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9-01-20徐冬梅刘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27期

徐冬梅 刘华

【摘要】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EMGBFT)结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EMGBF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MT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运动评估量表(MAS)进行手功能评估。结果:经治疗8周,两组患者Fugl-Meyer、MAS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Fugl-Meyer、MAS运动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GBFT结合MT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镜像疗法; 手功能障碍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Mirror Image Therapy for Stroke Hand Dysfunction Clinical Research/XU Dongmei,LIU 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7):0-02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EMGBFT)combined with mirror therapy(MT)on hand function after stroke.Method:Fifty stroke patients with hand dysfun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8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by single blind and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EMGBFT.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T on the base of control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hand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Janes Fugl-Meyer scale upper extremity scale and 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Result: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the scores of Fugl-Meyer and MAS motor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Fugl-Meyer and MAS motor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MGBFT combined with M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and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Mirror therapy;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hand

First-authors address:Xinyu Peoples Hospital,Xinyu 33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7.005

腦卒中是我国高致残率的疾病,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遗留手功能障碍,且手功能障碍康复疗效较下肢功能障碍康复疗效较差,严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故手功能的康复措施一度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2]。2017年7月-2018年8月,本院康复医学科应用生物反馈(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EMGBFT)结合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并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39~75岁;②符合我国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③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未超过30 d;④运动觉和视觉想象问卷(KVIQ)测试正常。(2)排除标准:①伴有失语症、偏侧忽略、抑郁症等;②有颅脑外伤、脑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障碍;③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④伴有重要脏器功能感染或异常;⑤伴有骨关节及肌肉病变、畸形或痉挛;⑥突发急性疾病而终止康复训练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发育促通技术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及EMGBF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T治疗。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均1次/d,每周训练5 d,共治疗8周。统一安排相关的医生、护士和治疗师进行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由同一医生或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结果的评定。

1.2.1 常规康复训练 包括基本的康复训练如各种神经肌肉促通技术、体位摆放、床上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治疗时间50 min/次。具体的神经发育康复疗法如下,(1)肌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机械抗阻训练时主要进行多角度等长收缩,以等张抗阻收缩训练和等速向心肌力训练为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和治疗师、康复器械的辅助训练分别对肩、肘、腕、手指及指间关节多方向的被动、主动、助力和阻力运动。(2)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主要根据多感觉刺激疗法(Rood疗法),对患者偏瘫侧上肢主缩肌肌腹表面皮区进行有控制的触觉及温度性刺激来诱发或抑制肌肉反应。主要以细毛刷进行快速刷擦和适当的触摸,由近至远端扩散,同时让患者感受所刷擦的部位及轻重,5 min/次;温觉刺激:将患侧上肢交替浸入冰水和温水中,冰水中持续约10 s,拿起擦干后再放入热水中10 s,浸泡总时间为5 min。(3)牵伸训练:对于患者的肩、肘、腕、髋肌肉进行主动、被动牵伸训练,降肌张力,放松肌肉增加柔韧性。(4)易化与抑制技术:根据Bobath理论采用反射性抑制不正常的病理性运动和姿势,如肩关节内收、肘关节的屈曲、腕关节的尺偏等,通过平衡、翻正或保护性伸展反应引出运动,调节肌张力,诱发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4]。(5)平衡训练:采用由静态到动态、重心由低到高活动的过渡进行仰卧位、坐位、站位平衡训练,逐步提高效率难度。

1.2.2 EMGBFT治疗 治疗时患者体位应取坐位或卧位,主要选择上臂肌群和前臂伸肌肌群为治疗部位。偏瘫侧上肢取坐位时应平放于胸前桌面上,卧位则平放于身体一侧。对治疗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并用细砂纸擦拭干净,将电极片的负极固定于肌肉近心端,正极固定于远心端,两者之间置防干扰电极。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表面肌电评估,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模式治疗偏瘫患者BN分期为Ⅰ期的患者,肌电触发电刺激模式治疗BN分期为Ⅱ期及以上的患者。肌电生物反馈的阈值是患者肌肉最大收缩状态下表面肌电值的80%~85%[5]。要求患者分别进行肩、肘、腕、手指及指间各关节的伸展,肌电生物反馈仪通过显示屏和音响等多媒体技术给出图像及声音形式的反馈信号,当显示绿色指示灯时鼓励患者使劲伸展,努力达到阈值;当指示灯变黄,则会给予电刺激,使主动收缩肌群产生的肌肉收缩加强,伸展动作幅度明显增大。每组肌肉训练5~8 min/次,休息2~5 min,重复训练15~20 min。

1.2.3 MT治療 患者静坐在一安静且背景单一的房间内,桌上垂直放置一面35 cm×50 cm镜子,患者靠近桌子将两上肢平放于胸前,患者两侧分别置于镜子前后,健侧置于镜子正面,患侧置于背面。由医生或治疗师先向患者讲解并演示将要进行的基本动作,要求患者尽可能好地进行双侧上肢运动,若患者完成困难或不能完成,由治疗师辅助完成。患者注意力集中于镜子正面,观察健侧上肢的运动成像,通过视错觉、视觉反馈想象成是患侧上肢的动作。设计动作主要包括肩、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手指关节抓握和伸展,拇指外展等。每个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做5~8 min,30 min/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MAS)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进行评定。Fugl-Meyer评测法上肢功能评分每项0~2分,33项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MAS评分表每项得分为0~6分,3项总分为18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MAS运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运动评价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的高发病、高致残率使其备受关注,发病后极易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且难以恢复,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6]。故除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康复训练工作也格外重要,可以显著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本研究利用EMGBFT结合MT治疗脑卒中的手功能障碍,两者相得益彰,有效结合,整体上提高了机体的运动功能。

MT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利用平面镜反射原理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在进行动作观察、动作学习和运动想象的过程中,镜像神经元(MN)系统会激活并且发挥作用[7-8]。相应的运动皮质的MN会在患者通过镜子观察健侧肢体的运动情况时被激活,再将画面复制到患侧,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的进行以及运动功能的重组。脑电图显示放电形式与实际执行动作时闹区电活动完全一致[9-10],故这种通过视觉反馈与虚拟现实结合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单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其理论可能是神经生理学康复治疗的重要神经机制[11-13]。

EMGBFT通过检测患者无意识收缩肌肉时产生的微弱肌电生物反馈信号,并放大将肌肉组织的神经冲动,叠加输出转化为可以被患者直接感知的图像、数字等视听讯号。通过建立体外的感觉与运动反馈桥梁,使机体能够根据反馈讯号进行运动功能的主动或被动训练以及对大脑皮质的重复刺激[14-15],形成条件反射,起到重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效果。从而有效避免了肌肉挛缩,极大地增强了自我感知能力,恢复了对患侧肌肉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结果和调节机体康复的目的[16-18]。

本研究采用EMGBFT结合MT治疗脑卒中的手功能障碍,有序恰当地结合了两者的优点,结果显示两组患者Fugl-Meyer、MAS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Fugl-Meyer、MAS运动功能评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表明MT与EMGBFT的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其机制可能为:MT与EMGBFT的联用,通过多渠道的多方面输入刺激,对外周效应器、中枢进行整体的反复训练,加强了脑卒中患者的感觉与运动、神经细胞的内在联系,加快重组神经系统,强化患者的本体感觉-运动反馈环路,更好地协调控制肢体肌肉,促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19-22]。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MT与EMGBFT的结合应用治疗上肢功能障碍,打破了传统的康复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节约了国家资源,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冬梅.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2]徐冬梅,冯珍.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38-40.

[3]张永祥,张文洁,董延广,等.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6):469.

[4]丁力,贾杰.“镜像疗法”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509-512.

[5]姚淑珍,勾丽洁,刘旭东,等.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0):202-206.

[6]王如龙,白定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背屈功能恢复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2):51-53.

[7]丁丽君,荣积峰,王卫宁,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0-13.

[8]肖文武,黄肖群,刘淼,等.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8,33(5):15-18.

[9]刘远文,潘翠环,叶正茂,等.虚拟现实机器手对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9-22.

[10]晁敏.经皮穴位电刺激八邪穴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1]江征,卓丽萍,廖少钦,等.穴位不同刺激方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康复学报,2017,27(4):7-12.

[12]王辉,陈惠丰.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卒中患者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5):28-30.

[13]林芳坤,杨洋,高塬.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8):22-23.

[14]柯明慧,陈波,孟兆祥,等.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3-5.

[15]钟晓燕,彭生辉,汪孝红,等.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8):169-172.

[16] 沈晓妍,姜咏梅,唐妮妮,等.镜像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6):472.

[17] 谢晶军,李金霞,孙琦,等.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5):9-13.

[18] 李寧宁,勾丽洁,郭华平,等.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4):278.

[19] 梁天佳.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7):132-134.

[20] 黎伟雄,龙耀斌.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5):81-84.

[21] 何爱群,曹海燕,董安琴.镜像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J].中国康复,2018,33(3):253-256.

[22] 孙秀丽,胡国金,孙李慧子,等.镜像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12):941.

(收稿日期:2019-03-13)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