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由《装扮我们的教室》引发的思考

2019-01-20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寻山街道中心完小张君丽

天津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教室教材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寻山街道中心完小 张君丽

以生活为基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同时还体现出开放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将《道德和法制》课程教学聚焦“生活”和“活动”两大核心词汇,将课程教学与儿童的真实生活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深化儿童课程学习体验,促使儿童调动生活积累和经验,发挥《道德和法制》课程的生活指导作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凸显生活主线,优化内容设计

(一)灵活使用教材,贴近儿童生活

目前,不少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存在片面性认识,从而导致教师局限于教材,为教材所束缚,不能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学情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削弱了教材的载体效应。这就需要我们灵活使用《道德和法制》教材,紧紧围绕教材知识体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遵从儿童的生活起点,激发儿童课程学习兴趣。《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划分为四大版块:他们的教室好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设计、大家一起来动手、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了。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以这四大版块为中心,向儿童生活辐射。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儿童利用课前时间参观本校其他班级的教室,拍下自己喜欢的教室图片,并借助互联网搜集教室布置的图片,选出自己喜欢的教室设计图片。这个环节的设计,坚持以教材为中心,有机融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对接儿童的生活又体现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对接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观察本校的教室,从而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第二层次,间接对接儿童的生活,搜集网络图片资料,从而引导儿童从本校向更广泛的教室,开阔儿童课程教学视野。

(二)开发课程资源,链接儿童生活

凸显生活主线需要我们基于课程教儿童态体系,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以形成以教材为中心、校本课程为支持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实现对儿童生活的立体化对接,充分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为儿童生活化体验积淀素材,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在儿童搜集生活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要基于课程资源体系构建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我们可以对儿童收集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选出富有典型性的教室装扮案例资源;其次,整合设计学、美学资源。扮装我们的教室将涉及到设学理论和美学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开发适切儿童认知、审美的相关理论,从而丰富儿童的活动认知,并且提高装扮活动的“含金量”;第三,既有学习活动资源整合,主要将之前儿童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形成教学活动案例。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大实现对既有教材教学内容的扩展,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立体化起来;不仅如此,形成富有梯度的课程资源,儿童收集的资源、教师搜集的资源、既有的学习成果资源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课程资源体系,有效链接儿童的生活,并为儿童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深化具身体验,指向过程活动

(一)课前:在具身调查中体验生活

课前是《道德和法制》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这就需要我们注重课前儿童活动设计和引导,改变传统教学忽视课前教学指导的现状。课前指导要基于课程活动性属性,引导儿童在具身调查中体验生活。

《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课前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两大环节:第一环节,教材研读,要求儿童根据教材四大板块“他们的教室好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设计”“大家一起来动手”“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了”,熟悉教材内容;第二环节,具身调查。引导儿童围绕教材四大版块,参观其他教室,收集网络资源等,自主开展调查活动,并结合教材内容版块,形成自主学习成果,能够结合具身调查,说出他们的教室“好”在哪里?我们如何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大家一起动手过程中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自己设计的教室“漂亮”在哪里?课前儿童具身调查,不仅为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铺垫,而且使儿童获得具身体验,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同时又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二)课堂:在过程活动中触摸生活

课堂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儿童生长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作用,细化课堂过程活动设计,引导儿童通过活动触摸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生活技能,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创新,在课程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特长。

创设情境,激活儿童体验热情。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教室是我家》作为背景曲,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室图片,儿童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交流感受,并引出学习内容:教室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小主人,你们愿不愿意为教室锦上添花呢?如何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音乐和图片相结合,既刺激了儿童的听觉感官,又使儿童获得直观体验,从而让儿童感受到教室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以及感受到优美的教室环境能够让自己获得身心愉悦感,从而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提炼项目,聚焦儿童生活技能。为了调动儿童生活经验,落实活动任务。我们可以结合本课教学特点,灵活地采取教学方法,提炼活动项目,从而将过程性活动指向儿童生活技能,发挥《道德和法制》课程指导生活的职能。“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项目任务直接根据课题制定,即以“装扮我们的教室”为项目任务,将班级儿童分为几个活动小组,各个小组紧扣四个版块展开项目活动,从制定活动方案、任务分配、小组活动、策划设计方案、成果交流等,充分发挥儿童主体作用。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组,在尊重儿童自愿的基础上,考虑各个小组之间的均衡性,确保活动任务的实现,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做到扬长避短,全员参与,从而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参与,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够获得发展。该环节由于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儿童的活动紧紧围绕项目,同时又切合教材内容体系,使过程活动有序、有效。

展评相生,培育儿童活动自信。《道德和法制》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将教学活动评价和课堂成果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展评相生,从而以展示为契机,引导儿童进行自评和互评。

《装扮我们的教室》项目展示环节,我们组织各个小组展示改组的装扮设计方案,以及设计的思路,重点解说装扮的“亮点”,各个小组推荐出评委,结合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和预期效果图、解说词等,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以及最佳设计“亮点”。这个环节设计,有机融展示和评价为一体,改变传统教师单一主体评价方法,有效激发儿童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并为各个小组提供了交互的机会,促进儿童之间的思维碰撞。在展评的基础上,各个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二次设计,作出微调和优化。

三、拓展活动载体,积极服务生活

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成不是儿童学习的终止,教师要进一步拓展课程教学时空,通过寻找多样化的活动载体,实现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融合,从而使课程教学服务于生活,使《道德和法制》课程拥抱生活。《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我们可以促进课程教学和少先队活动的融合,结合少先队“美化校园”活动,推动儿童活动方案向实际的转变。班级儿童根据推荐出的最佳设计方案,并对装扮方法进行微调和优化,形成最终方案。最后,根据活动任务分配,准备材料,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装扮教室,并进行成果展示。此外,还可以鼓励儿童参与到学校其他功能教室的环境建设中,为学校活动室、儿童社团活动室等,利用本课所学知识提出环境装扮的设计方案。

四、结语

总之,生活是《道德和法制》课程教学的活水源头,活动体验则是儿童生长的催化剂,作为教师要立足于儿童生活体验,在多样化活动中引领儿童学会自主成长。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教室教材
“313”教室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