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9-01-19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李宝泉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李宝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落实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借此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物理,感受物理,进而学会物理,爱上物理。为此,我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演示实验,激发动手欲望
不可否认,物理学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但是,学生一旦入门,或者对它产生兴趣,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初中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味地督促学生动手,强迫学生动手,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动手的欲望,自主投入其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动手实践难度,并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进行初步的示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兴趣。同时,在进行演示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动手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准备了激光笔、平面镜、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等材料。在课堂教学时,我首先让激光笔照射在镜子上,并让学生观察这一实验现象,从而引入了光的反射现象。借助这一简单的示范实验,学生的动手欲望也得到了提升。之后,我向学生分发了一些平面镜,并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自主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直接借助太阳光的反射来观察,有的学生则借助激光笔进行了探究。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后,我邀请了几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实践成果,从而得出了“光射到物体表面后,总会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等多项探究结果,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了该课重点知识。
二、灵活指导,提供动手机会
要想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只有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动手中都有新的感悟,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确定动手实践的内容,明确具体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为了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是否存在错误操作,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指导与纠正,从而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指明方向,渗透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的过程中,考虑到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铁块、橙子、小西红柿、气球、泡沫等多种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猜猜这几种物品,哪些可以沉到水里,哪些可以浮出水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纷纷进行猜想。之后,我鼓励学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来讲台上做实验,从而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了机会。在邀请一个三人小组上台后,他们首先将认为可以下沉的物体放了进去,如铁块、橙子、小西红柿。然而,在观察中却发现铁块和小西红柿下沉了,但橙子却上浮了。面对这一实验现象,学生们自主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而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到橙子的体积大,所以V排就大,所受的浮力就大,而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橙子自然就上浮了。借助这些灵活指导,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沉浮情况受物体的浮力和质量共同决定。通过这一动手实践过程,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合作探究,强化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会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退缩情绪,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不利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强化,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动手实践,从而借此集中学生的力量,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激活思维,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中,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认识电路”的过程中,我提前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为各个小组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学习任务,如,了解电路的组成;记住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等。在将任务公布给各小组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并鼓励他们进行动手实践。在这期间,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更借助实验材料一起尝试制作了电路,了解了电路元件的作用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显然,能够实现这一教学成果,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有着必要的联系。
四、结语
初中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行为,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在物理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将教学要点与基本学情结合到一起,再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