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细节处理策略
2019-01-20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张旭荣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张旭荣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教学工作亦是如此,细节处理的好坏,往往影响着课堂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教学中关注细小环节,并妥善处理,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准和职业素养。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如何科学处理每一个细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化教学设计,美化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并不一定和实际的教学相吻合,所以,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比较笼统,根据教学内容罗列完该讲的知识点就算是完成教学设计了。很少有教师能在教学设计阶段把注意力放到细枝末节上,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很多瑕疵,如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重点内容分析不透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生的思维还比较直接,他们对事物的选择往往根据好恶进行,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处理,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师可以抓住课堂前几分钟,设计出抓住学生眼球的细节: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用好看的艺术字写出要将的内容的标题,准备一个独特的道具,都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在上课时,提前两分钟走进教室,这样不但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能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在正式上课之前进入学习状态。这些教学细节虽然不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必须步骤,却能为课堂锦上添花,使教学工作大放异彩。
二、注重表演细节,完美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都融合进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态度,学习音乐或欣赏音乐,首先要能准确感知其中饱含的细腻感情,否则,只有干巴巴的歌词和机械的旋律,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作品和生活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置换的方式,找到生活和音乐的交点,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达到准确视唱、完美演绎曲目的目的。另外,教师在领唱时,可以辅助稍微夸张一些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让学生模仿,进而带动他们的情绪。例如:《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同学们很容易就会唱了,但唱起来会显得唱腔生硬、表情僵化,没有情感。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了学习任务,加上初中生年龄小,对故乡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没有感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自己怀念的地方,甚至是思念的人,等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再去哼唱。对于演唱还不到位的同学,让在对教师细致观察后,模仿其声音、语气和表情等细节,争取达到神似和形似。
三、优化课堂提问细节,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渠道。同样是提问,有的可以“激起千层浪”,打开问题之门;有的却“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响,究其原因,是教师对问题的处理不同造成的。优化提问细节,巧妙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了解学生情况,而且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间互动。由于目前初中音乐教材中知识性的东西少,体验性的内容多,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太重视,导致其课堂提问不尽如人意。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细致,太随意。有的教师张口闭口都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看似发问较多,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太笼统,没有着力点,学生随便应付过去了;还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盲目提问,导致课堂热闹非凡,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成效。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提问细节,用细致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音乐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例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不用介绍,学生们也会知道这是描写抗战时期游击队员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作品。因其被熟识的程度,教师在教学它时倍感轻松,不用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旋律都熟悉,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教唱。但其实,这样的教学过程下来,学生对这部作品的了解还是停留初始阶段,没有深度。《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大型音乐佳作,只是会唱还不行,还要唱出中华儿女保卫家园的决心、与侵略者对抗的气势。因此,教师要深究作品内涵,找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体悟:1.《黄河大合唱》的主旨是什么?2.结合时代背景,想想该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3.歌曲的中间部分节奏为什么突然加快?4.歌曲的名字里有大合唱,采取独唱的形式行不行?这四个问题都是学生在随便哼唱时考虑不到的,在专门的学习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挖掘歌曲的精髓,找准歌曲的情感基调,才是真正称得上会唱了。
四、仔细观察学生,获得教学反馈
根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要地位,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不可能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挨个确认学生有没有理解掌握。但若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味按自己的计划讲,课堂的整体效果就达不到。要想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就要有一个明亮的眼睛,通过观察学生细微的表情、动作,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学生的眼神明亮、表情自然,说明他们能紧跟教师的步伐,没有遇到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皱眉、噘嘴、挠头等情况,表面他们可能遇到了思维上的困惑,教师要进行确认,进而调整教学节奏,或重新讲解,或放慢语速;在听课的时候,如果有的学生表情呆滞、目光涣散,他就有可能走神了,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把他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细节,很大一部分都能反应学生的状态,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捕捉到这些细节,就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五、调控学生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科数目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青春期的来临,一些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面对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任何一名教师,都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波动,并帮助他们把坏情绪及时排解出去,避免进一步恶化,形成心理疾病。音乐不是中考必考科目,没有升学上的压力,加上音乐本身能带给人愉悦的体验,音乐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变成学生排解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舞台。
(一)发挥音乐课的情感激励功能
学生的情绪不好,多半是因为学习或生活不如意,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教师可打破正常的教学进度,播放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歌曲,让学生从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中寻找到前进力量和化解抑郁情绪的能量,生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孩子都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在中学阶段,他们除了学习,基本上不会被允许做太多其他的事,这样一是会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二是会产生莫名的压抑的情绪。音乐教师可以以音乐课为平台,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用音乐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放松心情。播放一些符合他们喜好的音乐作品,或和他们的心情吻合的歌曲,让他们边听边唱。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歇斯底里唱腔的歌曲,让学生在跟唱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类似于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呐喊的排解形式。歌曲的类别不限,但其内容教师一定要把关,可以悲伤一点,但不能颓废,可以哀怨一点,但不能消沉。发泄情绪可以,但不能出现错误的导向,这一点很重要。对细节的打磨是做事精益求精的必要措施,教师关注和妥善处理教学细节,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教学的层次,打造高品质课堂。不但是音乐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优化教学细节,为构建高效课堂积极探索,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好的课堂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