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持,为贫困地区旅游助力
2019-01-20林阳
林阳
中共十九届四中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中说: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只有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又要制定国家治理急需并有延续性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结合最近的调研和实际工作,谈谈“文化扶持,为贫困地区旅游助力”。
最近在甘肃调研了五个正在脱贫的贫困县,集中在陇南和甘南。发现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基本没有被破坏,国家为了贫困县脱贫做了大量工作,也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像成县,开通了飞机场。从北京到成县不到2小时,而从兰州开车要6小时。我认为,如果这些地区的旅游工作能做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符合后发先至原则。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但对于这些贫困地区来说,缺乏文化的支撑可能是跨越式发展的障碍和阻力。
下面我谈谈有旅游资源,但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如何靠文化扶持脱贫的思考和建议。
文化能够助力旅游:
一张《晒秋》的照片带动几十户的篁岭每年过亿元的收入。
陈复礼拍摄的九寨沟,使伐木停止,有了我们都看得见的世界级的旅游圣地——九寨沟。
碑林,西安的名片。
一张画改变了周庄的命运,名画家陈逸飞起到绝对的作用。
一首歌,《美丽的太阳岛》带动了哈尔滨的旅游。
一句诗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就了滕王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成就了黄鹤楼。
一位名人的所在也可能成为游客向往的地方。杜甫草堂是成都的打卡地。去古巴,海明威写作生活的地方是旅游点。
在一个小城住两天,对于一般游客来说,一两个景点是不够的。
电影《庐山恋》、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琅琊榜》等带动了当地旅游。如《琅琊榜》拍摄地被打卡,演员的行头也被争相购买。
“西湖印象”等文创产品,无中生有,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和财富。
因此,我们更应当鼓励文化创新。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个众人必去的打卡地:失恋博物馆。现在国内也有,西安、南京都模仿了。
克罗地亚扎达尔是个小城,过去人们看看古城,就走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卡地。他们创造一个“海风琴”。“海风琴”就是在在海边放几个大管子。直通大海,晚上,夕阳西下,人们坐在海边,随着海风,看海鸥飞翔。潮汐来了,涌出大海的声音,现在不仅让扎达尔成为打卡地,而且使人留恋,可以留下来住一晚。
有旅游资源,但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根本问题是缺少人才。派本地干部到省城、到京城学习,费时费力。而从大城市引进人才又是难事。前两天看一个新闻,说某地引进人才,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只引进一位人才,这里有政府的不作为的因素,也有引进人才本身的困难。
一位人才引进需要大几百万,引进许多人,对于贫困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应当考虑借脑。引进富有创意的思想,提高本地区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建立书院类的文化机构。如西狭书院和青泥书院。搭建传播思想、传播观念的平台。企业搭台,政府买服务。在甘南、陇南一路走下来,深感读书的氛围弱,两次十一天,没见到一个书店。现在政府没有对此要指标。图书以前有农家书屋,要使用起来。要多搞读书活动,阅读论坛。“走出去”学习,也要“引进来”,请全国各方面知名文化人士到地方讲课,或请来搞讲座,或文化沙龙。除文化艺术外,还可以讲人生,通过成功者背后的故事激励青年一代,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本地区的文化素質。十至二十年一定能看到积极的效果。
书院可做百年,与传统的教育相互补充,对提升贫困地区的人文素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