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书香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活动探析
——以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千人诵经典”活动为例
2019-01-20杜建聪
杜建聪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开展读书月活动是许多高校在校园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种方法,读书对于学生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唯有多读书、好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唯有读史书、诵经典,才能拥有文化自信,方可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几年来,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育人成果显著,通过以千人诵读和读书月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之一。
一、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读书月活动开展情况
经济管理学院读书月活动开展至今,已经顺利举办了九届系列活动,其中,读书月活动之千人齐声诵经典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与响应,成为了经管学院一项重点关注和持续发展的工作。前后三次诵读经典活动参与人数近5000人,在经管学院的影响范围达到99%以上,接近全覆盖、全参与,师生的参与热情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读书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院师生对读书与经典的兴趣,鼓励师生从注重经管研究到文史政治全方面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好读书”氛围,让读书从一种兴趣转变成为一种习惯,直接或间接提升读者的阅读素质及改善阅读经历。
二、开展读书月活动的意义
(一)读书月活动的育人之“效”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和基本道德共识,是维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有机团结与和谐稳定的精神纽带。当下,面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却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反的声音,部分人士把读书狭隘地定义为是为了寻找好工作、赚大钱,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不明,没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概念,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举办读书月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读者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读者的个人理论素养与文化素质。俗话说“一本好书可以纯洁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增强人的才干”,开展读书月活动的重大意义之一就在于培养读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即通过举办读书月活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思想道德优良、价值观念明确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读书月活动的传承之“力”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等传承经典的品牌活动,为学校推进古典诗词教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这其中“读史书”就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近三年来,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千人诵读活动先后诵读了《弟子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打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环境,带领学院师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每一名中华儿女所必需要承担的历史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讲“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作为学校,只有更多地开展“千人齐声诵经典”等文化传承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被学习,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读书月活动的提高之“法”
当前,知识科技日新月异,为了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是必须的,而知识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参加组织集体学习,二是个人自由学习。举办读书月活动就是组织集体学习的一种。在这其中,读者所学习到的并非只有知识本身,还有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和学习态度的体现。就如经管学院在第二届读书月系列活动之打卡学习活动,报名人数很多,参与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坚持学习21天的读者寥寥无几,面对绝大多数读者的半途而废,读者本身并未感到危机感,但通过对活动结果的推文报道,让参与其中的读者感受到来自第三方真实数据的压力,这也成为提高读者积极性、不断增长他们才干的方法之一。知识的危机感来自读者本身,但并非所有读者能够深有体会,只有通过开展读书月等类似活动,才能让读者深入其中,并感受自身的学习变化情况,不断激活、唤醒和维持读者的学习读书潜能。只有这样,方可积累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学习经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学识水平。
(四)读书月活动的建设之“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全球各国公民每周的读书时间进行了排名。结果,印度名列第一,中国第三,排在前四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10.7小时)、泰国(9.4小时)、中国(8小时)、菲律宾(7.6小时)。排名第一的印度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唯有读书学习创新能力,国家才能快速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着辉煌传统文化的学习型国家,作为中华儿女唯有多读书,才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努力。近年来,中国多个高校组建队伍开展读书月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培养更加博学多才的大学生,培养学生们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当今,祖国的建设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也需要我们渊博的才华。读书月活动所带来的就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好学深思的优良品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于学、好深思,让读者从“千人齐声诵经典”等规模宏大的集体学习活动中,提炼自己好读深思的做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三、目前开展读书月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宣传范围不广阔。目前,经管学院主办的读书月活动的主体还是经管学院的师生,其他各二级学院师生的参与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活动开展的主要承担者是经管学院学生会,其宣传力度相对学校机构较小,未形成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使活动受益面较小。
二是学生主动性参与有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依然不够,认为读书月活动只是一项形式活动,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作用。在自觉能动性不高的前提下,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相关活动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心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提高自己。例如,第二届读书月活动中的打卡读书活动,坚持到21天的同学仅有7人。
三是活动的后期影响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活动开始几天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线上读书活动人数较多,但是在大型集体诵读过后,同学们的积极性下降,相关社团组织的感召力不足,未能大范围形成集体督促式读书氛围,同时缺乏定型人物的影响力,同学们没有树立一个“好读深思”的榜样。
四是活动开展形式不够灵活。目前,经管学院读书月系列活动主要是千人齐诵经典、推诵经典、打卡读书、嘉宾讲座等活动形式,未形成一种全方位、宽领域的活动方式,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扩展创新。
四、创新读书月活动开展形式的相关建议对策
(一)加大活动受益范围,构建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
读书月活动一年一度,但读书并非一年一次;读书月活动只是一个短期的引导性活动,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次集体诵读活动就可以培养。所以,学校应根据实际构建一个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让读书月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建立健全长效的读书激励制度,如定期评选“惠州学院十佳读者”等方式,图书馆定期公布学生的在馆学习时间等方法,加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例如,集体诵读经典活动可改变为全校性的活动,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同时体会集体诵读的奥秘。
(二)跟紧全媒体时代步伐,各个层面共同融合宣传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走向融合发展,我们也要紧跟全媒体时代的步伐,改变以往“看书才是读书”的观念偏差,创新利用学校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把书本知识转变为推文式、视频类的知识形式,转发至学校各个微信群,增加师生的阅读量,学校宣传部可以开设自己的抖音账号,扩大影响范围,让读书不限于读书本,让读书遨游在网络的海洋里。
(三)把“回归常识”作为引领学生读书的主方向
通过调查200名学生一天内的微信朋友圈发现,有37名学生会每日发一篇读过的英语读物,有21名学生发过新闻或其他知识类推文,仅有2名学生会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等文化常识的推文。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学生们平时会看一些小说类的书籍,对中华文化的涉猎范围很少。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读书月活动中,要把“回归常识”作为一个宣传的主方向,让师生们把失去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重新拾起来。
(四)培养学生“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学习习惯
学习需要心平气和,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是绝对不可行的。作为高校师生,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每天学习一点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整体素质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读书月活动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的疗效在于读者本身的不断坚持。在读书月系列活动中,必须加大习惯养成项目的占比,把坚持21天读书打卡转变成“双21天打卡”,并推选出“读书之星”,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又要聚精会神、潜心向学;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校中,就有不少同学长期坚持在图书馆学习看书、积少成多,最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博学之人。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读书月活动就是开启读书之旅的一个敲门砖,同时也是培养读书热情的催化剂,保持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带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阅读成为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成为一种基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