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探析

2019-01-20魏丽芳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植物检疫园林植物园林绿化

魏丽芳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人居生活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提上日程,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优良的生态系统,提倡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化,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同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园林植物是绿化中的重要角色,是园林绿化的灵魂,但是由于目前重载轻管、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削弱了园林景观应带来的美感和艺术感。很多小区的园林绿化,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经常可见病虫害严重侵染植物,直接降低了观赏价值,或者园林植物一旦有病虫害的入侵,仅仅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缺乏综合防治的意识,没有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致使出现“三R问题”,即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1]。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园林生态系统由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和环境条件构成。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而且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受人为干扰的因素比较多,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

1.2 园林建设与绿化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

各级园林部门为了响应推进城市化进程政策,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但是普遍忽略了管理。园林养护工作人员经常缺少专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在日常养护管理中不能及时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在种植时候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不能做到适地适树,盲目混栽。这些都增加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病机会,为防治病虫害增加了难度。

1.3 外来物种的侵入

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蓬勃发展,种苗调运日益的频繁,外来物种也随之侵入生态系统。同时,由于检疫条件的限制,有些外来物种并未被检测出来,于是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2]。

1.4 防治措施单一性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化学防治曾经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农药的使用,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天敌和有益生物,同时使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残留农药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生活与生存。

1.5 高温、高湿环境下园林植物易感病

园林植物病害往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传播,植物易感病。如果是温室,要加强温室的温湿度管理,温室湿度高,利于病害发生及传播蔓延,而且温室经常通风换气不良,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机会。自然环境中,由于规划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种植过密,以及园林养护部门不能及时做到疏伐及修剪,不利于通风透光,真菌病害的孢子经常借风雨进行扩散及传播,迅速侵入寄生。持续的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多次侵染循环,可能导致病害大面积暴发。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2.1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遵循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平衡,人类也逐渐地意识到“害虫”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生态学价值,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员。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出现变化,对于整个生态系统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态学的观点认为,我们只需把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确保树木、花卉和草坪的美观,将园林害虫的危害控制在观赏允许危害水平之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3]。

2.2 提高植物抗病性,对园林植物的配置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

为了维护生态的平衡,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首先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就需要以预防为主,选取抗病性强的植物,减少植物感病机会。目前一些园林养护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植保知识,缺乏对病虫害鉴定的能力,经常对病虫害的防治错过最佳防治时机。于是加强园林栽培与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积极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动态监测,可以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与农药的残留,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

园林绿化离不开园林的规划设计,但是园林设计有时只考虑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理念应用其中,往往出现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交叉感染提供了温床。比如在园林绿化中不能将柏树与海棠临近种植,这样会给梨桧锈病的发生创造条件,但是在公园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情形发生,属于园林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因为这种病害属于转主寄生,夏季在海棠、木瓜和山楂等蔷薇科苹果属树木上寄生,冬季在龙柏、圆柏、刺柏等针叶树种上寄生,如果未对植物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到一起,就会加快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如果这两种植物的种植间距大于100 m,可以减少锈病的危害,保证两种植物正常生长。松树与芍药同样不能临近种植,会给松芍锈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有些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盲目地引进外来植物,同时增加了有害生物的入侵,为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另外,园林植物品种更换频繁,栽培方式多样,致使一些病虫害常年发生或者相互传播,并且病虫害还可以随着园林植物的品种及种苗交换而传播蔓延。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4]。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园林技术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每一种措施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将各种防治措施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

3.1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建立完善的虫情监测预报体系,合理规范日常监测及预报工作,能够及时对病虫害的未来发生趋势做出预报,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及早解决。同时,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及病虫害防治标准,提高相关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高工作人员防治病虫害的主动性。

3.2 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项预防措施,严格植物检疫可以将病虫害的源头遏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工程欣欣向荣,引种调种以及苗木的调运是不可缺少的,有些苗木在栽植之前可能就携带了病虫害,但是由于检疫制度不够完善,一些病虫害就像获得隐身术一样没被发现,从而导致了病虫害传播和扩散。严格植物检疫可以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因此,要不断完善检疫制度,加强宣传,增强人们对病虫害植物检疫的认识。

3.3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人、畜和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引起害虫的抗药性及害虫再次猖獗,可以利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有益动物治虫等手段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5]。物理防治是一种传统的防治方法,但是对于小面积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利用各种器械或者通过捕杀害虫,诱杀害虫,阻隔有害生物的侵染和扩散等手段,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自然种群的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3.4 化学防治要科学用药

化学防治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容易造成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农药的残留和杀伤天敌等不良后果。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选择农药,需要从病虫、植物、天敌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出发,发挥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特点,没有必要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将病虫的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即可。尤其在城市,选择农药要避免对人畜的危害、污染环境及杀伤天敌等负面作用,可以选择一些低毒和无残留的生物药剂,比如微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植物源杀虫剂烟碱、鱼藤酮等。

4 小结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平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对行业管理进行规范,根据相关标准建立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虫情监测预报体系。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管理和指导,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及养护的管理水平,减轻“有人栽,无人管”的现象。还要需要尽快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资金投入,而且要充分考虑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多种防治措施结合灵活使用,有的放矢,减少农药的使用,结合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注重科学的植物配置及增强植物的抗性,各种措施相互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进而维持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

猜你喜欢

植物检疫园林植物园林绿化
大宁县: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阳泉市 开展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新增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金线虫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