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

2019-01-19黄春雷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黄春雷

【关键词】盆腔脓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盆腔脓肿主要由盆腔炎发展而来;妇科临床上的盆腔脓肿主要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积脓、输卵管卵巢积脓、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其中发病率最好的是急性盆腔炎,由于该疾病易导致盆腔脓肿,增加治疗难度目。目前临床上采用用西药结合治疗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现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年龄在28-59岁,平均年龄(36.45±3.45)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有23例为已婚女性,有7例为未婚女性;有25例患者有分娩史,有5例患者未分娩;有8例患者已经绝经,采取上环避孕的患者有9例,采用输卵管结扎的有6例患者,采取其他避孕方式的有4例,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有3例;其中有盆腔炎史的患者有7例,有阴道炎史的患者有18例,有阑尾脓肿史的患者有2例。发病时间为7~15d。

1.2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分别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

然后采用腹腔镜治疗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常规消毒铺巾,置子宫操纵器,采用气腹针经过脐空穿刺进入腹腔,注入适当的CO2后对脐孔上缘皮肤5~10mm处进行切开,穿入相应的穿刺器,置入腹腔镜,切开下腹壁相应部位皮肤5~10mm,置入相应的器械,将盆腔壁、输卵管、卵巢、子宫等粘连处进行分离,针对出血点采用电凝钳、PK刀、超声刀进行止血,清楚脓肿后,对脓液进行抽吸,取出脓苔或者是碎片,让输卵管、卵巢、子宫等解剖位置能够清晰的暴露出来,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结构。如患者病灶破坏程度严重,可根据情况对附件或者输卵管进行切除,术中采取大量生理盐水对盆腔进行冲洗,再使灭滴灵进行冲洗,术后在盆腔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术后就广谱抗菌素进行抗炎治疗,患者肛门排气后辅助中药进行治疗。

中藥治疗,采取仙放活命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药方为金银花、天花粉、防风各3g、乳香、皂角刺、赤芍、败酱草、陈皮各6g、没药、红荆9g、炙山甲g、卧当归、黄芪、甘草个10g、贝母15g、白芷、益母草各12g,每日一付,用水煎好后分两次服用。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有20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情况,但是在2~3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8h患者可以进食,术后12h患者可以起床。引流管在术后2~3d进行拔除,腹部穿刺孔皮内缝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术后无肠道。膀胱、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随着急性盆腔炎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盆腔脓肿的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炎症可以通过宫颈旁的淋巴播散到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对周围组织造成粘连,通过排卵入侵引起卵巢脓肿。如果急性盆腔炎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正规治疗,就会形成盆腔脓肿。一般西医上会采取抗生素以及手术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在中医上认为该疾病属于营卫稽留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疾病原因为湿毒入侵,气血阻滞,湿毒淤血互结,积于下焦。因此采用仙方活命饮,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的当归、芍药、乳香、没药、陈皮,具有清热化痰散结作用的贝母、花粉等,具有益气活血调经的黄芪、益母草等,具有通行经络的山甲、皂剌等本次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有20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情况,但是在2~3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8h患者可以进食,术后12h患者可以起床。引流管在术后2~3d进行拔除,腹部穿刺孔皮内缝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术后无肠道。膀胱、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表明对盆腔脓肿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盆腔脓肿情况。

4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效果显著,通过腹腔镜手术方式,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不仅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