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预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2019-01-19甘肃省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包玉英

天津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智障课文内容背影

■甘肃省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包玉英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特殊教育学校智障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熟读课文、有重点地读、质疑等多种方法,进而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语文的作用,进而使之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预习完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一切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读,自己查阅字典、词典和相关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而后思考并解决问题。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学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预习是在对课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等。当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而定。

二、掌握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1.通读课文。弄清语言文字,圈出重要词、句,认真使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重点地读。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章节大意。对重点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弄懂全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4.质疑。提出自己的体会和要求解决的问题。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也应注意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切忌随意发问。

三、展示预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因此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费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如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给予点评;或让学生交流学会的生字、新词、多音字等;或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启示;或彼此交流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左右前后的同学分组讨论,以求解决、纠正。也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帮助其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四、教师参与智障学生的阅读,当他们的阅读伙伴,通过设疑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热爱阅读的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带动、指导学生阅读,多范读,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智障学生能在课内课外自觉自愿积极有效地去读,成功解决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老大难问题。另外,在给智障学生读书时,我经常会采用悬念调动法,留给学生“悬念”:当智障学生亲耳聆听教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促使学生急不可耐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智障学生会逐步摆脱教师的扶持,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提高视障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从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去激发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在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可供智障学生阅读的读物相对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喜欢的电子产品和网络等软件来听读名著、小说、剧本等。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多读,通过读语文教材和《儿童文学》来积累智障学生的阅读量。

在此基础上,我还注重强调精读在智障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记得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范读、听读、自由读的基础上,精读重点段落,深刻理解课文中四次出现背影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感悟,互相交流,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背影”第一次出现在开篇点题时,有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笼罩全文,我们把它概括为“怀念父亲,难忘背影”。第二次出现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背影”是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把它归纳为“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出现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我们把它整理为“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四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我们把它总结为“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通过诸如此类大量的精读训练,使智障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抓住“文眼”来刻画人物心灵的写法,从而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了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其阅读能力。另外,在智障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还经常尝试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读,带着问题读,不断变换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在教学《玲玲学画》一课时,我采用范读、听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问答读、学生互问互答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读得入情,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充分发挥家长在养成预习习惯中的作用,是学生自学能力有强大的基石

教师要加强对智障学生家长的培训,让他们花费比正常儿童更多的时间,下更多的工夫。家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陪伴、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应给予鼓励表扬,甚至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七、合理运用奖惩手段,巩固学生良好习惯

奖惩,通常是比较有效的激励手段,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告诉我们,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表现如成就感等。对于智障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应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受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喜悦。比如,语文测试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以预习笔记为主的开卷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意义之重大。通过奖励,特别是正面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语文的作用,进而使之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培养起来,语文能力也就会得到大幅提高。

猜你喜欢

智障课文内容背影
两个背影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背影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