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探析
2019-01-20孙永旺琚会艳李琳张
孙永旺琚会艳李 琳张 静
(1济源市环境监测站 河南济源 459000 2河南省科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济源 459000)
引言
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时,沼气工程作为一项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对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率较高,并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这些年我国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加大对沼气工程的扶持力度,并实现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且在实践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进行探析,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次研究中的供试沼液与玉米秸秆取自某市的沼气工程,而供试沼液其实就是猪粪发酵沼液。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长度分为20mm与50mm两种类型,火山岩的粒径为0.5mm-3mm,石英砂为40目。供应沼液基本指标如下所示:浊度 Turbidity为4646±66.5,电导率 EC/mS·cm-1为 12.55±0.74,pH 值 pH value为 7.42±0.36等。
1.2 试验设计
本次实验是建立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在实验中对沼液过滤采取3种滤料的形式进行[1]。蠕动泵将沼液送入柱子,并在柱内进行过滤,柱子的有效高度为1m,直径为10cm,在柱子内一次放入玉米秸秆、火山岩、石英砂。放置好滤料后,在柱内放入水,并开始三级过滤。在过滤中,膜浓缩过程沼液通过不同的滤器,并能够有效截留分子。经过过滤的秸秆,并进行简单的晾晒,再对其进行堆肥模拟研究。堆肥的装置体积为15L,保持在自然通风状态下,且对堆肥过程以每天记录为宜,翻堆频率为每周一次,并对每次翻堆进行相关数据采集。
1.3 测试指标与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测定的各项指标有电导率、总磷等各类元素,所采取的方法是电导率等进行仪器测定,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钾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
2 结果与讨论
2.1 三级过滤对沼液性状的影响
2.1.1 过滤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变化
当沼液流入过滤系统后,对沼液中的颗粒记行拦截,并将秸秆其运送到一级滤柱,此时出水口与进水口的压力差为0.14 MPa;二级滤柱中的材料为火山岩,压力差为0.04 MPa,在三级滤柱中没有压力差。对三级过滤装置进行水流的变化实验,在时间推移中,水流量发生变化,这是由于拦截的滤料将孔道堵塞,导致水流量下降。
2.1.2 三级过滤对沼液性状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发现,结果过了的沼液SS与COD都有明显的下降,在对其处理4小时候,SS出水效果较为稳定,且沼液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造成COD也出现下降。在颗粒物的积累中,滤料的孔隙降低,加之有机质的吸附作用,造成COD不断下降。
对沼液进行过滤后,液体的理化指标为为电导率EC/mS·cm-1,7.84±0.28;氨基酸 Amino acid/mg·L,946.9±90.3;COD/mg·L-1,1121.4±78.2;SS/mg·L-1;142.3±21.6 等。通过数据发现 SS 的去除率极高,在95%之上,而COD也达到80%。且过滤后的混合液钾含量等均有下降。
2.2 过滤后秸秆模拟堆肥效果
2.2.1 过滤前后秸秆性状变化
通过过滤,秸秆的各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且堵塞能力得到明显下降。经过过滤后的秸秆,由于吸收大量的水分,含水量增加。经过碳元素的作用二发酵,在此过程中对氮素利用率较低,所以秸秆中氮元素的含量较高。通过秸秆的吸附作用,能够很好地完成堆肥工作,且含水率在70%之上。
2.2.2 堆肥过程腐熟度变化情况
秸秆经过过滤时在温度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腐熟度变化,当温度在20度左右时,堆肥时间到第三天,温度达到50度。当以50度为起点,经过十天时间,对各种原体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安全性能较高。在堆肥进行过程中,含水量也在不断下降,且在此过程中只是自然通风,但含水量下降不够明显。实验中发现pH值先升高再下降,EC呈上升趋势。经过过滤的秸秆,腐熟度高达80%,且性能较为稳定。
结语
通过实验表明,秸秆等滤料能够对悬浮物等有良好的阻拦效果,且通过发酵,对各种病原体的杀灭效果极好,这些年我国大力推行绿色发展之路,对提高我国对废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进行探析,有助于实现我国相关企业的创新之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