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状态视阈下的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

2019-01-20吴志明侯宝亮张文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生创新型要素

王 斌,吴志明,侯宝亮,张文莲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在科技革命和网络共享中,还是财富积聚和知识创造中,特别是在新旧文化体系衔接与过渡、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国际多元格局互动与转化的三大主要社会矛盾交织演变中,创新型人才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网络效应和数字经济、跨界竞争与全要素流动融合,创新型人才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依托岗位评价和统计分析已难以发现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所以,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对创新型人才研究日趋重要和迫切。

新时代发展对揭示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新命题和新挑战,当原来的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时代新命题时,我们只有回归到人的认知原点去探索,才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在心理学界,“意象”(image)是指人们在感知体验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是事物在大脑中的一种抽象类比物,并经过主体人类经验和理解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构成意象图式,从而实现知识的组织形式和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1]。虽然心理学的意象和意象图式理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的经验和知识与主体意识形式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解析主体经验和知识向意象过渡的具体形式以及意象图式的整体存在形态,这对解释创新型人才成长机制显得捉襟见肘。本文尝试从主体“象”的认知世界去剖析主体意象状态过渡内涵与形式,进而试图探究出创新型人才成长背后的内生规律。

一、现代人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变迁

人类面临最大的敌人看似是浩瀚无边的外在世界,但面临真正的敌人其实是人类自身的认知困惑。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一次次认知困惑中不断摸索走向光明。诚然,现代人才研究范式同样伴随着面临时代困惑而不断变迁发展,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特征划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阶段。这一阶段,机器化与资本盛行,物质匮乏,集中表现为物质生产创造与财富掠夺。企业利润主要聚焦生产过程和劳动成果,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企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劳动者只是作为“活的劳动工具”被安排在流水线上从事简单重复的作业,甚至他们的每一个指关节活动时间及每一次交流眼神都会被测量出作业标准时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好似运转有序的机器,而每一个劳动者正似这庞大机器上的每一个零件,根本没人去太多理会劳动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和认知世界范城。员工管理主要处于人事管理阶段,就好像为了让机器运转得更顺畅而为一些零部件上些机油或润滑剂。

第二阶段,自由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因为市场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企业不再单纯追求短期利润,不再将劳动者看作“活的劳动工具”,而是越来越关注公司绩效和人力资源的因果关联,并将员工看作公司的人力资源来管理。其实,初期的关注点只是立足于岗位与绩效之间的正相关或高相关关系,并基于不同岗位的职责、权责、任务或关键绩效标准对具备相应知识、素质、能力或技能的人才进行甄选、匹配、培训、评价与持续提升而建立起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后期关注人才的重心越来越侧重于对人才背后人自身的潜在要素进行挖掘与科学分析,比如像特质理论在人才管理中应运而生。

第三阶段,数字经济阶段。相比前两个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个是外部环境变化,IT互联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与社会跨界融合与平台化整合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个是人的认知方式变化,由于移动互联网为手段的自媒体时代到来,突破纸媒、广播和电视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极大地推动人们认知方式的革命,人们认知方式由传统线性交互向现代立体交互转变,互联网数字信息传播速度由传统的点对面线式递进向点对点病毒式裂变。正是因为新经济发展中外部环境和认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才从根本上催生并赋于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驱动要素。唯有创新才能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新经济竞争力。因此,创新型人才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竞相争夺的全球性稀缺资源,以致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研究将会受到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与重视。

二、意象状态与创新型人才内生关系

意象状态视阈下的创新型人才内生机制研究将是新时代人才研究新范式。先哲们关于主客体认识逻辑起点和进程产生了不同分野。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认识是从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上升渐进过程,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取决于人的先验知性能力[2],而大卫·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取决于人的情感、感受、经验与联想之间的强弱程度[3],但是关于意象作为沟通主客体间媒介以及意象代表人类的意识水平和认知阶段是具有共识的。新时代背景下,新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创新型人才的创新驱动,创新与创业正承载着新经济的未来,而这一切从根本上都是依赖于人的认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人才研究已进入知识创造和认知创新阶段,关键是如何探究创新型人才的意象状态的生成规律。本文因篇幅仅限于探讨意象状态与创新型人才内生关系,从而给我们一点关于创新型人才内生成长的前瞻性启发,至于感性、知性、理性、想像、创新、人才等繁杂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待后文阐述。

创新型人才成长实质上是意象状态的生成机制和路径。研究认识的本质就是探究认识主客体间的媒介,探究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信息通道或转化机制,探究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联结器。究其原理,人们认识事物经由客观事物、物相、影像、意象、想像等不同过程,客观事物和物相是认识客体的本体与显现,而影像、意象和想像既是主体对客体的再现,又是主客体内在统一的具体形态。如影像是主体对客体的感观呈现,意象是影像基础上由主体意识综合加工生成的符合主体倾向性意识再现。意象在主体意识空间中所形成主体性的意象要素聚合及逻辑的时空状态,进而生成为意象状态,最后在意象状态中形成联结不同要素的、关键的、核心的及层级的意象要素,即意象奇异点。这些奇异点之间既是独立存在又是相互产生不同关联强度的联结或过渡路径的。想像则是主体受到内外部刺激或诱发后,随机触发自身的意象要素奇异点并依据主体认识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主体意象状态中自由组合和编辑而产生的连续的意象要素。正因为如此,想像才具有自由性、随机性、跳跃性和模糊性等任何人都难以简单复制的特征。主体想像的这些特质才会最终外在表现为人类的创新能力,但想像背后驱动的背景却恰恰是主体生成的意象状态。所以,创新型人才内生机制关键就是研究其意象状态的生成机制和路径。

意象状态构成与生成机制。首先,意象状态生成的前提条件是主体倾向性,即是主体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偏好要素。主体倾向性是主体认识的先决条件,因为所有的意象要素不仅来自于主体感观敏感与主观选择,还会影响到主体对客观事物意象要素的抽象化和形象化强度,即主体对感观的带有明显主体倾向性的物相经过意识加工处理后才生成意象要素。其次,意象状态的内容形式是意象要素的空间积累和时间积累,意象要素的空间容量依赖于主体的记忆深度和强度,主体记忆深度和强度影响主体意象要素的空间范围。主体大量的观察、学习、体验、经历等主体意识实践逐步积累成大量意象要素序列。另外,意象状态的内涵是主体认识思维逻辑,其实也可简单地看作是主体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它是经由主体意识反复对比、验证并总结而形成的思维粘性和思维惯性,是主体意识在意象要素间的联结、跳跃、过渡的频次和跨度。最后,要素奇异点,其形式也是意象要素,只不过是经过主体关键实践或高强度思维活动而引致的高活跃度的意象要素。比如人生中特定的重大事件实际上是主体的意象要素奇异点生成背景,大多数意象要素通过要素奇异点联结而成的主体意象空间,意象状态整体以要素奇异点的组织结构而存在,受触发的要素奇异点在意象空间中联结、跳跃、过渡到相关不同强度的意象要素进而实现主体意识唤醒和主体意象再现。主体倾向性选择、成长经历、意象要素、时空状态、主观逻辑、触发与想像等诸多因素不仅仅源于客观世界,更主要的还赋于主体能动性的所有可能,这也正是滋生一切创新可能的真实土壤。需要提出的是,有的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认识境界,其实认识境界只是主体对相应的要素奇异点而联结的意象要素不同排列顺序的外在呈现形式,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形态。

综上对主体的意象状态内生机制进行简单的剖析,我们至少可以初步发现创新过程实际上就是意象状态的内在生成过程,否则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卖茶叶蛋的商人会创新出原子弹来,更不会想像到一位苹果树下的浪漫诗人会因为自己头上落下的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任何创新的背后都需要生成具有创新可能的意象状态,这一意象状态是滋养所有创新的土壤,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伟大天才般的或然间的触发想像的种子,同时需要心系一处的情怀才会催生其天才灵感的触发,才会在人类荒芜认知的沙漠中生长出美妙的创新之花。因而,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都是主体意象状态中灵感的呈现。

三、意象状态下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

一般界定的创新型人才主要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4]。国内外关于创新型人才研究的基础思路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还是应用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视阈,其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案例型研究,借以成功案例对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素质或能力表现为研究起点[5];另一种是要素型研究,通过穷尽列举创新型人才各种成功要素并借助相应方法和工具构建关键要素模型[4];还有一种是制度型研究,借助外部制度或情景特征推演创新型人才成长路径[6]。本文旨在剖析人类认知过程中意象状态内生机制与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推论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不再拘泥于创新型人才的外在结果导向的研究范式,而是回归到人的创新的认知起点上来,探究人类认知规律来发现创新型人才内生成长进程,试图从意象状态视角来探讨创新型人才背后的认知逻辑与内涵。

意象状态下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同样也具备主体倾向性、意象要素、要素奇异点、主观逻辑四个基本要素。意象状态是所有创新的起点,创新型人才只是现实经济社会情景中一种人才形式并不是唯一,但意象状态是所有人才认知的共有机制。换一种说法,创新型人才成长路径本质上就是具备创新可能的意象状态的生成机制。现实中只有创新型人才的意象状态的塑造成型才会有创新型人才生成的可能,因为完整意义上的创新还取决于主体情景、触发事件、联结、跳跃等一系列或然性想像路径,以及后面培育创新的背景、场景等一系列社会机制和制度。依照上文剖析的意象状态内生机制,笔者认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也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其一是主体倾向性,如性格、兴趣、爱好、情怀、意志等,不仅源自于主动性,有的还来自于被动性,如有人的初始岗位强烈职责长期驱动也会慢慢覆盖原有的主动性倾向而形成新的主动倾向性,但无论如何都会呈现强烈主体倾向性,这是创新型人才先决条件;其二是意象要素积累,不管是学习还是阅历一定要积累很广博的认识素材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人生体验和经验,意象要素已经通过主体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成像和具象加工处理成意象图式,就如同映照在镜子上的图像要素,当然人类认知的镜子就是主体意识本身,它具有将感性材料映照在主体意识镜子中的意象要素的意识能力,故此创新型人才既要大量的要素积累,又要有很强的意象能力,并且积累的意象要素还要具有广博性,这样才能塑造出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意象空间;其三是要素奇异点,实际意象状态空间大小取决于要素奇异点的联结多寡、层次和强度,要素奇异点就如主体意象状态下简易结构模型中的关键联结点,这取决于主体所经历的关键事件或核心要素所能高度集中映射的意象要素,创新型人才所关注的焦点或研究重点隐含着其意象状态中创新质量,否则,很难有高质量的创新可能;其四是主观逻辑,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笔者在此无需要赘述,只是本文所述的主观逻辑代表主体意象要素间的触发、联结、跳跃、过渡的形式和习惯,创新型人才的主观逻辑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自于主客观反复运动过程而形成的,虽然具备逻辑哲学的通用性,但更具有主观特殊性。

意象状态下创新型人才成长内生机制的四要素中,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强烈的主观倾向性特征、广博的经历经验、关键性奇异点事件、发散性跳跃式思维方式,并且这四类要素不是呈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呈现强烈的立体映照生成关系,这是意象状态下的创新型人才内生机制至关重要的,并区别于其他关于创新型人才研究思路的逻辑起点。

四、结语

意象不是单纯的语言会意形式,而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内在形态,是客观物体、物相、影像、意象、想像系列主体认识过程中关键过渡阶段。意象不仅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手段或媒介,也是主体意识存在的载体形态;意象状态喻示主体意识自然历史生成过程和阶段,它不是孤立零乱地随意堆砌,而是对物化外相以主体倾向性意象化过程;意象要素以奇异点联结模型化主体意识呈现状态,主体通过自我意识逻辑可以在意象要素集合中自由地联结、跳跃、过渡。

意象状态下创新型人才成长内在机制的探究主要是基于主体认识论方式揭示意象与创新之间内生关系,旨在阐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主体意象状态的自由状态。虽然主体倾向性及其认识的情景、背景、场景是客观性的,但主体意象过程及其联结思维方式也呈自由性。正是因此,创新型人才内生机制实质是最大程度地加快主体逻辑立体化生成,催生自我意识的意象自由状态,最终实现主体意识的客观性与自由性的内在统一。

猜你喜欢

内生创新型要素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