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019-01-20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窗花灯笼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 李 艳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我们认为剪纸活动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对3—6 岁的学前儿童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起步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应抓住这一时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与人、与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获得新知,在无限多彩的剪纸活动中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民间剪纸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的三个关键点,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观察能力,打好剪纸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表象化的特点。因此,只有让幼儿亲历作品,才能使幼儿真正走进剪纸艺术的世界。于是,教师们立足幼儿的现实生活,捕捉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让幼儿感受新异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视觉效果,不断增强幼儿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每到新年,教师和幼儿都要兴奋地在一起商量如何装扮教室,窗花是每年都不会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充分利用窗花这一载体,将幼儿引入剪纸的奇妙世界——《漂亮的窗花》。

剪纸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它的纹样变化和镂空效果,以及色彩的应用和纸张折叠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在熟悉的窗花剪纸中发展创造力,教师们下了一番工夫。

小班教师在窗花的剪制上突出了纹样的变化,忽略掉窗花外形的设计,多是以圆形为主,重点让幼儿看到其中的不同纹样,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这些图形小班幼儿基本都熟悉,适合幼儿的观察和理解。教师们运用这些图形巧妙安排、合理布局,有时体现连续,有时对应排列,有时大小相间,让幼儿既能理解,又能充分感受到剪纸的有趣,大大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敏感和兴趣,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打下基础。

中班教师顺应幼儿的能力和需求,在窗花的外形和内在纹样上更富于变化。教师提供了外形有四角形、五瓣花、六菱形的作品,同时,纹样上出现了更多的表现,如月牙形、水滴形、毛刺形、波浪形等多种纹样,让幼儿耳目一新,有了跃跃欲试的愿望和想法。

大班教师则尽情展现剪纸作品的无穷魅力,在多种外形和内在纹样变化的基础上,增添了彩色剪纸的表现形式,利用白色宣纸,运用点染、折染的方法,使剪纸作品这一艺术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好的事物自会带给人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情感自会激发美好的愿望,只有让幼儿充分接触和感受剪纸作品,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大胆创造、大胆表达,用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他们的认识和情感。

二、提高感知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来源于他们在欣赏剪纸作品时产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因此,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是幼儿体验和敢于尝试的重要前提。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我们注重让幼儿欣赏优秀剪纸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的艺术美。

瓣花有很多种,如三瓣花、四瓣花、五瓣花、六瓣花,还有单色剪纸、彩色剪纸、染色剪纸、衬色剪纸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富含了多种剪纸技艺和呈现方式的教学内容,也是剪纸作品的典型代表作,具有很强的欣赏功能。在大班剪纸活动《美丽的瓣花》中,教师根据作品特点,设计了“春天花园采花”情境游戏,通过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感受、观察、理解作品的美。

第一步,教师绘制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天背景图,以花仙子的角色带领幼儿一起来到美丽的花园摘花(花是教师提前剪好的,每打开一朵都是不同特征的);第二步,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每一朵花,和幼儿一起经历纸张变化后的视觉惊喜,让幼儿体验一种积极的情感;第三步,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猜想一下是怎么剪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猜想;第四步,揭晓谜底,让幼儿看到剪纸的全过程,教师精细地做每一个过程,边做边将要点讲述出来,幼儿听得很认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最后一步,幼儿的尝试与体验……不一会儿,花园里开满了幼儿们亲手剪制的花。

活动中,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体验、尝试,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通过亲自剪纸,感受了作品,进一步体会到剪纸作品的表现力、艺术美,同时也使教师体验到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是帮助幼儿感受作品、学习作品、剪制作品的有效方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的教育策略。幼儿的作品百花齐放,有的幼儿的花瓣创造了新的边纹,有的幼儿的花边是镂空的,还有的幼儿的花瓣运用了很多色彩……总之,幼儿创造性的瓣花美不胜收,幼儿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对幼儿每一次的创作给予的是欣赏、鼓励、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他们剪纸兴趣更加浓厚,创造的剪纸作品让人称叹。

三、诱发创新欲望,体验快乐与成功

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让幼儿带着他们的思想、带着他们的本领徜徉在无限的艺术创造世界之中,大胆表达他们的认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追求这一教育理想,借助多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例如《多姿多彩的灯笼》主题活动,这是大班教师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的主题教育活动。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种类繁多。为引导幼儿剪好灯笼,教师设计了多领域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对中国灯笼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灯笼的外形、种类、特征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剪灯笼奠定了基础。在剪灯笼的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下列流程:一是,剪制灯笼外形: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幼儿说出并绘画出不同造型的灯笼,加深幼儿的认识,再由教师利用纸卡制作,提供给幼儿不同造型灯笼的模板,供幼儿剪纸时拓用;二是,搜集适宜纹样:请幼儿想一想,你想运用哪些纹样?用这些纹样怎样剪灯笼,也就是纹样的设计和运用;三是,大胆尝试探索: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可选择的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不同外形的灯笼,自主设计纹样的运用,教师提供间接指导,为有困难的幼儿提供不同方式的帮助;四是,作品展示交流:创设节庆情景,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请每一名幼儿描述自己的作品,在自由表达中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和品质,感受作品带来的愉悦和欣喜;五是,教师点评梳理:在幼儿作品的展示交流中,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创作与表现、设计和创新,帮助幼儿提升剪纸经验。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更加喜爱剪纸活动,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剪纸方法、纹样知识,学会了设计运用等技能,具有了初步的剪纸能力,这一点也充分展示了艺术领域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求中,我们还生成了很多剪纸活动,如:小班的《美丽的树叶》《可爱的小鸟》,中班的《快乐的兔宝宝》《手腕花环》,大班的《虎》《美丽的瓣花》等。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使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际意义,幼儿创造力、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总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表现方式多样,风格特色各异,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我们借助民间剪纸这一表现形式,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接触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民俗文化,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积极情感。实践证明,剪纸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幼儿们不仅喜欢上了剪纸活动,而且表现出巨大的创造潜能和艺术表现力。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窗花灯笼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剪一朵窗花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剪窗花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窗花
糊灯笼
剪窗花
鸟与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