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创新研究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共青团社团大学生

王 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青年自组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民间组织形式,是指通过自愿组成,为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约定章程开展活动,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与其相似的概念有“非政府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自发小群体”等。青年自组织概念源于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从自然科学发展而来,逐步在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产生影响,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新的理论。它强调组织成员基于共同价值观念的引导下,自发成立、自主运营、独立发展,各成员相互协调配合,以致自主有序的活动,自组织理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青年自组织的运行规律。青年自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借助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络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发性,表现为组织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它的成立、发展不受外来压力的影响和制约;二是非正式性,没有经过官方正式注册、登记,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又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三是不稳定性,它的成立和运营往往基于共同的爱好或者特定的因素,一旦这些因素有所变化,组织很可能就会沉寂以致解散。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大学生自发成立且未在团委登记注册,以自身发展和利益诉求为目的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它与社会青年自组织明显不同,既包含了社会青年自组织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土壤与发展轨迹。在主体上,高校青年自组织主体是大学生,一般不接受社会人员参与;活动场所上,高校青年自组织主要以校园为中心开展活动;登记注册上,高校社团组织登记注册要经过团委审核,需要接受共青团管理和引导;价值观念上,高校青年自组织成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理想信念。

关于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研究始于2008年6月共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首次将“青年自组织”写入其中,提出要改进团的建设,“要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趋势,加强同青年自组织沟通联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此后,学者针对高校青年自组织开展调研,运用自组织理论、结构与行动理论、CAS理论等理论分析高校自组织的发展与运行。

一、共青团与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关系

根据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情况、学校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现状,调研团队以河北省5所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通过填写试卷的方式完成,发放问卷1055份,收回1025份,问卷一共25道题目,主要对大学生参加青年自组织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问询;个别谈话主要是针对比较优秀的大学生、专业类社团组织领导进行交流。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内部管理及发展

1.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发展具有过渡性。正式社团组织一般在校团委等部门都有登记,有自己的章程、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社团每年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安排,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管理与正式社团不同,它往往没有自己的章程、管理机构和制度等,具有自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等特征。它的发展也不固定,有的能够稳定发展,有的短时间内就消失了,有的组织被传统社团“收编”,还有个别自组织经过长期发展,经过学校认可,注册成为正式组织。

2.学习研究型自组织参与度高。在调研的高校中,学习研究型自组织是重要参与者,比如以学院为中心成立的各个专业自组织,不仅能够满足学校建设的需求,而且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就业形成的自组织,一般是学生互帮互助的,能通过经验分享、信息发布、开拓市场的形式开展;通过创业形成的自组织,一般是各个创业团体。

3.共青团参与的青年自组织运行更规范。自组织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一般情况下自组织不希望共青团的参与,但是在大学建设中,兴趣爱好型、学习研究型的自组织在共青团的参与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获得更多的学校资源,尤其是与专业、创业、就业相关的自组织,在共青团的帮助下,可以迅速完善组织的管理,提升相应能力,在参与大赛、服务学校和社会中获得更大成就。

4.青年自组织的核心人物往往身兼数职。青年自组织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机制,但往往会在交往和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在知识、技能、管理、开拓资源方面有管理能力,能够团结成员开展一些基本活动,这样的同学往往在班级、社团中挂有一定职务,不仅和组织内的同学能够搞好关系,而且与老师、其他社团干部关系也不错。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影响

1.青年自组织的存在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在获取大学生活信息、兴趣爱好交流、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一些自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同学们的自我成长提供了便利。但是一些自组织具有功利性、娱乐性、欺骗性等,对同学们进行诱导,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一些同学为了应对各种考试集体成立QQ群等组织,对校风校纪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同学甚至“交友不慎”,不断陷入欺骗的陷阱,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些自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阻力,甚至抵触、冲突。

2.青年自组织能够影响学校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在高校普及率高,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也非常感兴趣,以互联网为兴趣爱好、创新创业的青年自组织,能够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志愿服务,参加“互联网+创业”比赛。在调研中,“互联网+创业”团队比较多,依托互联网成立的自组织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其中的成员也愿意帮助他人和学校解决一些互联网技术方面的问题。

3.青年自组织的社团实践活动影响较大。专业类型的自组织通常有自己的实践活动,其中的成员也会加入老师们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根据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们的集体实践活动需要通知老师。专业类型的自组织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一是缺乏专业指导,二是自发组织实践缺乏认同性,不能代表学校,所以自组织也欢迎老师带领他们参加活动,这种组织存在时间短、目的性强、管理松散。

(三)高校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现状

1.许多规模较大的青年自组织已经在团委登记注册,成为正式社团。在调研中,具有30-50人规模、稳定发展1-2年的高校青年自组织会积极向团委或就业等部门靠拢,通过在职能部门挂靠,成为正式社团。这些社团一般是兴趣爱好型、情感交流型、公益服务型,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倾向和比较固定的校内外活动,共青团组织对这些社团也积极管理、引导。而且共青团对于青年价值观方面进行舆论监管和网络监管,青年自组织在配合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共青团的认可,适时提出申请成为正式社团。

2.青年自组织成立含有学校名称的各类平台需要共青团、宣传部等登记备案,发表的各种言论不能违规违纪。新媒体监管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年自组织成立含有学校名称网络公众号、网站、论坛、贴吧等平台需要经过学校允许才能运行,一般是要求在共青团或者宣传部门备案。大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发布的消息都要符合新时代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在网络上谩骂与威胁,发布不真实的言论,涉及到违纪违法行为的还要受到处分。

3.高校青年自组织对共青团在行政事务方面具有依赖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信息的获取。青年自组织需从共青团组织了解共青团管理准则、手续等来建立本组织的制度准则,它们随时关注着共青团信息发布,了解和学习其他自组织以便于更好地发展组织、更新活动。(2)活动手续。青年自组织举办活动会活动场地、设备、经费等产生需求,青年自组织需通过的签字、盖章等流程来取得共青团的各方面的硬性支持。(3)宣传力度。共青团具有组织性、制度性、广泛性,青年自组织的更好发展依赖着共青团的支持,尤其是宣传力度方面,共青团的官方优势和带动性更加突出,例如选拔优秀,组织参加大型活动、优秀组织颁奖仪式等,自组织需经过竞争获得机会或奖项。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新趋势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竞赛性质。青年自组织的竞赛性质是指同学们自发组成队伍,参加政府和高校组织的各级比赛,例如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比赛及创业大赛等,每个学期比赛种类繁多,学生们一般都会自发组织成队伍,这些队伍往往比赛后随即消失。但这些队伍存在的时间内,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获得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对学校发展建设也有着积极影响。即使解散后,这些学生还会参加下一届比赛,尤其是优秀者能带动更多同学。

(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网络性。自媒体时代网络发展迅猛,这为高校学生电脑、手机上网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条件。同时网络信息传播与分享的即时性,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活跃提供了前提与基础。网络青年自组织往往是高校学生自我内在诉求的归属与依靠,是自我认同的场所与平台。但是,由于网络青年自组织发展迅猛,网络青年自组织普遍且表现活跃,传统的思想教育的不适应性需要引起关注,需要创新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

(三)高校青年自组织的趋于社会性。青年自组织的社会性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日益紧密,受到社会开放、逐利等因素的影响,借助互联网等媒介的发展,青年自组织的社会性越来越明显,这对自组织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它的社会性包含赢利、交友、工作等。例如兼职群、实习小组、同城交友等,但是一些自组织凭借自己的感召力,对成员进行欺诈,往往造成大学生人身安全威胁、财产损失,比如最近非常嚣张的大学生网络贷款、大学生误陷传销组织等,这些悲剧的发生往往都是大学生被骗入组织中,不能明辨组织的合法性。

(四)赢利性高校自组织增多。青年自组织的赢利性是基于公益性而言的,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往往在学校组织下进行,由党团组织引领,确保了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赢利性的青年自组织是发展趋势,是大学生利用休闲时间赚钱而组成的,既有被动加入的,也有主动参与的,比如淘宝刷单、创业团队、兼职等。对于赢利性青年自组织,需要做到及早发现,使之按照合法合规的形式开展,加强管理。

三、共青团对青年自组织管理创新途径

(一)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个人的管理。青年自组织是由拥有共同爱好、需求、利益关系的同学自发组成的,对自组织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要对学生个人进行管理,自组织内部往往有1-2个核心的同学进行领导和号召,做好核心同学的工作十分重要;大学生往往加入多个自组织,频繁转换自己的角色,有的组织长时间没有活动,自动消失或者处于无组织状态,有的组织成员长期与其他成员不接触,对于所有自组织的管理来说,要全面抓住学校中的学生个体,以加强平时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工作;自组织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也往往是由于学校社团组织在职能、管理、发展上的不健全,大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因素促成的,对于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应当有预判性,提前广泛开展调研,了解大学生的呼声,完善对大学生个人的管理与引导。

(二)加强共青团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高校青年自组织所覆盖的青年学生往往都参与共青团组织和正式组织。因此,加强共青团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对于完善共青团组织职能和内部发展十分重要,促进共青团在职能上对青年自组织的基本覆盖。高校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指导和学生会、社团组织联系合作的范围内,形成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为骨干,以团属学生社团为外围,以青年自组织为延伸的青年组织体系。同时,高校共青团要主动联合高校青年自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联络、组织方面的优势,对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其组织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从而提高青年自组织的运作能力。另外,共青团要积极为青年自组织开展健康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使青年自组织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

(三)引导高校青年自组织区别于社会青年自组织。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为大学生,大学生组成的自组织活动依托学校,在学校的可控制范围内,自组织在参与建设应用型大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创新性等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组织融入到高校自身发展建设当中。校外的青年自组织活动以社会为主,成员也是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阶层,自组织的主要特征以娱乐性、开放性、网络性等为主,增加了活动的风险性。因此,高校应当引导校园自组织区别于社会的青年自组织,注意学生在交友、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参照学生社团管理的相关规范,结合自组织的实际,制定高校青年自组织活动准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其活动的事前掌握、始终关注和事后救济机制。

(四)充分利用青年自组织开展“人才共享”。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活动由成员自发举行,在活动范围、组织规模、人员数量方面受到限制,而且往往缺少学校引导和组织,在活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远远低于传统社团组织,限制了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自组织需要进一步放开自己对于学校的介入。高校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才能和在了解自组织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一些社团的专业技能,加强自组织与社团合作,给予自组织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通过开展活动,使人才在互借互补中实现人才、专业的交流,甚至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人才共享”。

猜你喜欢

共青团社团大学生
缤纷社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