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9-01-20韩吉东
韩吉东
(克什克腾旗环境保护局 内蒙古赤峰 025350)
1 克什克腾旗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畜禽养殖污染
克什克腾旗北部大部分都是草原为主,养殖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近年来,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当地很多上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甚至家庭散养的牧民根本就无污染防治措施,粪便、尿水和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破坏附近河流及地下水水质;尤其是炎热的天气、多雨季节,臭气熏天,污水横流,造成地下水、河水污染。
1.2 非法采矿污染
克什克腾旗有丰富的金、银、铜、锡、铁、煤等矿产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样也就在开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问题,矿产的过度开采与采矿后产生的废石、矿井得不到妥善处理,都会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矿产的过度非法开采,会引起植被破坏;采矿后留下的矿井不及时回填,造成地面塌陷、渗水、严重的还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废石的堆放压占土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等。
1.3 农药化肥过度施用污染
虽然在农业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作物因此也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也会给土壤造成污染。化学肥料使用以后只有小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很大一部分将会因为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造成地下水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与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有一定的关系。
1.4 生活垃圾污染
克什克腾旗现在总人口约26万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生产0.25kg生活垃圾预算,克什克腾旗每天将有62.5kg生活垃圾产生。这些垃圾由于没有完善的处理设施,大都被沿路堆放、焚烧、随沟倾倒,造成了当地环境的污染,影响村容、村风。
2 治理对策
2.1 落实监管责任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共建生态家园”为主线,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消除环境监管盲区”为重点,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终身追责”的环境监管机制,划分网格、责任到人、明确任务,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大格局。
2.2 合理布局实施畜禽禁养区域划分方案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克什克腾旗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合理布局场点,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政策,结合我市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方案。比如,在以下区域实施畜禽禁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河流地表水区等等。此外,严格规范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加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等等。
2.3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开展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畜牧养殖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现有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质量状况调查,查明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2.4 控制耕地土壤环境污染
实行节水、控肥、控药,加大配方肥、有机肥、缓控释肥料、土壤调理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与推广应用,开展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
2.5 积极推进生活面源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建设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体系和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监督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全面开展尾矿、粉煤灰以及废水、废气处理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排查和整治。
结语
总之,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仅对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推进与实现。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方位科学规划与协调配合,最大程度上推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