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说抵抗沉默

2019-01-20吴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叟莫泊桑愚公

吴清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言语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新课程倡导的课堂言语不再是由上而下的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而应该让师生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随时、随地、随遇、随缘”地在课堂上诱引出无数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在瞬间与学生思想相碰撞,即时生成出“随喜”的新思想、新产品。 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交流的言语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释放学生的创造力。下面就郭初阳老师的课例进行分析,总结他的课堂言语特征,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启发性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封闭的课堂状态中,思维是很难被激活的,语言表达的愿望也会随之降落;只有让学生置身于开放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视野尽可能得到开阔,思维得到拓展,学生才能开启自由表达的大门。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1,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师:如果我们再给智叟一个发言的机会,让智叟最后发言,会怎么样呢?文中有两处智叟可以发言:一处就是,愚公反问他:“何苦而不平?”这个时候,智叟可以说一番话;还有一处,等到“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的时候,智叟可以站出来,再说一番话,是不是?……探讨一下,第一处智叟如果应一应,他应该怎么说,他可以怎么说;第二处山被搬掉了,智叟如果再跳出来,叽里呱啦叽里呱啦,永远做一个反对者,他会怎么说?

师:假如愚公早料到帝会“感其诚”或者早就与帝达成了协议,你如何评价愚公?假如结尾是“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业,世代挖山。时至今日,尚未休矣”,你又如何重新评价愚公?

课例1中,教师用假设的方式给问题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思考。或让学生仿拟智叟,打破传统解读中对愚公塑造的励志形象,立足于两个角度去进行新一轮的辩驳;或另辟蹊径,对寓言的结局做了假设性的改动,引导学生进行新的解读。这一类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性视角去进行思考,其结果往往是多元化的。因其“一般不能得出單一性质的标准答案和契合教师预期的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地发挥,不会出现教师预设答案所施加的紧张感。同时,不断涌现的观点和探究氛围的逐渐形成,也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因而能让学生自行探究下去,生发出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使学生的言语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

二、激情性

教师言语的激情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言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朝着所期望的学习目标努力前进”。 郭初阳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绪,这得益于他机智幽默的趣味言语和及时准确的鼓励性言语,给予了学生表现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化解了课堂枯燥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并且愿意进行言语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实现自身潜能的挖掘。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2,郭初阳老师的《项链》教学实录:

师:“这里我们倒也可以看出,一个小人物,对风险,对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她的抵抗力怎么样?”

生:(低声)很弱。

师:好像比较弱。所以以后如果去开个保险公司的话,可以拿《项链》这篇文章作为传单给大家看,对吗?

(众笑)

师:需要买点保险哦,小人物对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也有道理。

例2中,学生在回答分析贫富差距的观点时,表现得不是很自信,郭老师顺着他的思路用风趣的语言化解了该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感,并用一个很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作比,形象地帮助学生解释说明了贫富的差异会使小人物更难承受生活的突发风险。这种善意的幽默感,一方面肯定了该学生的观点,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胆怯情绪;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注意力,让其他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集中了精神,并轻松地领会到了该观点中蕴涵的意义。

三、文化性

郭初阳老师的课堂,经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一种学术的深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新鲜的学术论断,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建立经验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课题联系、点化认知误区、分析教学材料原理(而非事实)等方面,不可或缺地成为学生认知的依据和范例”, 赋予了语文课堂高度的文化品格。

例3,郭初阳老师的《项链》课堂实录:

师:这是莫泊桑的女性观,莫泊桑最欣赏的女性——18世纪的法国女性。是怎么样的?姿态、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举止的优雅,甚至是矫揉造作,甚至是漫不经心,他认为这构成了完美的女性。而且他也认为,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的酷刑就是,她苍老了!所以,根据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观,他更应该欣赏哪一个?显然,是玛蒂尔德A。但是他在文中却没有丝毫的流露,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的创作原则——莫泊桑的创作观,继承于他的师父福楼拜,很具有现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所以他在文中没有流露出来,对吧?隐藏得非常好。不管她是发生了变化还是没发生变化,也许我们都可以读出更多的变化与否之外的东西出来,也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莫泊桑让我们自己来做结论。

这段陈述出现在郭初阳老师引发学生探讨小说主题之前,郭初阳老师在这里导入了莫泊桑的女性观和创作谈,将《项链》推置于作家思想和创作的整体背景中去显影,从独特的角度给予学生崭新的解读参照,让学生有种猎奇的惊喜感。除此之外,该课例中郭初阳老师接着又运用了“原型上溯”,将这个故事叠影于欧洲灰姑娘的模式中去进行比较,其中郭初阳老师引用了名家经典论段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阐发,并在课堂末尾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新鲜而卓越的阐释。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锤炼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充分展示教学创造力,进而释放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化教学言语行为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从而释放学生的言语表达欲望,在课堂上敢言善言,不断涌现新的思维活水。

猜你喜欢

智叟莫泊桑愚公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愚公和智叟新传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愚公新传
愚公移山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移山》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