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环保设计分析
2019-01-20李雪菲
李雪菲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高到新的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式需要和必然选择[1]。在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经过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为实现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减轻环境负担,铁路工程设计中应将生态环保设计理念贯彻始终。
1 坚持环保选线原则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设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并根据生态敏感区的特点划定不同保护级别,制定不同的保护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敏感区管理规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为禁止建设区域;同时近几年我国将陆续划定全国和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铁路作为线性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态敏感区生态完整性的破坏、对工程沿线野生动物、植物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水土流失影响等。铁路工程设计中应贯彻“源头预防、保护优先”的理念,坚守“三线一单”的生态底线,将环保选线始终贯穿于工程设计研究的全过程,尽量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并且环保选线不应只针对主体工程,对于取弃土场、斜井、横洞等大型临时工程的选址及施工方案也应提出环保设计要求。同时环保选线对工程形式也有要求,应尽量以桥隧的形式代替路基形式通过环境敏感区,以减小工程占地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设计建议
2.1 铁路工程对植物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占用土地并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破坏地表植被,铁路工程占地会导致沿线植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减少。设计中需对路基边坡、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沿线的植被可得到一定的恢复;铁路用地范围内需展开绿色通道设计。当工程沿线分布均为一般植被时,通过采取以上恢复措施,工程建成后一般不会造成某种植被大量减少,对沿线植物区系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应注意植被恢复措施中应以引入乡土植物为主,谨慎引入外来物种,避免发生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若涉及古树名木等珍稀物种时需首先考虑进行绕避,确实无法绕避的应制定合理移栽方案,采取移栽措施。
2.2 铁路工程对动物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的动物生境破坏、工程施工期间噪声及夜间施工灯光等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的扰乱;铁路运营后路基段落对爬行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活动轨迹的阻隔影响、噪声和夜间灯光对沿线动物行为的长期影响。大型兽类和多数鸟类都有较强的躲避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受到的影响有限,但两栖、爬行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对栖息地的依赖性较强,迁移能力较差,一旦栖息地破坏将严重影响生存。铁路设计中除提出必要的施工管理措施外,预留出一定的动物通道可减小铁路路基隔离对野生动物繁殖、觅食等生存习性的影响。通过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对藏羚羊的长期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铁路建成后动物通道的使用数量在逐年增加,主要野生动物基本学会并适应了使用动物通道来完成迁移[3]。
2.3 铁路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将使部分底栖生物受损,同时产生悬浮颗粒过多增加了水体的浑浊度,导致透明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繁殖生长,并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和摄食。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量的减少直接影响鱼类的繁殖生长,且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泥沙也会对鱼类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现象。某些水生生物对噪声较为敏感,高强度噪声产生的震动能量可能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导致死亡。桥梁下部施工时易在周围形成高浓度悬浮物分布区,一般水生生物仔幼体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较低,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增大直接对水生生物幼体产生影响。
铁路桥梁设计应尽量绕避鱼类“三场”,水中施工作业采用围堰施工方式,可减小悬浮泥沙影响范围和时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打桩作业在钢护筒内进行,施工噪声传入水域的能量减小,基本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危害。
2.4 景观资源影响分析
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大型临时工程和取弃土场等会与自然景观在色彩和形态上形成强烈对比,引起的视觉影响较大。铁路建成运营以后,沿线会形成新的铁路景观。高路基深路堑会阻挡沿线居民的视野,现代化桥梁庞大的体量占据整个景观节点或视觉环境空间并分割自然景观,隧道洞口周围地表植被受到破坏,造成与周围景观的不和谐产生视觉冲突。
铁路设计中,应考虑路基边坡采取适宜的工程防护类型,确保铁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性;铁路桥梁、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应综合运用美学和工程学、生态学原理,使这些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站场设计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综合运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和景观生态学观点,融入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
2.5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路基、站场等施工将压占或损坏原有植被、地貌,破坏原地表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对原来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损坏,改变原有水土保持功能,在雨季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加剧水土流失。
设计中应慎重选择取弃土场位置,选址不得位于法律法规中禁止建设的生态敏感区域,尽量避开限制建设区域;尽量选择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尽量利用既有取土坑回填弃渣;施工结束后取弃土场考虑进行复耕或绿化,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影响。
结语
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选线原则应贯穿于工程设计研究的全过程,并确保依法合规。铁路工程环保设计中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动物通道设置、桥梁围堰施工等措施可减小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设计,使铁路建设形成的新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渣场选址需考虑合法性及合理性,弃渣顶部及时采取复耕或绿化措施减小水土流失影响。通过铁路工程环保设计,做好铁路建设的环保工作,实现铁路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