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老龄化社会莫过于紧张

2019-01-19盘和林

环球时报 2019-01-19
关键词:意愿经济社会人口老龄化

盘和林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常常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围绕老龄化社会的担忧情绪也在持续发酵。有不少人参照日韩的发展经验,认为老龄化将严重掣肘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成长。然而,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两方面力量的作用结果,一是出生率降低,二是死亡率降低。

出生率的降低,早期是计划生育的作用结果,而最近十几年,主要是人们生育意愿的下降。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尤其是从事农业劳动的家庭,每多一口人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劳动力,这毫无疑问会带来家庭整体财富的增加,因此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高。

但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原始的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低。经济压力的减轻,使得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也不再是增加家庭整体财富,而是长大成才。观念上的转变使得家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抚养成本也相应水涨船高,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便是生育意愿的下降。而死亡率的下降不必多说,是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以及人均寿命延长的自然结果。

因此,人口老龄化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做的,一是转变思维方式,从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这种现象;二是继续推动技术进步,以尽可能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也应提高。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提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则把这个标准修改为60岁和10%。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世界人口平均年龄持续增加,比如我国男性和女性寿命从2000年的69.6岁、73.3岁增加到2018年的74.6岁、77.6岁。所以,从前所制定的“老年人”标准在现今的适用性是要打折扣的。

其次,很多观点认为人一旦步入老年以后就丧失了劳动能力。但是,现在很多老年人,60多岁甚至70多岁,身体依然健康,远没有到行动不便的程度。在日本和韩国,经常能看到工作中的老年人,有的在便利店工作,有的开出租车。如果我们依然把年满65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准,那么至少要改变老年人不能继续工作的传统认知。

最后,在一些领域,年纪大未必是劣势,反而可能是优势,比如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工作在一线的工人能够不断积累经验,这对他们未来成为工程师是重要的资本。等到了退休年龄,虽不必奋斗在一线,但他们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积累的技能资本能支持他们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也就是说,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年龄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40岁的程序员或建筑工人已经不算年轻了,但是60岁的工程师或教授,可能还有人觉得他们资历不够老呢!

因此,对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韩等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也不能一味照搬,我们要做的是转变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本国国情,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应对方式。▲

(作者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猜你喜欢

意愿经济社会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老龄事业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