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与启示

2019-01-20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波兰成员国欧洲

单 可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欧洲一体化进程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教育领域合作比较有限,只是作为经济政策的一小部分。20世纪70年代后,欧共体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启动,此后在欧盟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波兰于1999年加入欧盟博洛尼亚进程,于2004年加入欧盟。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波兰围绕高等教育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波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波兰高等教育的变迁

波兰高等教育历史悠久。1364年,波兰国王卡吉米尔三世仿照波伦亚大学模式建立了克拉科夫大学。作为欧洲历史上第四所大学,克拉科夫大学见证了几个世纪的沉浮兴衰。1773年,波兰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该机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二战后,波兰的高等教育处于半封闭状态,完全依靠政府投资。这一时期,波兰教育体系高度集中,政府严格控制国际联系、课程内容等,高校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十分有限,对外交流局限于与苏联高校的互动合作。总体来说,波兰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了政治因素的重重束缚。

20世纪末,东欧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波兰政治体制和经济体系均转向西方,高等教育发展也随之进入快车道。当时,中东欧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为弥补差距,波兰高等教育开始以改革促发展。此外,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剧增,进一步倒逼波兰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增加了,但是教育质量却难以保障,政府、高校等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1]。以上原因推动了波兰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波兰开始积极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

波兰大力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拓展办学类型,重新界定管理权限,调整高校运转模式,促进国际交流,有效提高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活力。1990年后,波兰议会接连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法》《职称和学位法》《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法》和《高等职业教育法》[2],从法律和体制层面明确保障了高等院校和师生的基本权利,完善了波兰的教育体系,使高等教育更具有合法性。1999年瓦文萨当选波兰总统,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逐渐放松对学术交流的限制,推动波兰向整个欧洲、世界开放。同年,波兰加入了伊拉斯谟计划,波兰高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短期留学的学生数量增加,加快了波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此外,波兰政府颁布新法案,允许私立学校运营,进一步盘活了教育资源。1999年波兰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促进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2004年加入欧盟后,波兰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与成效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从最初的职业教育合作开始蹒跚起步,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拓展深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范围逐渐扩大,更强调人员流动和跨国合作,从最初的成员国合作到更强调走出去、和欧盟新成员国及域外国家文化交流。如2014年“伊拉斯谟+”计划,是欧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交流合作项目。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从形式单一演变为形式多样,以教育合作助力文化交流,以教育一体化推动政治、经济一体化,有力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一)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举措

1、积极引入欧洲新学制,实行双阶段学制。双阶段学制即“3+2”或“3.5+2”的双阶段学制,学生需要通过3年或3年半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其中文科或理科通常需要3年或3.5年时间,工程、农业、管理类则需3.5年或4年时间。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年方可获得硕士学位。新学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保证了欧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大致统一。此外,波兰还执行“文凭补充协定”,认可各个成员国的大学文凭,有力推动了学生在欧盟范围内的自由就业,促进国际流动。

2、实施欧洲学分转换制度。欧洲教育结构调整计划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属于博洛尼亚进程的子项目,在2001年4月开始实施。欧洲学分转换制度(ECTS)是欧洲教育结构调整项目之一,旨在允许学生学习成绩在不同高校之间进行转换。学习成绩由学分、课业学习量、课业水平等级等综合评定,可以通过不同的等级进行转换。在一定参数的基础上,ECTS给予学生工作量、学习结果和接触时间等各教育要素以相应学分。在ECTS中,专门制定出了评分规则(ECTS grading scale)来解决这一问题。评分规则分为5个等级段,占10%的A等为最优秀,占25%的B等为优秀,占30%的C等为良好,占25%的D等为良,最差的10%即E等为不合格。这五大等级是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分数转换的参照工具[3]。欧洲学分转换制度是学分认证转换的标准,更加方便各国学生往来于成员国修习学分,实现促进文化交流,学会彼此尊重的目标[4]。

3、大力开展高等教育交流项目。波兰积极参与“苏格拉底”项目,“伊拉斯谟”项目、“伊拉斯谟+”项目等。其中“伊拉斯谟+”项目,即“2014-2020年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计划”,是大规模综合性合作交流项目,较此前的“伊拉斯谟”项目而言,更加强调人员流动、跨国合作等。高等院校的跨地区、跨国家交流以及课程的国际化促进了人才的国际化联合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促进就业,也有助于教师扩展知识水平、改善教学方式,有效强化了教育领域的区域认同,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相互理解等。

4、波兰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波兰政府在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逐步放宽对私人、企业投资办学的限制,鼓励私立院校的建设发展,为院校积极提供资金支持,也为学生推出了丰富的奖学金项目。目前波兰最大的奖学金方案来自“伊拉斯谟+”项目,大约有16000名波兰学生从中受益,此外还有约11000名留波学生从“伊拉斯谟”项目中得到资助[5]。充分的自主权和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院校办学的积极性,使院校数量大大增加,也吸引了国外留学生来波兰就读。此外,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也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成效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波兰高等教育规模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根据波兰全国人口和住房普查数据,2011年30-34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是2002年的3倍[6]。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后,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波兰成为东欧发展最快的国家[7]。2000年PISA考试波兰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当低,但是到2009年,波兰已跻身前15名。这表明波兰在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8]。波兰采用了欧盟成员国的方法体系和学制学位,改造自身的高等教育系统,调整高等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控制学校的数量和质量。20世纪末,波兰允许私立学校的法案出台后,私立学校数量快速增加,也促进了波兰高等教育的发展。此外,波兰高等教育机构还积极吸引生源,加大奖学金发放,吸引欧盟其他成员国或欧洲其他地区的高校学生来波兰就读。部分波兰高校专门设置采用英语教学的课程,文凭用双语签发,吸引了外校学生跨国就读。波兰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国际化程度加强。在学科建设上,波兰一方面注重发挥本国教育特色,大力发展医学等特色课程,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依托欧盟不断吸收其他成员国高等教育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了波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上述举措,波兰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教育往来密切,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学生的联合培养质量,也促进了波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波兰高等教育在倡导开放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区域认同,促进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高校学生在欧盟成员国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在同一个欧洲学习”的共同体意识,一个个微观分子的耦合叠加,在聚沙成塔、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各成员国文化与情感上的联系。波兰调整了高等教育的体制,使人才培养规格在欧盟范围内大致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波兰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波兰在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逐渐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例如实施伊拉斯谟计划、文凭互认等,实现了欧盟范围内高校间师生的流动和文凭的相互认可,学生可以在欧盟范围内自由择业,并且劳动力市场也可以更好地通过文凭和专业招收人才。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波兰围绕高等教育体制、管理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使波兰高等教育质量大大提高,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波兰高等教育逐渐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也促进了青年就业和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等,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视野。在不同地区,高校之间不应该只有竞争,还应该有合作。波兰融入欧盟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类合作计划,推动与成员国的文化交流,培养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双一流高校建设”,应当借鉴波兰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加强高校联盟,鼓励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等,建设合作交流机制,探索联合采购教学设备、师资合聘等协作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参加交流项目并积极学习其他院校的优秀经验。建议参照欧盟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学业评价指标,使学生之间的学分可以互相转化,文凭也可以相互认可,有利于规范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师生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共创一流。我国政府需要根据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扶持和引导我国高校,规范竞争与合作,推动高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实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第二,我国高校应增加优势学科建设,推动高校的特色专业发展,鼓励专业人才的培养

波兰在融入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在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大力发展医学等本国特色课程。同时,波兰政府也鼓励波兰语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波兰老师从事语言教学。可以看出,波兰充分发挥本国优势,传播本国文化,促进了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文化的传播融合。我国高校可以依托区域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推动高校特色专业发展并且实现资源共享。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人辈出,在高等教育中应积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在寻求推陈出新的同时向其他国家传播交流。

第三,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政府在制订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而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计划。国家政府部门、地方当局和高等院校之间应积极合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合作主体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也可以鼓励高校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高校也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波兰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私立学校功不可没。我国也应加强对私立院校的鼓励和监管,增加对私立院校的资金支持,促进私立院校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民办学校,但是对于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仍有待加强。从波兰经验看,民办院校不仅可以提升入学率,使学生增加院校的选择范围,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建议我国在重视公立院校的同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和关注度,鼓励、支持他们继续发展。政府也应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规范高校的发展,保障学生的权利。但是,政府也不能包揽高校的一切,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应当给高校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选拔学生等方面赋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

第四,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

波兰高等教育与欧洲的劳动力市场结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降低失业率,可以培养更多能适应变化的国际性人才。波兰在融入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凭、学分等在其他欧盟成员国之间互相承认,允许学生在欧盟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就业,为劳动力市场吸引了人才资源。我国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也应考虑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聆听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依、互为因果,我国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主动把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高校的特色,充分享有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自主权,合理地学科布局。我国人口数量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对口就业,降低失业率,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更高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波兰成员国欧洲
欧洲“芦笋季”
进军波兰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波兰睡眠研究会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