳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碳减排的博弈行为中,在假定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特殊偏好下,认为减排投资系数和下游企业分担投资系数会对企业行为策略造成影响。朱庆华等(2011)[23]建立了政府与采取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生产商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引入消费者环境偏好支付系数来衡量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张倩(2016)[24]在企业是否进行低碳创新上建立了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提出增强环保意识能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监管。

3.企业之间及其他:主要分析企业间的互动博弈行为对产业低碳发展的影响。Przychodzen等(2015)[25]认为,资产和股权回报率促进企业低碳环保创新。Cao等(2016)[26]认为,企业间差异化技术促进中国重工业领域低碳化发展。Kim等(2014)[27]通过对美国、韩国和全球建筑市场分析,认为碳交易、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市场带动行业低碳经营行为的变化。 牛晓叶(2013)[28]、徐春秋等(2016)[29]、程发新等(2016)[30]从不同角度通过对企业低碳决策驱动因素分析,认为利益驱动机制、成本分担契约、创新收益影响企业的碳减排行为。陈晓红等(2016)[31]基于消费者对产品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支付差异,分析政府补贴和消费者偏好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更多从相关主体完全理性及两主体之间的博弈展开分析,考虑到现实环境完全理性难以达到以及多主体的博弈问题,基于有限理性及多主体的动态演化博弈,探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研究内容上,以往研究多侧重于政府、企业间的博弈行为策略分析,缺乏对多主体博弈策略与企业低碳转型演化机理这一复杂演化过程的关注,特别是对建筑行业的研究。国外已有研究中虽有探讨公众对低碳产品的消费偏好[21]3,但未对建筑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国内研究中有学者将消费者纳入碳减排研究范围[22]3,但未直接将其纳入博弈主体中,更多从是否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众的策略选择。笔者认为,公众在低碳发展中除了承担非正式监管者职责外,更承担着低碳消费者的角色,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消费者的绿色低碳消费是促进建筑业低碳良性循环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把消费者纳入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研究框架中,构建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建筑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低碳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考虑政府的声誉成本以及低碳消费补偿因素,通过演化博弈策略分析,研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在规律、稳定均衡策略和影响因素,18对提高建筑业环境治理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二、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演化特征分析

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政府规制和公众消费者监督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有限理性和学习能力的参与者(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重复博弈的过程,博弈过程的路径及其最终的均衡结果则由博弈规则、信息传递方式及各个博弈参与主体的认知能力等共同决定。各主体不同的行为选择会对建筑业低碳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进而影响建筑企业低碳发展的进程。因此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来研究多主体互动博弈下的建筑企业低碳转型问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各利益主体根据所处环境不断改变自身行为策略的机理。其演化博弈特征分析如下:

1.建筑企业低碳转型具有开放性与复杂性。一方面,建筑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只有通过与外界进行资金、人才、信息等交流,才能引进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因此建筑企业低碳转型具有开放性特点;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导向等不确定因素会通过不同方式及途径影响各个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同时各个利益主体行为的异质性偏好也会影响其策略选择,因此外界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利益主体的异质性偏好共同导致了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复杂性。

2.建筑企业低碳转型具有涨落性。在开放和复杂状态作用下,建筑企业发展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诱导建筑企业低碳发展的内涨落有低碳创新动机、战略调整、管理变革等;外涨落则有外界碳减排趋势、政策导向、低碳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和消费者的低碳需求等。

3.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竞争与协同性。虽然各建筑企业的运行状态各不相同,但竞争使各个企业都能保持自身高效的运作水平并做到相互之间优势互补,而协同则使各个建筑企业保持一定的集体性。竞争和协同缺一不可,缺少竞争的协同只会诱发建筑企业的惰性,而缺少协同的竞争则会引起建筑业的内耗。因此,竞争与协同互为对立统一的整体共同成为建筑企业低碳发展演化的动力。

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是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彼此互动参与博弈的过程。建筑企业作为低碳转型的主体,受到来自政府的环境规制和公众对环保需求的舆论压力,但资本的逐利性迫使其考虑低碳转型的高额技术成本以及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筑企业势必在博弈中做出低碳策略调整。政府需要在产业发展与低碳环保中实现利益均衡:一方面在节能减排的驱动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规制政策,但由于在维护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利益需求,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尚有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外部性,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存在“搭便车”的行为,这将不利于建筑企业的低碳转型,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政府声誉。对于市场中最活跃的公众而言,既是环境的非正式监管者,也是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低碳建筑产品将直接刺激生产,促进建筑企业低碳生产的良性循环。由于消费者的低碳消费偏好不同,促进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购买仅靠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消费者在购买低碳产品中获得额外效益,才会积极购买低碳产品。因此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是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从矛盾冲突、利益协调到各方互利共赢的动态博弈演化过程,构成了建筑业低碳转型的内在动力。

三、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多主体演化博弈模型

(一)模型假设和构建

根据利益相关者与演化博弈的相关理论,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将建筑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组成的体系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三方均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限理性个体。

假设2.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均有两种行为选择,即建筑企业是否进行低碳生产、政府是否进行环境规制、消费者是否购买低碳建筑产品,分别用x、y、z表示选择建筑低碳生产、政府环境规制和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比例,且 x,y,z∈[0,1],均为时间的函数。

由此构建建筑企业、政府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支付矩阵,相关参数含义如下:R1、R2分别表示建筑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和不进行低碳生产时的企业收益,建筑企业既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碳排放者,建筑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时需要有额外的成本支出来达到控制碳排量的目标,因此其收益R1

表1 参数命名表

表2 消费者采取购买低碳产品(z)时三方的博弈收益矩阵

表3 消费者采取不购买低碳产品(1-z)时三方的博弈收益矩阵

(二)构建复制动态方程

由于建筑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存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博弈三方均会通过学习、模仿来进行不断的试错,并通过调整x、y、z来动态调整各自的策略。 令 E1、E2、E3分别表示建筑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平均期望收益。

建筑企业的平均期望收益可表示为

其中,E11为建筑企业采取低碳生产策略时的期望收益;E12为建筑企业不采取低碳生产策略时的期望收益,则有

根据Malthusian动态方程,建筑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建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低碳生产的成本,增大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建筑企业的额外收益,增加建筑企业非低碳生产时对消费者的污染补偿以及增大企业不进行低碳时对企业的罚金等有效措施,可以促使x趋向于1。

同理可得政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通过有效管理措施减小政府进行规制的管理成本,增大政府不进行规制时的政治声誉成本,增加对不进行低碳生产的建筑企业的罚金,可以促使y趋向于1,即促使政府进行环境规制的策略选择。

消费者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对 F3(z)求导可得 F3′(z)=(1-2z)[(R5-B2)x+B2],当 z∈(0,1)时,消费者稳定性的演化相位图取决于直线(R5-B2)x+B2=0 的形态。 如果直线(R5-B2)x+B2>0,则有 F3′(0)>0,F3′(1)<0,此时表示消费者进行购买服务是稳定策略,不进行购买是不稳定策略;反之,如果直线(R5-B2)x+B2<0,则结论相反。即:

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建筑企业不进行低碳生产时对消费者的污染补偿、增大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获得的额外收益等措施可以促使z趋向于1,即消费者作出购买低碳产品的策略选择。

(三)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式(4)~式(6)的复制动态方程反映了有限理性的各利益相关方通过学习、模仿而进行的策略选择过程。为了寻求各博弈方均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博弈均衡点,令

由式(7)可知,复制动态方程组存在 9 个均衡点,分别为(0,0,0)、(1,0,0)、(0,1,0)、(0,0,1)、(1,1,0)、(1,0,1)、(0,1,1)、(1,1,1)和(x*,y*,z*)。 其中,(x*,y*,z*)是式(8)的解

首先分析均衡点(0,0,0),此时雅可比矩阵为

根据李雅普诺夫间接法可知,在式 (9)中:当R1-R2-C1+C4+C5,C3-C2+F-B1,B2均为负数时,均衡点(0,0,0)为演化稳定策略;当 R1-R2-C1+C4+C5,C3-C2+F-B1,B2均为正数时,均衡点(0,0,0)为不稳定点;当R1-R2-C1+C4+C5,C3-C2+F-B1,B2中有一个或两个为正数时,均衡点(0,0,0)为鞍点。 显然,B2为一确定的正数,R1-R2-C1+C4+C5=(R1-R2)+(C4+C5-C1)<0,为负数,则均衡点(0,0,0)必为鞍点。

均衡点(1,0,0),此时雅可比矩阵为

在式(10)中,R2-R1+C1-C4-C5>0 为正,则(1,0,0)为鞍点或不稳定点。

同理可分析其余各个均衡点的稳定性:均衡点(0,1,0)、(1,1,0)的雅可比矩阵对角线上已经确定有一个正数,则该点可能为鞍点或不稳定点;均衡点(0,0,1)、(1,0,1)、(0,1,1)、(1,1,1) 的雅可比矩阵对角线上已经确定有一个负数,则该点可能为鞍点或稳定点,可能成为演化稳定策略。即该演化博弈存在4个潜在的演化稳定策略(0,0,1)、(1,0,1)、(0,1,1)、(1,1,1)。 其中,在演化稳定策略(1,0,1)和(1,1,1)中建筑企业选择低碳生产的策略,是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

对于演化稳定策略(1,0,1),此时雅各比矩阵为

要使(1,0,1)成为稳定点,需满足 R2-R1+C1-C4-C5-B2-R6<0,C3-C2+C4<0。 对于 C3-C2+C4<0,则需要提高政府进行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且降低不规制的政治声誉成本,这显然不合情理。同时,R2-R1+C1-C4-C5-B2-R6<0需要控制的参数较多,故对于此种情况不做讨论。

对于演化稳定策略(1,1,1),此时雅各比矩阵为

只要 R2-R1+C1-R6-B2-F<0,C2-C3-C4<0,则均衡点(1,1,1)成为演化稳定策略。即要求 R2-B2-F<R1+R6-C1,表明考虑到企业对消费者的污染补偿B2、政府规制时对不进行低碳的企业的罚金F后,企业不进行低碳生产时的总收益若小于考虑到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企业的额外收益R6和进行低碳生产的额外技术成本C1之后的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时的总收益,则企业将进行低碳生产。C2

四、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模型中涉及参数较多,为更好地反应建筑业实际情况,根据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33]和建筑业统计年鉴资料[34],测算模型中的相关数据。2000年以来,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处于波动中并逐渐下降,因此以2017年数据作为低碳生产的基准值,2002年建筑业碳排放强度最大,以该年数据作为高碳生产数据的基准值。201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平均收益约404元/平方米,2002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平均收益545元/平方米,为模型仿真方便取整数,R1、R2分别取4百元/平方米和5百元/平方米。政府对高碳生产的建筑企业进行惩罚,参考目前环保局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罚力度,F取1百元/平方米。2017年建筑业在节能减排中平均技术创新投入39.8元/平方米,取C1为0.4百元/平方米。2017年平均财政污染补助3.85元/平方米,B1取0.04百元/平方米。其他参数依据建筑企业生产成本数据、环境补偿政策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假定初始状态下建筑企业、政府和公众消费者选择各自策略的概率均为0.5。令R1=4、R2=5、R5=0.8、R6=1、C1=0.4、C2=0.8、C3=1、C4=0.1、C5=0.2、F=1、B1=0.04、B2=0.04。

初始状态下系统演化的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以此图作为比较的基准。

1.当提高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即罚金数从F=1提高到F=3,各主体的稳定策略的变化如图2所示,系统最终达到(1,1,1)的理想稳定状态。与图1初始状态下的系统演化路径对比,提高政府罚金后(图2),政府的演化路径变化不大,但建筑企业约在t=5时即达到稳定的均衡点,早于图1中的时间节点,表明其更快地向低碳生产方向演化。同时由于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政策宣传等措施的实施,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购买力增强,同样以更快的速度达到稳定均衡点。因此可以认为,政府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低碳转型,如对高碳排放建筑企业进行罚款、提高碳税税率等,都是对高碳生产企业的负向激励措施。

图1 初始状态下的系统演化路径图

图2 提高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后的系统演化路径

2.增大政府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即C2=0.8增加到C2=2,演化轨迹变化如图3所示,与初始状态的演化路径图1相比,最终达不到理想的稳定状态。这是由于当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较高时,尽管仍存在节能减排的需求,但政府出于整体的利益考虑,牺牲环境效益以节省较高的环境规制管理成本,将选择不进行环境规制。建筑企业则由于不受到政府的约束在利益驱动下选择非低碳生产,此时系统中只有消费者采取积极的低碳购买策略。但由于建筑企业的传统生产,即使消费者选择低碳购买策略获得的也仍然是高碳排放的传统产品,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由此可以推断政府环境规制成本的降低可以促进政府进行环境规制,有利于整个系统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

图3 增大政府环境规制管理成本后的系统演化路径

3.提高政府不进行环境规制时的声誉成本,即C3=1提高到C3=2,演化轨迹如图4所示。对比图1和图4可以发现,政府和建筑企业的策略演化路径以更快的速度向环境规制和低碳生产方向演变。从二维演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政府可以更快地达到环境规制的均衡状态,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体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政府在考虑到自身信用和社会影响后,会更谨慎地保证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建筑企业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积极地选择低碳生产策略,较图1相比,也以更快的速度达到低碳生产的均衡状态。由此可见,增大政府不进行环境规制时的声誉成本,可以促进政府积极进行环境规制,同时有利于建筑企业低碳转型。

4.提高消费者购买非低碳产品时建筑企业对消费者的污染补偿,即B2=0.04提高到B2=0.5,演化轨迹如图5所示,消费者的策略演化路径更快地向购买低碳产品方向进行,与图1相比以更快速度达到建筑企业低碳生产、政府环境规制监管的稳定状态。当消费者有意愿进行低碳产品购买,但由于建筑企业的传统生产而购买到非低碳产品时,建筑企业将给予消费者一定的污染补偿,即建筑企业转移一部分非低碳生产带来的收益给消费者,这将保证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愿不受到打击,同时,建筑企业考虑到这部分收益转移,将削弱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效益,促使其将低碳生产作为最优选择。演化示意图5直观地反映了消费者在建筑企业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污染补偿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将有效加速整个系统向积极方向演化。

5.降低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消费者的额外收益,即R5=0.8减小到R5=0.1,演化轨迹如图6所示。对比图1,在二维平面图中,将横轴的时间范围增大至t=60,消费者的策略演化路径才缓慢达到均衡状态,建筑企业也在初期向非低碳方向演化,在t=20时才最终达到低碳生产的均衡状态。建筑企业的低碳生产带来的环境效益由于其外部性,将使整个消费者群体受益,但选择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将额外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这将提高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这种非直接物质形态体现的额外收益,需要通过政府的低碳宣传,调动公众、媒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对节能减排问题的积极关注与参与来达到。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获得较大的个人声誉,激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也将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低碳转型。对比图1和图6,额外收益的降低不利于系统更快向积极方向演化,可以推断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额外收益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有利于建筑企业的低碳转型。

图4 提高政府声誉成本后的系统演化路径

图5 提高消费者购买非低碳产品时建筑企业对消费者污染补偿后的系统演化路径

五、结论及建议

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是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碳约束下构建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演化策略对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仿真模拟分析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演化路径。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影响建筑企业是否采取低碳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和低碳生产时的额外技术成本。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越大,低碳生产的额外技术成本越低,建筑企业越倾向于进行低碳转型。(2)政府是否调控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其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只有当政府调控所能取得的罚金收益大于其管制成本时,政府调控才是经济、有效的,否则政府将选择不作为;声誉成本的上升使政府更倾向于做出环境规制的策略选择。(3)消费者是否选择低碳消费取决于低碳消费与非低碳消费的效用对比,当购买低碳产品所能获得的补偿与额外收益更高时,消费者将更为积极地做出购买决策,从而加快建筑企业低碳转型和政府积极监管的演化速度,促进整个系统积极演化到稳定均衡状态。

通过三方演化博弈得到的结论,对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其低碳转型的内部动力

从博弈分析结果可知,建筑企业是否选择低碳生产策略取决于其收益与成本的衡量。建筑企业额外的技术成本越低,低碳产品回报率越高,则建筑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效用越大,越倾向于低碳转型。因此建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如提高建筑废材的再利用率、降低污染治理技术的成本等,能够促进建筑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方式,提高其转型的内部动力。

2.完善低碳交易市场机制,提升低碳市场活跃度,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外部拉力

作为建筑企业低碳产品的终端使用者,消费者的低碳需求是建筑企业低碳生产的直接外部拉力。从博弈结果可知,建筑企业通过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所获得额外收益越高,越倾向于低碳转型。而当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所能获得的补偿与额外收益更高时,消费者也将更为积极地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在进一步完善低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例如对非低碳产品限制价格、对低碳产品减税或提供补贴,将会促进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外部拉力。

3.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强制性动力

由博弈结果可知,增大建筑企业不执行低碳生产的罚金等措施可以促使建筑企业选择低碳化生产方式。政府管控策略选择的结果表明,当政府调控所能取得的罚金收益大于其管制成本时,调控是经济有效的。因此,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强制性动力在于加大处罚力度,如提高罚金、责令停业休整等,并将污染指标加入相关领导的绩效考评,既增加建筑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又可以积极有效地刺激政府参与环境规制,从而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强制性动力。

猜你喜欢

规制转型成本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控制股东滥用权利规制的司法观察及漏洞填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