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民间剪纸欣赏教学

2019-01-19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黄灵群

天津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物象剪纸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 黄灵群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教学下的民间剪纸欣赏教学,从感悟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品味民间剪纸的别样之美,探寻民间剪纸创作要领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要顺应教学改革,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转型,采取不同教学举措,深挖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资源,使美术学科真正走向学科素养本位的教学。本文从民间剪纸欣赏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在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别样之美、创作要领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

一、感悟民间剪纸内涵,培养深度的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能力

课标中界定:图像识读,是指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读和解读。观看是前提,识别和解读是目的。识别和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的视觉感知,需要深入理解图像后面蕴涵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对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和学生现有的生活关联甚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跟学生聊聊剪纸的历史与用途,讲讲民俗风情、传统习惯、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明白剪纸是人民用剪纸语言阐释着自己的生活,反映出朴实的农妇们精神上的寄托与追求,在装饰手法上有独创性,在立意上寓意深刻,表现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将含有深刻寓意的剪纸作品分发到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观察、讨论、思考,分析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及蕴涵的寓意。如欣赏《鱼跃龙门》时,让学生观察上面表现的物象有什么,跟学生讲述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理解这幅剪纸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精神,只要不懈拼搏,成功指日可待。由此知道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人们理想中的美好作品。同时,民间剪纸又善于用比兴、谐音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有寓意的形象,如蝙蝠与谐音寓意“福”南瓜籽寓意“多子”蝙蝠与南瓜合剪一处,寓为多子多福。通过这样的观摩、欣赏、探究,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学生明白民间剪纸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借托剪纸传达出人们对生命的渴望,追求吉祥,祈求丰衣足食、子孙繁衍、长命百岁、事事如意等愿望。深入理解图像后面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对图像的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品味民间剪纸之美,提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评价、判断与表达。剪纸教学中呈现不同题材的剪纸,将剪纸作品分发到小组,让学生触摸剪纸,仔细观察、揣摩,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感受民间剪纸的造型、材质、纹样等形式特征,提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几幅当今的一些绘画化、造型具象的剪纸作品与风格各异的民间剪纸作品作比较,领悟优秀民间剪纸作品独特的美感。

(一)剪纸的刀味与纸感

剪纸具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艺术语言,“刀言纸语”是剪纸的第一特性,剪纸的工具材料决定了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剪纸作品中呈现了大量的锯齿纹、月牙纹、米粒纹、鱼鳞纹等,因此总结出,这些纹样是剪纸的基本要素,在一幅剪纸中运用得当,剪味就有了。

(二)均衡和谐的对称美

在人的视觉审美中,对称美是一种令人心身愉悦的均衡之美、和谐之美。在剪纸作品中对称是最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可以产生有节奏的韵律美感,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现场将纸对折,快速剪刻完成后,展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绝对对称的图案,美不胜收。学生由此惊叹剪纸的对称之妙,这也是其他任何一种造型艺术形式都无法实现的。

(三)简约夸张的装饰美

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不宜表现多维空间和场面宏大的主题,也不宜刻意描绘物象的细节和追求形似,所以剪纸在造型上具有夸张、变形、美化的特点,将所有表现的物象简约化、概念化、符号化、图案化,以洗练概括的线条和块面,凸显简约之美,使剪纸作品独具简洁明了的装饰美感。

(四)拙中见巧的拙雅美

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它具有拙中见巧,拙中有雅、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剪纸的拙与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有拙无雅则劣,有雅无拙则俗,只做到雅拙并存,才能达到雅俗共赏。

(五)重复有序的韵律美

节奏不但在音乐中存在,在视觉艺术中同样存在,一幅好的剪纸作品,线与面,面与面的排列、重复、有序和变换,均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独具情趣的意象美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剪纸中的意象造型,是艺术家对客观物象审美的重新认定,是艺术化的形象。如剪纸作品中的老虎不再是现实中那个凶猛的样子,倒是显得虎头虎脑,生动可爱,它是民间剪纸高手以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塑造出来的来自生活而又不拘泥生活的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形象生动,表达作者体验审美的情和趣,为剪纸艺术赢得了宽阔的视觉想象空间。让学生明白一件好的剪纸作品,应融合多种美的语言于一体,在创造中带给人们更多想象空间和视觉愉悦。

三、探寻民间剪纸之要,培养出色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

不同的美术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不同,表现手法也不相同。剪纸作品的创作媒材是纸,由于其特殊的材料及随心所欲的创作手法,决定了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美术作品。通过小组观察、识读、思考、比较、讨论、实践等学习方式,探寻民间剪纸的创作要领,以提高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

(一)千刻不落,万剪不断

剪纸分阴刻和阳刻,采用阳刻时,线与线之间要连接一起,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成不了整体的画面,整张剪纸看起来零乱而破碎,因此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而阴刻恰恰相反,阴纹是指把形象内的花纹剔除,因此剔除的每部分要断开,也就是线线相断。由此就形成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艺术特点,它是掌握剪纸创作的最基本要点。

(二)物象组合,随方就圆

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无视写实主义的造型意识和空间之感。其整体艺术效果应该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无序性,往往采用平视、对称的构图。根据形象的特点及其内在的联系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形式美法则安排。我们可以把太阳、鱼儿、鸟儿、云彩,与地面上的树木、人物、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因此,“层层垒高”或“隔物换景”是剪纸中常见的形式。由于它可以随方就圆地利用画面空间,又没有时空观念的限制,所以这样创造出来的形既生动又有偶然性,是任何绘画方式无法取代的。空间时间的无序性恰恰是民间剪纸表现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民间剪纸的纹样构成随心所欲,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表现水平,明白了这一点创作要领,剪纸创作显得容易多了。

(三)形象夸张,强调装饰

由于剪纸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及局限性,在处理剪纸形象时,要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要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在创作剪纸时就不能用写实的手法。让学生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省略次要部分,大胆取舍,形体突出,物象姿态夸张自然,生动有趣,使主体更为突出,再使用剪纸作品中一些技法,如“月牙纹”“锯齿纹”等,使剪纸作品更具装饰特点。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间各具意义,又有所交集。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美术文化的理解必须经历图像识读的感知,生发出基本的审美判断,再引申到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在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中,在学生自主探究民间剪纸表现方式、方法如何阐释民间剪纸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初步由如何图像识读民间剪纸作品中,生发出自己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逐渐产生和获得对民间美术文化的理解。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物象剪纸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物象再造系列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