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法与瓷上装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019-01-19彭文清

陶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瓷板陶瓷装饰

彭文清

(景德镇市随缘堂瓷庄,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文字,从最初记录的实用功能发展成书法以后,它承载的不再是记事与记数,而成为艺术的一支。

从3000年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到青铜器上的早期铭文,再到1600年前,篆、隶、楷、行、草都已形成的书法高峰,书法从龟壳兽骨到青铜、陶瓷、绢帛、宣纸,其载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

瓷上书法的诞生甚至早于宣纸,从彩陶时期的简单纹饰,到陶瓷器物上的书法装饰,以文字与绘画所组成的陶瓷装饰画面从古至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使陶瓷艺术品的审美趣味更加全面、多元,也更能体现作者的整体素养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瓷上书法早期仅被用于点缀与补充,多为记录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的辅助文字。直到21世纪初期,在一场拍卖会上,一把由顾景舟与吴湖帆共同创作的紫砂壶以千万元成交后,以韩美林为代表的众多书画名家及陶瓷艺术家都开始以陶瓷书法为主体进行创作,这才使得瓷上书法成为艺术界与收藏界纷纷关注的艺术现象之一。

1 陶瓷书法的源起与发展

陶瓷从肇始至今,已经走过数千年的历程,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其点线的运用就潜藏着书法的痕迹;唐代时,长沙窑的匠人就已将诗文书写在茶具、酒具上;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历朝历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书法作品问世,如宋代的简约、古朴;元代的粗犷豪放;明清的酣畅自然,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瓷上书法也愈加成熟地反映各个时代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装饰形式,书法的线条律动、情感抒发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和思想表达极大地提升了陶瓷艺术品的价值。在今天陶瓷上书法的位置与题写极大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模式,形成陶瓷书法有序发展的轨迹。

整体来看,最初的陶瓷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体,书法仅为绘画的补充,这与一些瓷画家不擅长书法有关,同时也受限于当时的原材料和工艺水平,常常会出现名家画画,匠人填字的情况,如一些画面的题字、底款等,都侧重“记录”的功能,而不太在意书法在瓷上的艺术表现,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实用性多于艺术性。但随着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发展,不少瓷画家也有了一定的书法功底,能将自己的画面构图立意与相应的诗文相配,形成完整、统一,并且艺术效果更加丰富的陶瓷艺术品。

2 陶瓷书法的工艺特点

传统毛笔书法是用笔墨在宣纸上直接书写,是平面的,而陶瓷书法是在陶瓷上表现书法,陶瓷在造型上有立体的瓷瓶、瓷盘、箭筒、镶器、瓷枕等,也有平面瓷板等,形制多样。陶瓷书法创作的表现手法包括书写、雕刻、描摹等,比传统宣纸书法难度大,但创作空间也更大。

陶瓷和书法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然而,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可以衍生出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效果。与宣纸上的书法作品相比,陶瓷书法的观赏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特别,如,由于材质的特点,陶瓷书法在色彩上的立体感和鲜明协调会表现得更加突出,而由于造型的不同,其书法设计布局也比纸上书法更为周密和讲究。尤其是那种可以一边把玩一边观赏的体验感,是一般的宣纸艺术所不能比拟的。更何况,纸质作品时间一久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哪怕经过千年,其色泽韵味都不会变化。

早期的瓷上书法只是为画好画面的瓷器题字,常为釉上重工粉彩瓷,要求料性要“起”、字要“立”,不能“寡”,这种立体堆料的字实在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与自由度,写字的人也无法把书法里的感觉带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陶瓷书法渐与绘画并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用书法的行式来表现陶瓷艺术,陶瓷书法也不再是绘画的配角。

小楷用油料调,使小笔出字精细,行草用水料调,挥大笔放开成大字。写字时料色饱满,配以笔墨的变化,把书法艺术表现出来,如此这般,瓷与料经窑火炼制,笔酣墨饱,笔势雄健洒脱。

世人只道青花美,不知有字更娇媚。作为工艺美术范畴内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包含了许多陶瓷工艺的元素,书写用的“墨”就可分为釉上黑料、生料与釉下青花、釉下黑、釉下红等,釉上新彩呈纯黑色,而粉彩则呈褐色。釉上书法相对釉下较为容易掌握,因为它是用油料直接在瓷胎上书写,只要掌握好料性,便可自如地在瓷上自由书写,并可反复修改,再经700-800度的低温烧成。但由于瓷胎的光洁,无法如宣纸般吸墨,书法中的飞白、晕染等艺术效果不易表现,需要不断熟悉方可掌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朱丹忱的陶瓷书法就常以沉着古朴的元青花为墨,在刻意造成的刀痕肌理效果的坯体上挥毫,使写出的字有宣纸般的纹理。落笔之后,釉下青花的发色则与材料有关,如中白泥加灰釉效果显沉,高白泥加透明白釉或青釉成品显新,较为艳丽。这些材料的搭配、烧成氛围与成品效果互为因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方能成器。

陶瓷书法与陶瓷绘画可谓是异曲同工,都受到工艺的极大限制。曾经有人尝试,用宣纸书法的笔法搬到坯上来书写,但由于坯体的吸水性太强,笔被坯吸住,无法流畅书写。这就需要执笔者将料笔沾饱釉料,水、料的浓淡、干湿配比也很重要。瓷上书法必须要有传统书法的基础,有了对书法的点划、部首、结构、韵味的理解,再加上对陶瓷工艺的熟悉,如掌握油料的料性,用笔肚藏料,笔落之处料的成分有多少,烧成后发色效果如何,都得心中有数,否则即使是书法大家,其写出的瓷字也会浅而无神,完全无法表达书法的精髓。由此可见陶瓷釉料在瓷上书法创作上的重要性,如果字写得好,料性掌握不好,则成品虽有字形,但料色不足,亦不成书。

3 陶瓷书法的表现形式

书法在在陶瓷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书入画”,强调笔墨;又可“以画当书”,突出画意,在创作时不断探索、尝试将文字的笔划与结构根据不同的字体进行变化、构思,成为与陶瓷器型相符合的书写符号进行装饰,这些书法装饰作品在笔墨纵横间蕴藏古代书法的朴拙韵味,但于材料运用、字形架构时又彰显了当代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与文人气质。作品以书为主,画为辅,题跋、钤印丰富装饰,意象多于具象,打破纸上书法的羁绊,凸显陶瓷装饰的材质美、书法艺术的动势美。

总体而言,以书法为主的陶瓷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器型、不同的材料,甚至不同的表达诉求时都有所差别。如瓶类造型多以竖幅书法为主,字体也随着瓶体的纤瘦、饱满而改变。书法在这种状态里,除了有文字的表述功能外,甚至可以视为抽象的符号,笔划的布局可疏可密,可曲可直,可粗可细,用色也不再是单一的黑色,釉上釉下颜料的搭配使用更加丰富了书法的层次感。再如瓷板类平面的书法作品,则更加接近宣纸的效果,通常会以白釉或仿古釉打底,再在其上书写,窄幅瓷板则竖行排列,宽幅瓷板以橫排为多,瓷板大小不同,书写的状态、笔法、字体、气势也有所不有。小楷配尺方瓷板,书写细致、规整;行草配大幅瓷板,气势磅礴、胸怀万里,这一类的瓷板作品使作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直抒胸臆,寄情于笔墨间的陶瓷作品具有极其强烈的真情实感,大大加强了陶瓷艺术品的感染力与形式美感。

近几十年来,陶瓷书法的发展也拓展了它的表现形式,在工艺的选择、色彩的组合、画面的搭配、时代性的表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书法为主要装饰题材的陶瓷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当下众多陶瓷书法装饰形式里,较为常见的有满幅书法、块状书法、管带状书法以及图案式书法,自由而灵活的书法布局也让它像绘画一样,可以自由组合搭配,甚至打散重构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在与彩绘、雕刻、色釉等技法的结合时,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陶瓷工艺和材料语言如实地传达给受众,作品中陶瓷、艺术、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也增添了瓷上装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陶瓷书法与其它装饰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010年以来,陶瓷书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与瓷上其它装饰形式相结合,通过个性、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以陶瓷书法为主体的艺术品具有了当代陶瓷艺术融合创新的形式风貌。

当下,陶瓷书法常为笔写、刀刻两种表现,又可与釉上、釉下的彩绘相结合,有的还采用独特的造型、半刀泥雕刻的立体形式与之辉映,达到更高的审美追求,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陶瓷书法艺术。

书法与颜色釉的结合。颜色釉自从诞生就以其浴火而重生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珍视,无论是高温色釉、中温色釉还是低温色釉,在掌握其不同温度下的发色特点及规律后,作者才可以自如地运用色釉产生的肌理制造图案、铺设底色,甚至替代书法的笔划。从宣纸到陶瓷,随着载体的改变,其艺术追求却仍有一致之处,比如刻意追求瓷上的古朴效果,利用高温颜色釉打底,造成如宣纸一般的颜色、质感逼真,再在上面进行书法创作,表现效果接近宣纸,使笔墨趣味更为浓厚。

书法与雕刻的结合。书法在瓷上的创新区别于纸上的重要一点就是载体的多维、立体性,可以直接用刻刀在坯体雕刻书法,再以釉下颜料如青花、五彩、等附着在书法上,或直接在釉上刻字,烧成后产生碑刻的立体效果。还有一种是利用陶瓷上的雕刻图案产生立体的艺术效果,再与书法相结合,更深层次地挖掘陶瓷材料的新语言,将作者的创作理念更加准确地表达。

书法与彩绘的结合。中国诗词文化内涵丰富,不少写景诗词极易搭配山水、乡村、田园的画面,因此,常有艺术家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进行瓷上创新,将《观沧海》《登黄鹤楼》《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著名诗词以陶瓷书法呈现。为了瓷上装饰更加丰富,当代艺术家就会与彩绘相结合,以釉上或釉下等方式,画出书法所表现的场景与意境。书法或古朴自然、或洒脱不羁、或文静细致、或大气磅礴、或小家碧玉,都可以不同的画面来刻画,使历史悠久的陶瓷艺术有了时代的特征与精神。

书法与开光的结合。“开光”又称“开窗”“开堂子”,借鉴古代建筑里“开窗”的方法,成为传统陶瓷装饰手法之一。作者先在器物的主要部位框出菱形、扇形、圆形、方形、心形等不同的形状,然后将图案绘制在这些栏框内。近年来的书法作品中也常运用开光的手法,并且开光的形状不再中规中矩,而是设计各种不规则的轮廓,或绘画、或雕刻,综合运用多种装饰技法,使书法的艺术效果更加多样、突出。

笔者从1991年学习书法,至今已有28年,现在专业从事陶瓷书法创作和传统书法教学工作。对书法的喜爱让自己不断深入研究、尝试新的艺术形式,使作品产生美感、反映时代精神。在书法与瓷上装饰结合方面,笔者也多有尝试,如图1作品《范仲淹·家训百字铭》瓷板就综合运用了浅浮雕、颜色釉与瓷上书法等形式进行装饰。瓷板先施以质朴的色釉,再以隶书写正文、矾红写小楷题跋,使作品既有陶瓷的韵味又有传统仿古宣纸书法的古朴效果。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流失得也很快,作品符合现代大众审美,让传统书法与陶瓷艺术结合后成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的解构与形态美。中国的汉字具有形、音、意三美,画家徐冰就曾将汉字进行解构、重整,创作《天书》,强调无意义,却颇具形式美感的文字。陶瓷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单纯以视觉的角度去审视它,只能品味其笔势间的形态之美。所以不少在陶瓷上创作书法的艺术家尝试将文字解构,以抽象的线条进行书法艺术的呈现,表现另类文字之美。陶瓷艺术家尹志军的《字非字》系列作品,就是将悠久的陶瓷文化与书法相融合,将汉字解构,文字脱离了理性,没有逻辑可循,以夸张、抽象的书法线条表现恣意的构图,进而展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与创意。

4 结语

当代的书法艺术在与瓷上装饰结合后,采用写、画、刻、泼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文字在陶瓷的载体上,成为绘画的特殊样式。篆、隶、楷、行、草的结构之美,笔法之韵通过陶瓷工艺技法的表现,使之有了抑扬顿挫、百转千回的装饰效果。书法的造型语言和符号化内涵得以在瓷上永存,打破了纸上书法的壁垒,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存在于当代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瓷板陶瓷装饰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粉彩瓷板四条屏
鲤鱼旗装饰坠
李祥东作品精选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吴韬色釉瓷画作品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