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量建设魅力山钢
2019-01-20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2008年3月17日,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资产重组,淘汰落后,调整布局,提升档次”的指导方针,济钢、莱钢两家大型钢铁企业以及山东省治金工业总公司所属单位联合组建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山钢总资产3012亿元,在岗职工4.8万人,位列2018中国企业500强第126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45位,企业信用等级AAA。旗下有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山钢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淄博张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单位),有山东钢铁、金岭矿业、鲁新建材3家上市公司。
山钢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奋斗目标,致力于生产高端、高质、绿色、高效产品,主要钢材品种有中厚板、热轧板卷、冷轧板卷、H型钢、优特钢、热轧带肋钢筋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铁路、桥梁、建筑、电力、交通、机械、造船、轻工、家电等多个重要领域,远销美、英、德、印、日、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中厚板材生产基地和H型钢生产基地。金融、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等多元主打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构建起“精益钢铁、耦合多元”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主要发展历程
十年栉风沐雨,山钢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成长,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大调整,推进整合重组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钢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济钢和莱钢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分别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厚板、船板生产基地和我国产量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成为具有年产千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产业政策新的要求,山东钢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布局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居于主体地位等问题逐步显现,严重制约着山东钢铁业竞争力提升,必须依靠钢铁企业国有产权重组,制定和推进发展规划才能有效全面解决,实现山东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历时三年多时间酝酿、策划、成立了山钢集团。这是适应国际、国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实现山东钢铁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钢铁强省和制造业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济钢、莱钢等企业战略统筹、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战略转移、优化结构、发挥规模和协同效益的客观需要。
山钢组建后,迅速理顺内部管理关系,紧锣密鼓地围绕矿山资源、财务资金、采购、营销、生产运行、信息化等,推进关键资源和核心业务整合工作,促进了区域内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规模优势和一体化经营的协同效应初步显现。2008年,山钢集团总资产1190.89亿元,在岗职工8.8万人;主要工艺装备包括1880立方米高炉、1750立方米高炉、120吨顶底复吹转炉、3500毫米中厚板生产线、1700毫米热连轧机组、大型H型钢生产线、棒材生产线等,主体工艺装备居全国先进水平,具备年产3000万吨钢、2500万吨钢材、2500万吨生铁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求生存,夯实发展根基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暴涨和暴跌,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尤其是9月份以后,钢铁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山钢面临产品价格急跌、销售不畅,产量锐减、库存增加,效益下滑、资金紧张等严峻挑战。应对金融危机、扭转生产经营不利局面,成为山钢最紧迫的任务。
困难面前不消沉,共克时艰靠信心。山钢一方面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壮士断腕的胆气、敢于亮剑的豪气,打响了全面打赢扭亏增盈生存保卫战,用汗水擦亮山钢品牌,用业绩赢得社会尊重;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客观认识机遇和自身的优势、潜力,坚持落实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实现扭亏增盈既定任务相结合、坚持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坚持优化布局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围绕对标挖潜、强本增效、化解风险、稳健经营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索,满怀信心地迎接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09年12月8日,山钢资金、采购、销售、运行协调四个业务中心揭牌,标志着山钢推进关键资源及核心业务整合、一体化运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1年10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在山东省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原则同意《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次年2月,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山钢在实施方案中承担重要任务。
2012年2月27日,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事宜在省工商局登记完毕,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国家和山东省赋予山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试点重任。山钢联合国内外专业机构进行了28次大规模论证,方案优化1600余次,先后进行了21次总图优化设计,138项世界领先技术、2000余项自主创新,奠定了高质量发展基础。2017年,精品基地顺利全线贯通,一举夺取工程建设、热试投产双胜利。2018年,一期一步生产线全线投产,目前转入一期一步生产经营与一期二步工程建设并行的新阶段。
……
一座座里程碑高高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一幅“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建设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强企”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三)谋发展,涵养发展后劲
2016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始之年,钢铁行业实施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变革,优化了产能结构,达到了优胜劣汰的目的。扭转2015年难以为继的局面,山钢还面临着落后产能要淘汰、污染产能要搬迁、“僵尸”企业要关停、机制体制要改革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山钢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资本化,山钢改革前行的方向是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山钢集团领导班子及主要部门负责人,深入各权属单位,调研实情、把脉问诊;赴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在无数次论证中,山钢的“病根”逐步浮出水面,改革的路径逐步清晰。
山钢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发展思路,适时提出“多元主打、结构调整,闯开转型升级特色之路;奋战三年、提质增效,跻身全国钢铁强企前列”三年发展方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思路、新方略,化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现实难题和潜在风险,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成功启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一期一步工程投产即达产;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顺利关停,以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为主的转型项目加速推进;启动“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多元主打”战略,初步形成以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金融、钢铁服务、钢铁延伸、信息技术、城市服务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今后一段时期,山钢将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实现魅力山钢建设的重大机遇、转型升级的战略途径、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抓手,放眼区域经济社会大环境谋划产业发展,做好产城融合大文章,统筹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形成协同高效、互惠共赢的产业集群、价值集群,打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三、主要发展成就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淬火成钢。面对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和严峻挑战,山钢沉着应对,逆势突围,在低谷中奋起,在挫折中前行,成功扭转不利局面。近两年来各产业板块保持良性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呈现向好趋势。尤其是去年以来,在市场因素和内部改革“红利”共同推动下,经济效益实现大幅增长,稳中有进态势明显。
(一)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懈,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建工作要求嵌入公司治理,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党建工作引领和保障战略落地与公司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每年制定印发《党建工作责任制》及考核细则,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形成闭环体系。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探索建立“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旗帜鲜明惩治腐败,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正风肃纪“十条禁令”,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风正气更加充盈;建立大监督体系,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巡察“利剑”初露锋芒。适应转型发展和组织机构调整需要,同步设置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的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山钢共有党组织1200多个、党员25000余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建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培育固化了一批具有山钢特色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互联网+党建”“党员创新孵化基地”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侯军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姜开文、贾广顺、左炳伟、蔺红霞分别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2017年7月,为推动山东省钢铁产业布局优化,有着59年发展历史、千万吨规模的济钢钢铁产线全面停产。按照李克强总理视察济钢时“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指示精神,山钢把妥善安置职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组织牢记总理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党委决议,党组织的先进性充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与责任担当。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基本实现了近2万名职工的平稳安置,济钢也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指出:“这次济钢产能调整做得非常好,这也是全靠党的领导。”
(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山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钢铁行业新常态,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夯实发展平台,打造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由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
高端供给引领新动能。山钢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客户需求带动研发、以新产品引领客户需求,重点围绕关键工艺、产品及用户应用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大力发展高铁、核电、船舶等领域高端产品和“蓝天刚需”,满足客户更新换代和绿色发展要求。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采用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装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5100立方米高炉、2050mm热连轧、2030mm冷连轧、4300mm宽厚板等产线装备水平及产品档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主导产品定位于制造目前市场上量大面广的汽车、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行业的升级换代产品。热轧、冷轧薄板及热镀锌等薄板类产品定位于高强度、高技术含量、绿色环保等高端产品,争做行业领先者;中厚板和宽厚板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次,扭转山东省内中厚板产品达不到宽、厚、薄、精标准的状况。
绿色智能提质新动能。山钢坚持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与阿里巴巴、浪潮集团等合作,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于生产全流程,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钢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展能效环保系统诊断,打造全供应链的高效、清洁、循环的制造体系。
融合发展培育新动能。山钢以“心无旁骛攻主业,交叉混业聚动能”为指导,制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构筑钢铁、金融、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房地产、城市服务十个产业,并确立了钢铁、金融、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五个主打产业,积极延伸国家倡导的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钢铁+金融”“钢铁+IT”“钢铁+建筑”等模式,深入实施钢铁产业链融合。
品牌提升激发新动能。近年来,山钢产品打入秦山核电站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海洋工程用钢应用于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国际重大项目建设;先后向我国10多条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供应专用H型钢50多万吨,供货量占我国此类工程用钢份额半数以上;实现了世界第四条、我国第二条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线—北京地铁S1线工程所需的F轨排独家供货,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世界领先的热轧F型钢产品供应商;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被壳牌石油公司认可的钢结构用型钢产品生产供应商。截至2017年,山钢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东名牌”产品20个,治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14个(包括1个特优奖),治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9个,赢得了广大客户和业界的良好声誉。
(三)节能减排不断推进
山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较好地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山钢及子公司荣获全国第一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企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试点企业”“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国家节水标杆企业”等荣誉称号。
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吨钢综合能耗由2008年的628kgce/t钢,降低至2017年的580 kgce/t钢,降幅7.6%,治金煤气基本实现零放散;吨钢耗新水由2008年的3.4t降低至2017年的2.9t,降幅17%。积极推进干熄焦(发电)、转炉煤气干法除尘、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能源管控中心、高效发电、焦炉脱硫脱硝、热装热送、低温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节能水平显著提高。
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碧水蓝天绿色发展。山钢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高标准建设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投资64.7亿元建设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前达到山东省2020年第四时段排放标准,吨钢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废水治理设施改造为抓手,实施碧水工程,提升废水控制水平,在各生产厂建设综合和高难废水处理厂,将厂区工业废水、渗漏水、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处理,形成中水回用钢铁生产或清洁绿化等。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钢铁全产业链。山钢以保证主体生产线稳定顺行和深度挖掘固废资源增效为导向,资源化利用各种工艺废弃物。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成套工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固废循环的边界技术。回收的污泥、粉尘在烧结、转底炉、炼钢循环利用;优化钢渣、水渣、脱硫渣处理工艺,开发生产水泥、矿(钢)渣微粉、商品熟料、商品混凝土、治金辅料、干粉砂浆、建材化工等产品,总量达2200余万吨,年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渣总量500万吨,固废资源利用率实现100%,经济效益显著。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山钢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开展产品与工艺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技改成果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断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山钢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智赢市场”的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以专家顾问为核心成员的智库建设,强化政策分析、战略研究等工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内外部资源,外部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治金规划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形成科技平台,扩大建设院士工作站;内部形成山钢研究院、各产业公司技术中心“一院多中心”的研发管理和运作体系。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方式。山钢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力量,先后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签署高性能钢铁材料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与钢铁研究总院、安徽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宽厚板研发中心、高强度钢联合研发中心等14个联合研究机构,积极跟踪参与治金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截至2017年末,拥有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院士工作站。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59人,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16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成立以来,山钢围绕新产品开发、设备改造、工艺提升等创新申请专利4096件,授权专利3119件。主导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1项、地方标准12项,制定企业标准或内控标准171项。参与申报的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项目中的子课题获批;开发铁道车辆用耐候H型钢、铁路线杆用钢等40多种新产品,其中10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参与完成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工艺技术、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高炉工艺技术、高炉煤气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利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处理焦化废水技术等多项钢铁工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为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推进企业管理变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山钢每个历史时期的管理改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16年8月24日,山钢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获批,定位为: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投资主体,以优质资源和多种平台为依托的融资主体,以钢铁为平台培植非钢主业的产业整合主体。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集团总部着重定战略、管班子、核薪酬、控风险、创环境,各产业公司逐步向利润中心转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围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山钢厘清管理边界,创新组织结构,初步搭建起“1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N个产业子公司”的组织架构,构筑产业集群。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内生活力。山钢钢铁主业重大资产重组工作自2009年11月正式启动,2011年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重组方案。山钢将山钢股份济南、莱芜两个分公司的管理关系分别从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分离出来,钢铁业务以山钢股份为核心,充分发挥聚焦优势。山钢股份实质性独立运营,形成聚集资本的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山钢股份规范化运营以来,钢铁主业管理得到系统提升,整体经济技术指标水平得到全面改善。山钢于2015年12月全面开展混改试点,鲁新建材、永锋淄博、国铭铸管3家单位完成混改,日照公司被山东省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员工持股试点单位。永锋淄博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和管理团队,按市场化原则选聘经理层,成功实践了“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起到了盘活资产、激发活力、提升业绩的良好示范作用;国铭铸管自2017年7月份投产以来,呈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鲁新建材是成为山钢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以市场化为方向,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山钢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精神,从“用人视野市场化、选聘方式市场化、管理模式市场化、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市场化”四个方面,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出台“1+4”配套制度,瞄准短板,聚焦痛点,迎难而上。改革岗位管理模式,2016年自上而下实施“三定”,集团总部人员率先全体“起立”,重新竞争上岗,总部机构压减20%,人员减少15%,其中部门正职减少35%。改革领导班子组建方式,试点“一把手”自主组阁,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破题,山钢金控、山钢国贸先行先试,内生动力有效激活。改革选人用人路径,一方面转变“上”的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通过改革发展实绩,把敢改革、会改革、担重任、综合素质优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解决“下”的难题,强化履职监督,加大考核与问责,对年度综合考核不称职、违反制度被问责、不适宜担任现职等情形的领导人员严格按规定退出。
(六)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十年来,累计生产优质钢材2.21亿吨,累计实现利税683.98亿元。以精品支援国家建设,为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世博场馆、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高速铁路以及一大批船舶、桥梁、机械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出了贡献。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绿色制造,走出了一条节能降耗与减污增效有机统一的新路子,成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功输出环保节能综合解决方案,环保优势成为山钢靓丽名片。响应组织号召,落实上级部署,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回报社会,带动驻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教育、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展现了关爱意识和互助精神。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越来越多的钢铁、耐材、集成房屋、工程设计、营销网点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成为展示实力、提升形象、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
(七)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深入挖掘、传承借鉴、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山钢特色的“共赢文化”体系。大力倡树“共创、共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集团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局面逐渐形成。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职工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尤其是去年以来职工人均收入水平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内涵,坚持以主旋律引导人、以正能量激励人、以好声音鼓舞人。依托“大学堂”“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道德论坛、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基层宣讲1000余场次,在内部媒体累计刊发核心价值观相关报道一万余篇,在厂区、社区打造了一大批道德主题景观、主题墙和展厅。深化“四德”工程,构建起以“品格培训”为手段,争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双十佳”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文明上网”“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活动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系。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同铸山钢魂,共圆山钢梦”、一线员工故事会、层层开展好人好事、感动企业人物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发掘感动人物、身边好人事迹3000多件,表彰400余件;表彰山钢集团道德模范人物80人。先后涌现出左炳伟、姜和信、王俊生等一大批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0多人获省劳模、全国钢铁工业劳模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多人获省管企业和全省道德模范、1户家庭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文明家庭称号。建成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10多个,志愿服务站20多个,拥有青年志愿者3000多人,10多名职工获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人数10万余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深入推进“厚道鲁商”倡树行动,以遵章守法、诚信经营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人本管理、和谐共享为核心,把“诚信、责任、文化、和谐”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创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持续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机制。山钢现有全国文明单位2家,山东省文明单位16家,省管企业文明单位26家,山钢集团文明单位44个,在全集团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为职工谋福祉,启动幸福和谐新山钢建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拓宽职工发展空间,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搭建宽广平台,强化业务培训,鼓励成长成才,职工的成就感、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越来越强。将社会慈善与内部困难职工救助工作相结合,“四不”承诺、“五条保障线”等措施为困难职工筑起“挡风墙”、撑起“保护伞”。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对山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四、主要特点和经验
十年风雨沧桑路,铸就了山钢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坚强品格。十年来,山钢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山钢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重要决策;得益于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治金行业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和各级政府、兄弟企业、社会各界的具体指导推动和关心帮助;得益于山钢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不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求索企业发展良策,并为之奋斗拼搏。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山钢带来了发展与活力,总结、汲取、传承山钢改革发展富有成效探索实践历程,概括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略引领,谋定而动
山钢在严峻经济形势下能够逆势前行,除了自强不息的狠抓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之外,还在于坚持战略引领,真抓实干。十年间国家对钢铁行业的政策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去产能”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生着变化。山钢根据新变化、新情况,与时俱进,随势而动,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路径和目标,拿出适应严峻形势、重塑优势的办法。站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上,站在山钢从顽强拼搏努力争取活下来,到乘势而上谋求强起来、优起来的发展新起点上,山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科学谋划发展新蓝图,抢抓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历史机遇,借势发力,晋位升级。制定并启动“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以“多元主打”开启转型升级特色之路。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两手抓,致力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与价值最大化。在山钢第一次党代会上,发出了“加快动能转换,建设魅力山钢”的号召,勾勒了分“两步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治理结构优化、质量效益优先、政治生态优良、企业文化优秀,发展有动能、行业有地位、职工有福祉、品牌有美誉”的“四优四有”目标为基本内容,以强化领导力、创新力、协同力、凝聚力、文化力为手段,以构建实力山钢、活力山钢、品质山钢、责任山钢、幸福山钢为支撑的战略新蓝图。
(二)应对危机,精益运营
山钢大力强化全员危机意识,引导职工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打造“精益山钢”。开展了以“止血止损、降本增效、精益管理、转型升级”为主题的“运营转型管理提升”活动,按照“目标指标化、指标参数化、参数精准化”的思路,建立自下而上的指标体系、业绩对话体系,推动自上而下的业绩持续改善。结合山东省国资委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组对山钢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报告,山钢围绕止血止损与降本增效、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重大风险防控等核心内容,形成了52项整改课题。以此为契机,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生产经营实现“全员、全额、全过程”的管理。开展内部市场化试点工作,建立并完善定额、价格、计量、结算、考评5大管理体系,建立全员、全要素、全流程的内部市场化运营体系。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标准成本体系和质量提升改进计划,总结运用精益管理等各类工具和方法,在能源管控、工艺技术、设备作业率上取得突破。精心运筹资金,盘活各类资产,压缩各类资金占用,保证了资金链安全。坚持标本兼治,亏损企业治理和“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法治山钢863计划”,法治山钢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以ERP为代表的一批集团层面的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为降本增效、精益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解放思想,克难制胜
山钢发展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不断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克服安于现状思想、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的过程。面对集团成立后文化塑造的崇高使命,山钢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企业文化与战略、人事、制度、业务、资产作为必须实施的六大整合,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形成了山钢文化核心理念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山钢文化在广大干部中认知、认同的思想基础,又与时俱进,与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相适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山钢把形势任务教育当成应对困难的重头戏,以开放式教育,深入职工群众,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启发式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朴实的话阐述朴实的理,启迪思维;以互动式教育,运用多媒体、多元素集成的表现形式,使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形成互动,产生共鸣;以座谈式教育,提高教育渗透性,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面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山钢在全集团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赶超先进的头脑风暴。一场场座谈碰撞思想,一次次大讨论凝聚共识,“跳出山钢看山钢”“谋全局、谋高端、谋效益”等一系列理念逐步融入干部职工的血液,集团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为山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山钢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组织的意志体现得好、落实得好,各项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往不胜。只有坚决服从大局、自觉维护团结,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集团党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企业长远发展才有保障,职工美好期待才能成为现实。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证明,山钢的职工队伍值得信赖,无愧于这个时代。只有自觉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广大职工充分参与管理、充分发挥才干、充分享有成果,上下同欲的良好局面才会不断巩固,山钢的发展才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实践证明,改革的力度越大,发展的步子就越快。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搞好顶层设计,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才能不断突破瓶颈制约,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弘扬清风正气。实践证明,风清气正才能人心顺畅、运行高效、内外和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廉洁意识一刻不能放松。只有坚持常抓不懈,坚持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坚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才能激浊扬清,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让清风正气释放出巨大能量。
必须始终坚持思危求进。实践证明,在挑战和考验面前,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前进道路无坦途,只有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敢为成功担责任,不为失败找借口,才能闯关求胜,以进取姿态点亮希望之光。
五、未来发展展望
面向发展新时代,山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忠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责任扛在肩上,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实现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员工价值综合效益最大化。今后一个时期,山钢将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奋斗目标,科学谋划发展蓝图,着力建设魅力山钢。
建设魅力山钢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十三五”末,进入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列,综合竞争力排名与规模位次相称,职工收入水平与企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按期全面实现;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基本完成,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内区域领先、国际专项领先的综合型钢铁强企,三至四个主打产业实现区域主导、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其中,钢铁产业在省内及周边区域市场稳居主导地位,国际化战略实质性推进。
第二步,到“十四五”末,初步建成以动能持续化、产业生态化、品牌高端化、运营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强企。产业链、价值链占据中高端,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钢铁精益高效、多元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以打造第一、唯一、效益(FOP)产品为抓手,成为国内区域品牌占有者、国外专项品牌拥有者;聚焦国际细分市场,科学布局和配置资源,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钢产能规模居国内同行业第二方阵前列,力争进入第一方阵,盈利能力位于行业较高水平;职工有较强获得感,企业有良好社会美誉度。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对于确立山钢在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地位和形象至关重要,山钢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瞄准世界一流强企目标,建设实力山钢
山钢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高目标引领,脚踏实地前行,努力赶超、全面提升,全方位打造实力山钢。坚持以集团公司为主导、产业公司为主体,从基础竞争力、发展竞争力、经营绩效竞争力三个维度,建立多维度动态性对标坐标系,打造产业比较优势,系统提升山钢综合竞争力。持续做好“强、退、育”的文章,做强优势核心主业,退出不符合战略定位产业,培育有发展潜力新兴产业。进一步突出“钢铁主业基业”,做实“多元主打高地”。以优化产业规模、工艺流程、装备水平等要素为方向,以钢铁、金融、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实施重大项目,提升基础竞争力。补齐人力资本、商业模式、绿色经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短板,系统打造发展竞争力。根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完善治理结构,改进集团管控,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全面提升经营绩效竞争力。借力“一带一路”,以全球思维系统研究区域市场,挖掘产业优势资源。全面学习、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发展空间,稳步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
(二)激发全面改革内生动力,建设活力山钢
山钢将坚定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全面改革授权经营体制,通过改建激活资本,放权激发动力,激励增强活力,监督提供保障,全力打造产业结构优化、体制机制高效、市场竞争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山钢。
持续规范公司治理。明确权力主体,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决策程序;聚焦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定位战略、风控、协同、动能管理,打造价值创造型集团总部;把关定向、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打破条条框框,把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考核的目标落到人、该追究的责任追到底,营造改革创新大环境。
强化资本运营。构建发挥各种所有制优势、保障各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稳妥实施员工持股和项目跟投;推进资产证券化;探索建立股权投资专项基金,参与权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产权结构优化,建立扁平顺畅、关系清晰的产权管理体系。通过产业实体化、股权投资证券化等措施,推进平台类公司实业化。加快推进非企业职能社会化。探索建立资产创效平台,盘活集团内部低效、无效资产。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提高主打产业资产证券化率,力争2020年达到60%。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权属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和领导班子自主组阁,实现人员配置市场化。一企一策,建立与行业特点相适应、与市场充分接轨的薪酬管理体系;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分配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中长期激励体系。创造条件,逐步下放用人权;创新机制,完善人才岗位序列体系,引导人才跨序列交流和发展晋升,形成纵向发展、横向贯通的人才发展通道。实现队伍建设梯队化,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成改革发展优势。
强化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塑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目标导向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围绕产学研用,加强对外战略合作。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形成多元主打产业优势,建设品质山钢
坚持“精益钢铁,耦合多元”导向和“产品高端、产业绿色、环保高效”标准,系统谋划增量崛起与存量优化,提升多元产业发展质量。着力提升钢铁产业品质。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建设,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实施莱芜片区系统优化升级和淄博片区工序改造;盘活存量钢铁产能资源;稳步推进、系统优化国内外产能布局。强化集团指导、协调、服务保障能力,多措并举,补齐多元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短板,优化资产质量,改善效益构成。创新商业模式,以区域发展需要和客户价值需求为核心,高度关注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产融结合,坚持产品品牌化、品牌高端化,提升产品和服务品牌价值,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从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成为用户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提供者。
坚持走生态道路。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多元产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钢铁产业为重点,建设绿色产业链,打造生态产品品牌。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各产业循环经济水平,形成绿色新动能,节能减排水平成为全国钢企领先者,打造生态环境品牌。实现钢铁强企的绿色价值,提升发展品质,赢得用户和社会广泛认同。
坚持提质与增效并举。按照“运营精实、负担清账、提升质量、动态优化”的原则,抓住存量资产经营质量稳定提升、历史遗留问题稳妥化解、集团公司运行稳定安全三个关键,更加突出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证券化率、债务结构等质量性指标,改善效益构成、积淀价值贡献,有效聚集资源,形成多点位的效益稳固支撑,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构建安全产业链。综合运用财务运筹、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等手段,使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归属母公司权益稳定并持续提升。系统筹划与具体运作相结合,动态优化运行指标,为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四)勇当省管国企发展先锋,建设责任山钢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作为省管骨干国企,山钢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汇聚一切积极因素,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坚定拥护者和忠诚实践者,保障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把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部署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优异的产品品质、服务质量打造山钢金字招牌。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改革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益于公众身心健康有机统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为职工谋福祉,最大程度地提升职工获得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就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切实肩负起振兴山东钢铁产业的重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加快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钢铁产业重组整合、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改革发展的成效展示山钢形象,以责任担当的行动赢得社会信任,以争做世界一流强企的实际行动支撑山东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定位。
(五)保障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幸福山钢
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品格和境界的体现,是责任和使命的凝结。山钢文化融合进入“山钢一家、和谐共赢”的新阶段,将以山钢核心文化理念体系统一全集团思想和行动,完善提升山钢文化内涵,深度培育山钢文化认同感、执行力,强化文化导向、激励、凝聚功能,做实“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和谐机制。
坚持“为民情怀、职工福祉”的信念追求,始终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依托幸福和谐新山钢建设,切实把改革发展由全体职工共同推进、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的要求落到实处。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新风。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能够充分尽主人责、做主人事,为建设魅力山钢建功立业。聚焦热点难点事项,畅通职工诉求渠道,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加强工会等群团组织自身建设,做好服务职工群众工作。建立精准帮扶救助保障机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好女职工工作,充分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打造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名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继往开来,山钢将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打好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攻坚战,全力打造一个“注入改革基因、充盈市场元素、拥有创新特质、饱含人文情怀”的新山钢,为实现山东“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目标,推动钢铁工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