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护理评价

2019-01-19闫秀英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闫秀英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护理效果

瓣膜性心脏病发生多与先天性畸形、风湿热、创伤、缺血性坏死、黏液变性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心脏病,其中最为常见有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以及瓣膜病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若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会导致其心肌处于持续缺血状态,情况严重时会诱发心力衰竭。本次研究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人工瓣嗅置换术患者2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100例患者中6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最小27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41.5±6.5)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67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最小28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42.5±6.5)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之间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各项检查,观察患者的实时状况,避免发生不良情况。

1.2.2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

1.2.2.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观察水电解质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要告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症。在电解质监测中对血钾的监测最为重要,低血钾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发生室颤,所以术后要尽早静脉补充血钾,严格掌握液体输入情况,定时对血气分析以及水电解质数值进行检查。

1.2.2.2监测肾功能。术后采用强心利尿治疗,在病情稳定之后给予地高辛口服,根据病情微量泵人多巴胺,谨遵医嘱给予氨力农治疗,在增加心肌畋缩力的同时还可促进心排血量。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以及尿量、性质,可有效反应肾脏本身情况,观察全身组织灌注以及心排量,有助于了解利尿药物的治疗作用以及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1.2.2.3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肺顺应性等情况设置呼吸机参数,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要每隔2h对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参数,保证最佳通气状态,由于术后2至3d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所以呼吸机辅助治疗非常重要。

1.2.2.4引流管护理。术后需要采用一次性胸腔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在此期间要注意保证引流通畅,对负压状态进行密封,对囊腔定时挤压,对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性质准确观察并记录,若引流液为鲜红色则表示存在活动性出血,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心包填塞。

1.3观察指标分析护理满意度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2.2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心功能I级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少,Ⅱ级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多,P<0.05;Ⅲ级以及Ⅳ级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小,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常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效果较好且风险较低,在术后实施有效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呼吸功能以及心功能监测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衰、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有助于保证手术成功。

康复护理是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之后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术后观察水电解质变化情况并调整呼吸机参数可降低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症发生概率,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肾功能监测并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与性质,可了解利尿药物的治疗作用以及患者的肾功能状态。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保证最佳通气状态,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施引流管护理并保证引流通畅,密封负压状态并挤压囊腔,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以及性质可降低心包填塞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之后加强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