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9张家口市职教中心贾云秋

天津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规律课堂教学教师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 贾云秋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注意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我们要看到它的重要性。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了解注意的内涵及其基本规律,并结合教学实践来科学、合理地应用注意规律,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注意的内涵及其特点

心理学中,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简单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时,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一对象上。

但是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适时引导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注意对象发生变化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理论上说,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教师能否提升学生的注意品质呢?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相比较而言,注意决定了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什么东西不可以。 因此,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作为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注意是可以调控的,在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注意的规律,正确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而其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可以引用生动有趣的背景或挖掘教材中的有趣材料,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可紧扣知识间的衔接,形成“知识链”,让知识不易断开;还可以在讲解中,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搭桥,使新知识在学生已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内化”,这样就既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注意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清楚了解注意的种类及产生的条件,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把注意一般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去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由于是自发产生的,所以它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脑力较少,也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依靠无意注意来学习知识和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正在上课,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听讲时,有位家长推门进来,同学们会不由地都去看这位家长,这就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由如下原因产生的: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例如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这些特点都能引起无意注意。从实际情况来看,刺激的绝对强度对无意注意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刺激的相对强度,而且运动着的物体比静止不动的物体更能让人们产生无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虽然是受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但是它与人本身的精神状态、当时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过去的经验等是密不可分。每个人自身的状态不同,对相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无意注意的情况也会不同。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带有目的性的,它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对注意对象进行关注时要求个体要花费较长时间并且要有主动性。与无意注意相反,有意注意在工作、学习中对脑力消耗极大,常常会使人感到身心疲劳。例如:《空间几何》对建筑专业学生学习《制图》能起到辅助作用,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学习需求在上课时就会很用心地听讲,记笔记,这些都是有意注意的表现。

有意注意是由如下原因产生的:1.个体的注意目的与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才能有利于引起有意注意并且很好维持。2.个体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有意注意。3.个体过去的知识经验对有意注意有重要影响。人们对于自己比较热爱的事物或活动,可以不用依靠意志努力,无需特别集中和注意,它会自动进行加工和操作。人们要想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4.一个人能否使自己的注意服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与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发现那些意志坚定、勇敢的人更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任务,而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不能形成良好的注意。

三、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注意规律

(一)科学合理地把握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虽然有时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不专心,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就能使其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控制和排除那些分散注意的因素,使其成为有利的教学因素。教学活动中对于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因素要尽量避免。在诸多的不良因素中教学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注意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不要过于花哨,教师的衣着要大方得体不要过于张扬个性,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桌椅摆放整齐,并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按时上课,遵守纪律。

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那些枯燥、抽象的公式、定理、概念等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感性、直观、贴近实际生活的材料,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同学生的情感,以平等的地位、方式与学生交流,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第二,挖掘教材中及课外的有趣内容,例如在哲学教学中我引用典故、谚语、诗句来讲解哲学道理,既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兴趣;第三,制造悬念,在教学的开头或结尾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在新旧知识衔接上的期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尽量防止单一、呆板,要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注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加强语气,还要写在黑板上,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授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手段,让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更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稳定注意。另外,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会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应规范。教师在讲课时不要从头到尾一个语调,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述,要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语音语速要适中,把握好课堂节奏。

(二)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

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恰当地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还要重视运用有意注意:

第一,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清楚,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课堂教学中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经常性地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新任务和新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不断自觉地去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第三,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者的互为转化,其转化规律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掌握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对于艰巨的学习任务会很难完成。所以,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如果过分强调或单纯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会因长时间用意志来维持注意,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分散。因此,教学活动中,两种注意不能偏废。一方面,要使积极指导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用无意注意来学习,这样才能达到长时间的注意。

(四)运用注意规律处理偶发事件

上课时,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偶然事件,它们的出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例如,课堂上,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这时教师可以停止讲课,以引起这些学生的注意。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请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同时强调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这样,既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授课,又解决了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正确地运用注意规律,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对于中职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初中文化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习教学,更应加强注意规律的运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灵活地运用注意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规律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巧解规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