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一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2019-01-19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方 丽
看图写话,就是要让学生用眼睛去看图,再将图片中所描述的事件、人物、景色等都描述出来,看图写话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是对教师以及学生的一个挑战,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可能学生们知道图片上有什么东西,但是想要让他们用笔描述出来其实就很难了。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一、看,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看。看就是看图写话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观察,养成一个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看图写话之前,只有对图片中所讲述的东西认真观察之后,才会有更好的理解,并且对图片内容的整体性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搞清楚图片中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教会学生认真观察,就等于给学生一个学习好语文的通行证。一般来说,低年级的要求都是观察单幅的图片,要求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图片当中会给学生很多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有序、全面地去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要教师去教给学生方法了,让学生可以有顺序地去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的观察方法。
二、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看图写话所看到的图片都是单个的、比较单调的,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无聊的,因为观察的图片都是静止的,如果没有什么想象力,就只是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是很平淡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在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以图片中的内容为主要的方向,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想象,将一幅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图片,让学生在脑中将图片动起来,让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这样就不会很单调了,让刚开始平淡无奇的图片活跃在学生的脑中,让学生有一个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将图片中不会说话的人物变得会说话,不会动的景色变得会动起来,根据提供的一幅图片去联想出后面的内容,通过一幅图片想象一个全新的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等方面还是像一张白纸一样,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学生去创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将学生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进行大胆想象,在教学方面,我们一直都是提倡“百花齐放”的。
三、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之前学生们已经会看了、会想了,接下来就到口头表达了,只有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写下来。一年级的学生年纪都不是太大,很多时候文字他们很难写出来,那么这个时候也不要压制学生,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来,然后再写出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跳跃式的教学是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写作能力的一个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很多时候所讲出来的话都是没有太多的逻辑性,他们很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他们说话也是没有太多的条理性,经常讲出来的话都是比较天马行空的,但是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求从低到高。我们可以制定奖励制度,让学生更加踊跃地说出来,对于说得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稍有欠缺的学生也进行勉励,让学生都勇敢地说出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写,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写出来,这样我们之前所讲的那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如果太高的话,学生没有达到那个要求,反而还会有一个沮丧的心态,这对于以后的学习非常不利,所以在刚开始,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不能太高,先让学生用几句话去写出来,将时间、事件、地点、人物先正确地表达出来,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尽量让写出来的东西是连贯、有逻辑性的,并且可以对图片中的内容有更好的表述,学生所看到的图画是静止、平淡,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也可以让被表扬的学生有了变得更好的动力,对于稍微落后的学生也要采取鼓励的政策,让学生不要气馁,有了一些好的学生的对比,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可以让稍微落后的学生有了不甘落后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自信起来。
六、结语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开始有了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基础的,也是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好地去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