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日本经验浅析顺德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以勒流镇为例
2019-01-20许少惠温玉恩
许少惠,温玉恩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300;2.顺德勒流街道办事处,广东佛山528300)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分析顶层设计促进乡村旅游振兴,以期出台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总括下的乡村旅游,与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时间目标同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出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
(二)乡村旅游的市场符合人们需求和期愿
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属朝阳产业,但在规划、管理、设计等方面滞后现况。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尚不成熟,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理论指导,深度加工与创新设计力度不够。
(三)对比借鉴启发意义
日本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乡村旅游得以推广,90年代迅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人文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世界上乡村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亚洲乡村旅游的标杆”。今天中国的乡村振兴也和当初日本起步时有很多共通点,故有很多对比借鉴意义。
(四)以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探索
研究十九大提出的“全域旅游”,对乡村各种资源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人们固有“无工不富”传统产业排序理念,倡导文化创造价值,引导第三产业成为绿色、协调以及共享的优先发展规划,促使文旅产业成为朝阳产业。
日本的发展模式远远走在我国的前面,因此结合日本的经验探索勒流,乃至顺德旅游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发展良好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将为顺德本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人文效益和“本土化”回归效应。
二、顺德及勒流情况综述
(一)顺德发展成就
顺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的中部,亦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核心区域,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顺德人还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经济发展成就。2018年10月,《人民日报》发布了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佛山市顺德区再次排名第一,实现了从2012年到2018年“七连冠”。
(二)勒流地理位置及文旅资源的研判分析
勒流位于顺德腹地,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即将竣工的省重点工程菊花湾大桥,打通了佛山新城、顺德新城两城中枢;伦桂路、一环路、珠二环南延线等,勒流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上交通更是畅通一衣带水的顺德其余七个镇街,甚至直达广州。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通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业强镇、桑基鱼塘的农业原生态,以及美食、民俗、翰墨、水乡等产业元素,勒流就是“小顺德”的缩影。
勒流文旅资源丰富,具有顺德特色代表的文化底蕴深厚。目前,集体品牌有“中华美食名镇”、中国最美村镇、中国鳗鱼之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家居五金之都、中国滑轨和导链生产基地、中国商业照明基地等;名人古建故居众多,如梁敦彦故居、苏六朋故居、简东浦故居等14处;市区文物34处;纳入市区“博物馆之城”有11处;进士文化正在挖掘、整理;古村落有三个;村居特色祠堂尤其兴盛;在软实力方面,翰墨文化名家辈出,从清朝顺德翰墨名家伍学藻、苏六朋,近代高剑父弟子卢传远、何磊、张介,至今之顺德书坛泰斗伍嘉陵、陈坚樵、郭子良,青年后辈廖艺波、马乃淦、冯劲强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食文化“厨出凤城,味在勒流”,尤其是厨师名家辈出,“勒流公,厨房龙”,在粤菜上代表顺德占有话事权,谭永强、张监根、林潮带、吴添权等勒流厨师不但高居粤菜幕后英雄榜,更有黄连以整村厨师闻名的村居;民俗文化,则有连杜生菜(财)会、众涌水上飘色、富裕灯酒节、东风三圣宫抢炮;非遗文化方面,则有省级非遗“龙眼点睛”习俗、区非遗黄连龙虱游艺、仓沮信俗等,这些特色文化既接顺德水乡地气,又极富有参与体验性。
大学生的成长受到社会、家庭、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干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心理辅导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朋辈心理辅导以其独特的形式渐渐走进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
(三)顺德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勒流总面积90.78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社区),是顺德传统的工业重镇。顺德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大区,长期存在重工业、忽视第三产业的情况。虽然近十年顺德乡村旅游有比较快的发展,但其发展的现状及地位与顺德经济发展现状与地位极不匹配。
三、对比分析勒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勒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勒流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不仅具有特定地域的文化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产空间和市场开拓空间。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乡村经济的增长动力。
勒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主要抓以下几个重点:
1.水乡旅游资源打造。以水为媒、船为介,将外围的顺德水道与黄连内河涌、江义桑基鱼塘,与游艇、龙虱、龙舟呼应,串联“黄连、江义、稔海”乃至延伸扶闾、勒北两村,对接乐从、龙江、北活、伦教,成为“佛山新城”的“一河两岸”的勒流岸。
生态宜居,要打通物理概念上的“连片”。片区突出“舟游”元素,疏通黄连江义“隔膜”,水路方面:扶安河进入黄连、黄连环村内河涌、黄连涌口对接外河顺德支流;江义河涌连接黄连河涌;与黄连江义河堤边的滨水生态公园,形成良好呼应关系,突显片区“以人为本,以水为魂。”
2.美食文化以及美食旅游产业链。勒流是“中华美食名镇”,也是著名的厨师之乡,美食文化底蕴深厚,名厨辈出,餐饮群众基础夯实,可谓全民皆厨。勒流拥有大小饭店600多家(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数,包括饭店、小吃店等数据),其中“中华餐饮名店”4家。早在2008年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颁发“中华美食名镇”荣誉称号。随着《寻味顺德》在央视的热播和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品牌越来越响亮,勒流“美食名镇”的称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并且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勒流食,“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味在勒流”。
结对区国有资产,规划建设“精致小食城”“厨艺小镇”,并结合勒流“粤菜师傅”工程,重点推广小食类(烧鹅、鳗鱼、鸡仔饼、钵仔糕等),重点发展厨师体验文化,并呼应黄连、稔海、江义私房菜和“中华美食名镇”的集体品牌下片区,村居均有饮食餐点,接地气体现“寻味顺德,味在勒流”的过硬水平,明晰“稀有”资源。此外,还有专门餐饮旅游专门人才的学校培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及梁琚中学等大学、职业中学,专门研究美食的机构——中国烹饪学院。
3.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旅游资源打造。北片区稀有乃至得天独厚的资源:三大荣誉之“中国鳗鱼之村、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离岸三岛“翁花沙岛、鲤鱼沙岛;见龙岛”;黄连三特“黄连龙虱、黄连广绣、黄连厨师(大师吴添权、大头华烧鹅、年丰私房菜)”;两市级文物“广孝桥碑等明朝三碑,勒北七层文塔”;两鱼“稔海鳗鱼、江义鲈鱼”;三园“稔海菊花湾现代农业园,江义美丽田园,黄连、江义一体连接的滨水公园”;三祠庙“廖氏宗祠、先蚕庙、仓沮庙”;黄连、江义片区村级工业园规模改造。
4.推动片区3A、4A景点打造,规划江义美丽田园(3A鱼耕休闲体验区)、黄连的文旅小镇(4A夜光下的厨艺小镇)、稔海鳗鱼主题公园(龙舟培训基地),用市场利导,鼓励发展民宿。探索街道公有资产辖属文创公司介入片区文旅经营,非上级政策类资金尽可能不直接下拨,以作为运作和维护片区资源资金,并对应片区村居资源,予以再扶持或返还。吸引外客和人流,否则都只是原地打转。与部分社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如与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澳门侨胞投资文旅产业等。
5.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符号共通,龙舟文化、祠堂文化在各村居中共通。乡风文明,要打造文体资源共享的“连片”。片区改造,找到“乡愁”共鸣点,文体活动交流、民俗文化融合成为最好切入口,以减少村居间合作壁生:如端午前后各村通过起龙、醒龙、游龙、赛龙能拢到一起,就是最好的实例;祠堂、宗庙,通过姓氏同归,超越村居界别互有往来。因此,文化振兴、民俗振兴,容易彰显片区共通;其次因地制宜,打造呼应点(各村居)的乡村振兴内容,与片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名人故居文物古建民俗文化。
6.村居工业园的升级改造,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村村有工业园区,且规划提升改造空间大,黄连、江义村级工业园规模改造已经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要留出“海绵”地带和社区自我造血资源;探索江义村集体资产(股份社)参股建设外来工公寓,农民公寓、仿效“紫南模式”,逐渐将出租屋外来工,安置到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的居住空间,为以后村居出租屋拆迁“腾笼换鸟”。产业兴旺,要打造经营运作上的“连片”。乡村振兴,重要一点是振兴乡村生产元素的造血功能,包括村企结对。片区的村两委班子首先要转变思维,必须植入市场经营运作思维,利用好第一桶金“滚雪球”,避免一味依赖上级扶持政策“等、靠、要”;同时要善于合作,盘活村有资源,与街道公有资产、社会资金、企业结对互利共赢。重视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文旅食一体化发展)藏富于民,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二)对比分析的几个重点
1.研判乡村旅游“本土化”特色“特”在哪?日本学者鹤见和子提出“土生土长的发展”(内生式发展)模式,主张地域发展中不仅关注经济发展,激活地域内部潜能,同时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强调人是发展主体的理念。旅游产业发展亦是如此,应坚持不懈地挖掘和培育地域资源特色,延续乡村文旅价值链。譬如日本的濑户内海艺术节和“大地艺术祭”等。大地艺术节鼓励艺术家进入社区,融合当地环境,创造出与大自然和村落共生的艺术作品。
2.探索乡村旅游共建共享参与开发模式:日本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经验是政府积极引导发展,旅游企业参与管理经营,农民参与建设,村民监督和合理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政府主导,才能站在高度,有效配置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参与产业经营,才能有效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农民参与,才能使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村民参与监督,使乡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得到保护。
这些很值得我们借鉴,对全面提升勒流乡村旅游品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勒流乃至顺德、珠三角,许多地方经济以本土民营经济主体为主,这是乡村旅游重要内生引擎。勒流已通过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形成乡村与企业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推动乡村旅游资源与结对企业的经验、资金,形成共建共享。这就有了借鉴“日本模式”的现实性,形成企业参与管理经营,农民参与建设,村民监督和合理创新开发旅游资源的模式。
3.比较片区规划打造与日本产业集群的异曲同工:日本乡村发起“一村一品”活动,以内核为中心,使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代表品牌。将农业品牌、农村品牌和乡村旅游品牌进行有序打造,最后形成品牌的合力,使当地的旅游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以旅游产业集群的方式呈现。
勒流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中可追求品牌效应,以“名品”带动起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化产业带。在物理概念上,将一村一品连片发展规划,勒流稔海村的“中国鳗鱼之村”、江义村“中国最美村镇”桑基鱼塘、龙眼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眼点睛”习俗、南水村“中国十佳小康村”、黄连社区“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等,与共性的“厨师之乡”,形成片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同时避免同质化的完全竞争。
4.研判“三生融合”的乡村现况及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长远发展的策略。重视可持续化发展是日本乡村旅游取得长足进步的必由之路。日本乡村旅游因其先发展农业后带动旅游的模式,在恢复科学农业生产的同时,常重视生态循环和低碳经济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自然人文环境。为了可持续发展,防止乡村旅游的无序和低水准,日本政府还给予立法保证,通过了景观条例法规、发展指导手册进行教育和诱导,同时设置以住民为主体的景观审议会、观光委员会。勒流乃至顺德、珠三角的村落,城中村或工业与农业交错,乡村之“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体,形态之“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这点与日本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前的情况类似,勒流仍然保持大面积的桑基鱼塘农业劳作,部分进城农民逐渐回乡,村居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色民俗文化成为唤醒乡村振兴最好的“乡愁”共鸣,彰显乡村自然人文的良好结合。在发展勒流乡村旅游文化过程中,应推进人、法规、地产、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升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