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2019-01-20傅志雄
文 傅志雄
说起仙游石雕传统艺术,就不得不对仙游石雕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个仙游石雕工艺小作坊随着仙游石矿的发现应运而生,由于市场发展比较缓慢、技术落后等多方面原因,那些小作坊的发展并不顺利,真可谓是仙游石雕产业在发展路上的低谷期。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及21世纪初,由于相关政策的开放,许多在福州等地的商人、雕艺人渐渐形成了一股之前未有过的设计、生产以及收藏热潮,基于这一背景,仙游游洋、园庄等地很快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一片仙游石销售、开发等景象。鉴于此,仙游石的价格开始迅速飙升,从最初的1吨2000~4000元的价格,上升到了1斤1000元。这使得许多人开始收藏、欣赏、雕琢仙游石,于是整个仙游的“石头热”变得盛况空前。
然而,就现阶段仙游石传统石雕工艺的现状来看,已无法和之前相比,甚至可以用有些萎靡来形容。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为,可以令仙游石再度兴起的前提有二:其一,行外行内互通内需,并且要对现状进行冷静思考,“危机”二字应当拆开来看,有“危险”的同时,也势必会产生“机遇”,对此,政府方面应当针对仙游石经营者出台协调贷款政策,以利商利国。此外,收藏界和行内也应当互通购置,这样做,可以活跃市场氛围。其二,筹办建立仙游石专业经济人才培训机构以及雕刻艺术学校,为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常言道:“石材有限,人才无限”,无限的人才可以为仙游传统石雕工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因此,我们应当珍惜现有的资源,不断提高雕刻技艺,为我国雕刻事业的后继发展奠基,并鉴于此,去迎接第二个仙游石的盛况。
笔者作为一名琢石者,对仙游石非常着迷,因为这种石头不仅有着迷人的色彩,还有着温润的质地以及极具艺术性的纹理。不过,石头都有缺憾,以琢石者的视角去看,仙游石的杂质、纹往往会给琢石者的创作带来一些困难,不过,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这些困难往往又能激发琢石者的灵感,促使其创作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从推动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的未来发展来看,仙游石的雕刻可以先从印石雕刻着手,因为这种石头具有颜色丰富、纯、巧、老、细、软的特点,且无绺无杂,是工艺雕刻的绝佳原料。需要注意的是,仙游石的雕刻难度是比较大的,琢石者在雕刻时,应当采用“即雕又琢”的手法,所以绝对不可以将有用的料全部“雕”掉,必须要在上蜡、打光、配座、精雕、镂空、放洞、打坯、下料、选料等多道工序上下工夫。
仙游石雕基于原料的挑选,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与此同时,还融合、吸收、借鉴了国画中的白描这一手法、骨雕的镂空技艺及玉雕的色彩选择,充分发挥了拉、钻、刮、刨、蚀、剔、雕、铲、凿等工艺,因此,琢石者只要能够做到精心雕镂,便能创作出玲珑剔透、层次分明、形体清晰的佳品。
此外,仙游石就像是天地间的精灵,它是独有的,需要艺术家、文人、诗人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不过,诚如上文所述,它又会有一些瑕疵,如杂质、纹等,这些瑕疵往往又需要雕艺家用艺术的手法为其医治。所谓医治,其实就是创作,即琢石者通过创作去完成“人石合一”的作品,去描绘人石间的佳话,为众多欣赏者呈现赏心悦目的美好。与此同时,这些精美的作品又会引导一批又一批的石雕爱好者参与进相关技艺的学习之中,这对我国雕刻人才队伍的扩充是非常有益的,继而还能对仙游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实,现阶段制约仙游传统石雕艺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相关人才续接不足,没有人才的支撑,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难以维系的,因此,基于这一背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协助各地区建立专门针对雕塑雕刻的职业学校。用招聘艺术人才或者现有的方式对相应地区的雕刻人才以及高素质的销售人才进行培训,从而扩充石雕艺术人才,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此,政府以及各地方的学校,应当积极为学生增加外出学习或者同行业内沟通的机会,以此进一步推动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仙游传统石雕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这一工艺值得社会各界充分关注。基于此,所有认识和熟悉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的人士,都应当积极为这一工艺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