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巴州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准美丽农村

杨 艳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具体化为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设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的“美丽乡村”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升华,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理念的简单复制。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思路中,“美丽乡村”包含的是对整个“三农”问题发展所产生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的新期待。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前提下,做好本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衔接问题

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口号。这些是构建美丽乡村的指导性意见,是从战略上全面部署了党在新时代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作。其中,建设美丽乡村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和底线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提前和基础。当前,巴州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要把“精准脱贫”与建设“美丽乡村”衔接起来,结合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指示和精神,建设具有巴州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没有农村的全面脱贫,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同步小康,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块硬币的两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实现为农民建设宜居生活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坚持长期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总之,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当今“三农”问题的现实出发,都应自觉地把“精准扶贫”与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兼顾,有效衔接起来,也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主要工作。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巴州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美丽乡村的对策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广大农村正面临着边缘化和空心化的困境,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正被逐步地消弱,农民自主脱贫,多元创收的能力欠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有所凸显。

(一)多措并举,发展区域经济

1.以农业为依托,完善产业结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依然是支柱产业。要想打造特色产业型新农村,就要全面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及技术员的作用,因地制宜,适时引进优良新品种,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培育示范典型,带动农民增收。当今,已经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迎来了“合作共赢”的时代。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培育工程,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发展农民合作联社,在更大范围内联接农户与市场,带动区域农业发展。

2.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农牧民现有的土地资源,转变思想,全力配合。积极打造庭院规划“三区六有”模式(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有葡萄架、有菜园、有一个炕、有囊坑、有一群家禽、一群牲畜),鼓励村民拆除残垣断壁、老旧围墙,有效利用农牧民家中的废旧木材美化庭院,统一加工后用于搭建门前花园栅栏、葡萄架、拱棚、鸽子圈、牛羊棚圈。利用好房前屋后,沟渠路旁等经济林,唤醒边角地资源价值,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美化了周边的环境。

3.发展电商平台,宣传自身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农民在内的群体也越来越接受“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当地政府应采用政策和技术支持的形式,成立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或采用扶持的方案支持群众自主创业,通过电商的宣传能力和销售能力,使区域内拥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得以销售,从而提高区域的经济造血功能。

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强农牧民的技能水平,把稳定就业作为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按照“统一计划、集中调度、州县分担、就近就地”的原则,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分批分类进行岗位安置,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脱贫。按照“一人一技”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四进”活动,摆脱“等、靠要”的思想,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创造财富。制定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职业技术人员,愿意留在农村、回报农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抓住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通过培训指导,能实现自主创业,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5.激发群众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乡村振兴战略上,汲取好的经验和做法是实现目标的捷径。例如:轮台县哈尔巴克乡的阔什吐格曼村百年老梨园、库台克布拉克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卡西比西村煤改电、供暖和小白杏采摘园、吾夏克铁热克村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哈尔东村美丽庭院示范一条街等的先进经验都值得大家学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渴望改善现有生活的欲望,并借助政府的优惠政策帮助并扶持有创意且可行性较强的项目,逐渐改善其他群众中安于现状的思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

(二)完善区域建设,共建美丽乡村

1.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乎子孙后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宝贵的自然财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在绿色发展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综合补偿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生态效益补偿力度,全面助力生态补偿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村民处理生活垃圾的水平,提高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防止出现“政府在抓,群众在看”的被动局面。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安居乐业。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影响农村宜居环境的重要因素,加大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整体文明素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实施道路、水利、农网和农村安居等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教育方面,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按照“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力减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各项费用,补助贫困学生生活费,减轻贫困学生家庭教育负担。从经济上解决了受教育的后顾之忧,还应从教学环境、教学质量上着手,将农村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医疗条件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全力抓好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推行“定点医院垫付、定期联审、统一结算”模式,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全额资助。与此同时,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将大大提升农牧民的认可度。

(三)挖掘文脉资源,展现地域风情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看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及其重要的方面。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彰显出来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世界的认可,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农村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抓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核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个载体,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管理状况。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关注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等问题,也需对农民的素质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土地的利用状况、管理的民主程度进行整治。基层党组织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组织,为群众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明确村“两委”工作职责,规范民主议事决策程序。

2.充分发挥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特点,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州“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举办百日文化广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送文化下基层等群众文化活动近2000场,惠及60万余人次。这些文艺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等的实际困难,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发展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以建设“美丽乡村”试点为契机,充分挖掘各乡村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实现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目标。诚然,全面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希望本研究能为巴州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为实现新疆总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精准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精准扶贫二首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