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0王甲智疏仁宗
沈 尧 王甲智 疏仁宗
(浙江交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临安 311305)
引言
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受环境、人员、设备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提升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完善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落实。
1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1.1 为环境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好环境规划,城建项目在建设前需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测,确定该建设场所的环境容量以及对周围环境会造成的影响。而环境监测可以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监督与监测的作用,对该建设项目的污染程度进行科学的判断,为实现科学、环保的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数据的支持,进而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正确的方案[1]。
1.2 为污染统计提供信息数据
应用环境监测技术还可以科学、准确的统计出地区内的污染排放情况,相关部门可以依照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进行严格核查。同时还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来确定不同污染物的不同排放量要求,进而明确污染排放物的费用征收标准。此外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废气或废水进行定时监测,通过收集与分析监测结果,来为污染物排放费的征收提供参考依据。
2 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同时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因此需要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1 加大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对当前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力度。有关资金投入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落实好环境监测的专项拨款,以此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拥有足够的资金来采购先进的检测设备或进行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还可以成立环境监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检测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二是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通过政策支持来引导民营资金逐渐涌入环境监测方面,利用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帮助人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2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制度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落实需要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制度,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与环境监测需要来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对监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及时升级或完善设备性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由于监测人才的综合素质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在招聘工作人员时需要严格把控好相关资质水平,完善科学与合理的人才培养与考核标准。同时为了留住优秀的专业型人才,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为其增加相应的福利待遇,以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完善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责任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明确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与职责,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
2.3 创新环境监测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形势也变得愈发复杂,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针对当前这一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断的借鉴或者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再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完善并选择适用性强的环境监测技术,进而确保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落实。此外,环境监测所监测的目标有大气、水资源以及土壤等资源,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指导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而对其污染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得知环境保护的效果需要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需要加强对环境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提高环境监测结果可靠性。
2.4 培养环境监测人才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环境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可以熟练的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与相关仪器设备,确保监测出的环境数据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并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从整体上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指引方向还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价值,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落实好环境监测管理的工作,不断创新研究环境监测技术,推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