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开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01-19山东省栖霞市苏家店中学
■山东省栖霞市苏家店中学 韩 涛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强调对知识、技能等进行灵活运用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极具实践性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打破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限制,丰富了教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的提出,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城市初中学校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农村地区,该活动的实施差强人意,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本文中,我立足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以其现存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积极探寻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效果。
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
1.课程地位边缘化。在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是时代发展要求,并不是我们的选择。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学校而言,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是为了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命令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并非出自其本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课程,无法融入现有课程之中,出现课程二元结构该情况,甚至一些学校无法给予综合实践课程充足的人力、物力,导致其开展可谓是困难重重。更需要注意一点,在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很少组织实质性的活动,面对一个课题,往往采取说教的方式机械应付。在诸此种种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其在处于课程边缘化的情况下难以获得有效发展。
2.课程设置随意。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在较为开放的教学空间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亲身体验的的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等形成整体的认知,同时在“做”的过程中转变学生传统的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他课程。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农村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还持有质疑,具体表现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纸空谈;一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当做幌子,将其当做是课表上的装点,实际还是组织语文、数学等教学;一些学校大多一周设置一节综合实践课,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指导教师力量缺乏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效果。当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引发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其次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再次,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但是,就当前农村初中教师来看,其在参与职前教育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尽管在职后会有培训活动,但是培训活动少之又少,且集中在学科教材、教法等上。如此导致教师难以掌握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内容,进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问题重重。
教师的参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质量。据调查,当前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不甚重视,对其不够关注,由此导致其在消极态度驱使下,采取机械应付的方式,一味应用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如说教、演练等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这样机械的训练中,学生毫无参与兴趣,活动效率低下。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内容之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在各方力量通力协作下集思广益,提升活动质量。但是,在农村初中教学活动开展中,或者是班主任承担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或者是某一任课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任务,一旦有教师承担了任务,其他教师自然就无所事事了。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这些没有承担任务的教师,自然不会主动给予指导,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在某一教师一己之力下组织效率低下。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但是,由于农村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参与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是较为简单的,且对未来的构想也较为单一,导致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主体性差。一些教师反映,大部分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而且,受长期应试的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综合实践活动参与中,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动手,最终影响综合实践教学质量。
以上所提及的种种问题严重限制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基于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以这些问题为基础,积极探寻解决对策。
二、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
思想尽管是无形的,但是其实存在着的,约束着人的言行举止。要想在农村初中有效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
1.转变课程观。在传统的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农村初中教师往往将课程当作“知识”“教材”,将自己当作课程的执行者,将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依据,不敢偏离教材一步,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此“教书匠”的课程观是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在妥善处理课程内容、生活现象、学生经验等关系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借此丰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课程质量。
2.转变教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效果。在新课改下,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也要立足该课程的要求,自主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基于此,我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引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力求在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经验的过程中,驱使其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使其在活动参与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探寻活动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等,促进自我的有效发展。
在新课改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的双主体。因此,我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还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限制,积极采取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此在相互接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能力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教师有限的教学能力限制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我在活动开展中,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各部门组织的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在培训中与专家进行交流,在讨论从中汲取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储备。同时,我在课余时间还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理论内容和教学实践视频,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丰富知识储备,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我还将所积累的经验应用其中,在与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下扬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活动,为了将其简单而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结合活动内容,积极地打破课堂和学习学校的限制,将学生带入社会、生活之中,组织实践操作活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对社会、生活等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极具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其在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对社会、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同时获得活动参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发展。在活动结束之后,我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多种方式,如大字报、研究报告、小论文等方式,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实践感悟等记录下来,使其在冷静的思考下自主探寻到人生的价值。
总之,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思想认识、教师指导力量、学生自主参与等影响。要想提升其活动质量,我们需要在有针对性地从教师角度入手,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能力,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积极组织多样活动,点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有效发展,提升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