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及培养路径∗
——基于国外教师图书馆员建设的思考
2019-01-19宋艳欣
宋艳欣
(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14)
1 国外教师图书馆员的设置及现状
教师图书馆员(teacher librarian),简称“教师馆员”(TL),是指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指导工作的人员。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教师馆员是教学管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的教育部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1.1 教师馆员的基本要求
国外对教师馆员在资历和能力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澳大利亚的教师馆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背景或图书馆服务经验,需要本科学历以及教育或者信息服务方面的相应资格。在美国,教师馆员必须具有中学或小学教育的学士学位,同时还须完成学校图书馆媒体课程并获得国家认证。如果是图书馆媒体专家申请教师馆员资格,在获准任教之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需要拥有图书馆学硕士(MLS)或图书情报学硕士(MLIS)学位。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证书,还必须先获得这些教学证书和课堂教学经验,才能获准担任教师馆员。
除相应的资历要求外,教师馆员还有相应的能力要求。首先,良好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是教师馆员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馆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完成多项任务和优先任务。再次,教师馆员还应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最后,教师馆员需对课程教学、图书馆管理和信息研究有深刻的理解。
目前,国外对教师馆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教师馆员也在国外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教师馆员的主要职责
国外的教师馆员是一个综合岗位,他们的职责也呈多元化特征。就其核心职责来讲,教师馆员负责选择、确定并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以方便学生加强学习;通过不同途径,使学生熟悉信息技术、学习图书馆管理、接受远程教育。此外,支持学校广大教师提高学生的识字率也是教师馆员的核心工作之一。
就日常职责来讲,教师馆员需要执行各种日常任务。他们需要通过优秀的沟通技巧,教会职员和学生使用信息系统,倡导提高识字率和图书馆服务;需要参与课程和政策的制定。在有些国家,教师馆员还承担相应的行政职责,如预算、决算以及员工管理等。
总体来看,教师馆员通过倡导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来支持学校与社区实现发展愿景。
1.3 教师馆员的角色定位
国外教师馆员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主要扮演4种角色,即教师、教学伙伴、信息专家和项目管理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教学楼3层、4层的多媒体教室开通视频点播后,网络时延、数据库查询及HTTP页面的响应时间都增加了很多,浏览网页的响应时间为5.87 s左右,这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浏览网页的最大阈值400 ms[13],网络此时已不堪重负.核心交换机CS6509与汇聚交换机CS3560G之间的下行链路吞吐量达到940.32 Mb/s,链路利用率达到94.03%,如此高的吞吐量及链路利用率自然会产生较大的网络时延[14].由此可知,核心交换设备与汇聚交换设备之间的主干链路速率是科文学院校园网的“瓶颈”.
首先,教师馆员是教师。教师馆员负责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选书、做功课。因为教师馆员不是“专职教师”,课程安排比较灵活。所以当学生学习需要时,课堂老师可以安排教师馆员到课堂授课。
其次,教师馆员是课堂教师的教学伙伴。教师馆员与课堂教师合作,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素养、技术能力、沟通技巧、批判思维能力来塑造独立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馆员将信息素养概念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并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教师馆员是信息专家。教师馆员利用课程建设,依据学生兴趣为学校建设资源库,识别和获取图书馆资料,组织和维护图书馆馆藏,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和终身学习。教师馆员充分发挥信息专家的作用,整合包括期刊数据库、网站、数字视频片段、播客、博客、数字图像、虚拟教室等资源,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服务。
最后,教师馆员是项目管理员。教师馆员通过制定图书馆政策来管理学校图书馆媒体项目、监督图书馆预算、规划实体和虚拟图书馆空间积极创造、开放、创新的学习环境。
2 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馆员的角色定位
国外教师馆员的岗位设置虽只在中小学,但对我们讨论高校图书馆的教师馆员机制仍具有借鉴意义。顾伟泉(2000)[1]、崔林(2008)[2]、肖云(2009)[3]、王蘋(2009)[4]、查继红(2017)[5]等先后在文章中论及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馆员与教师合作、学科馆员建制等问题。这些讨论最终都集中于一个问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反思馆员队伍建设问题,高校图书馆员必须重新定位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馆员角色定位更应受到关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该考虑建立教师馆员建制,并为之进行合理分工和角色定位,以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管理。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及目前高校馆员建设的现状,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馆员应该进行如下角色定位: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与合作者、学科建设的参与者与服务者、信息技术的指导者与领航者、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2.1 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与合作者
2.2 学科建设的参与者与服务者
作为学科建设参与者与服务者的教师馆员需要充分发挥其教师和馆员双重身份的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服务。作为教师,教师馆员也需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不断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推动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学科建设工作的基础就是科学研究,教师馆员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直接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讲,教师馆员就是学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另外,作为馆员,教师馆员可以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为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这个角度讲,教师馆员就是学科建设的服务者。
2.3 信息技术的指导者与领航者
作为信息技术指导者与领航者的教师馆员通过开发建设高效、优质的资源组织、检索和流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信息资源访问服务,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效使用这些系统的培训和援助;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为在校内外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为使用学校信息服务设施进行独立阅读和研究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2.4 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作为信息服务经营者与管理者的教师馆员,需要根据学校确定的优先事项,制定和实施关于资源收集、课程确定等适应学生需求、服务学校发展的战略;制定符合课程要求、信息特征和学生需求的资源采选政策、程序和标准;开发满足学生和教师需求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学校内外信息资源有效交流,保证系统和服务得以有效利用。
3 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馆员的培养路径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尚无教师馆员的建制,但是关于这方面及相关领域的探索已然出现。近年关注较多的是学科馆员的设置问题。起源于美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外图书馆实行几十年来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绩,如何把这一制度引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并结合我国实际,使之产生好的效果,是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共同关注的问题[6]。“教师馆员”建制的设立是基于学科馆员思想基础上的一种更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建制设想。教师馆员建制设立和完善的核心工作是对馆员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馆员个体、图书馆和所在高校共同合作完成。就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馆员的培养路径来讲,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与氛围营造、高校政策的主动倾斜与积极支持是重中之重。
3.1 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
教师馆员面临的是转型期的图书馆,图书馆的业务和服务更多地依托计算机和网络环境[7]。教师馆员只有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更好地为读者提供综合服务。因此,需要对教师馆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使其有目的性地进行终身学习。
一方面,教师馆员的继续教育是馆员个体和图书馆共同完成的工作,高校图书馆需要对教师馆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首先,教师馆员必须树立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并内化于心,成为个体需要。其次,继续教育应该坚持应用性与针对性并重的原则,根据图书馆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继续教育的方案;根据每个馆员自身潜力、岗位需要拟定培养计划,努力将图书馆员培养成信息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7]。最后,教师馆员的继续教育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相结合的行为。对教师馆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能够提升馆员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同时,教师馆员的培养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长远考虑、统筹规划、持续投入,保证教师馆员的继续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馆员的个体能力,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馆员需要有目的性地进行终身学习。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是指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提升的需要而进行的持续学习过程。教师馆员的终身学习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含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图书馆培养人才和储备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教师馆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利于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馆员梯队。非学历教育多是指能力教育和相关培训,可以借助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其不受时空限制、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人性化的优势,尤其在目前信息技术普及的条件下,更加适合教师馆员进行泛在的终身学习。
教师馆员的终身学习也需要图书馆的有效参与和组织。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馆内、馆际、校内相关学科人员的研讨活动,促进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组织或支持馆员以参加学术会议、申报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进行学术研究,终身学习成为教师馆员的内在需要[8]。鉴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理论,二是馆员个人的专业理论,并使二者充分融合,形成优势与合力。
3.2 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与氛围营造
教师馆员建制的设立与馆员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需要图书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一方面,图书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图书馆的绩效管理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使图书馆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能够提高图书馆人才队伍和馆员个体潜能,不断提高馆员工作效率的一种机制。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既有利于激发教师馆员的工作热情、深入挖掘教师馆员的工作潜力,也有利于在图书馆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推进整体工作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13年7月完成了自2008年机构改革以来的第三轮全馆岗位聘任工作,积极谋划,有序推进,在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务晋升、馆员培训、考核机制、薪酬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为教师馆员营造和谐融洽的职业发展环境。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教师馆员的个体独立性,努力为其营造参与式、互动式的文化氛围;其次,需要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充分关注教师馆员的个体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个体优势。在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充分考虑有利于教师馆员职业发展的方向,使其找准在图书馆中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最后,需要关注教师馆员的个体权利,让教师馆员拥有部分决定权,充分发挥教师馆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个人进步和图书馆整体工作发展。
3.3 高校政策的主动倾斜与积极支持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职能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馆员的培养也需要纳入高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从教师馆员建制建设与培养的角度来讲,高校应该统筹考虑建设教师馆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给予教师馆员培养以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馆员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馆员建制的提出既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形势,也适应了目前高校发展建设的趋势。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已有很大提升,相比较而言软实力却略显欠缺,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图书馆作为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要确保始终提供一流、高效的服务,其馆员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同时,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分工细致、严谨周密的整体,又因新技术、新环境的挑战,始终面临着变革和创新[9]。这都表明,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教师馆员建设的必要和重要性,积极改革、综合谋划,以服务于高校建设的发展。
其次,高校要发挥整体统筹作用,协调部门之间关系。高校是由不同类型的各个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部门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师馆员的培养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整体统筹作用,为教师馆员的建制建设、学科对接、专业培训、职业养成提供支持和服务。因为教师馆员本身担负着教师和馆员的多重角色,因此,对教师馆员的培养也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而图书馆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单位,不具有统筹协调的能力,因此需要从学校的层面上为教师馆员的培养提供宏观的规划、具体的协调。
最后,高校要给予教师馆员培养以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教师馆员的建设既是图书馆改革和创新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成果。因此,需要学校从政策和资金的角度予以支持。除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外,政策扶持尤其是职称评审方面的政策扶持是非常必要的。职称是与每一位教师馆员息息相关的职业晋升通道,其目的是加强图书系列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图书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图书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图书专业队伍的整体实力[10]。结合我国高校职称评聘体系,可以考虑为教师馆员建设职称评审双轨制,即允许教师馆员在教师专业技术系列和图书馆系列自愿选择参评系列,以鼓励教师馆员充分发挥多重角色功能,促进图书情报事业和学校整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4 结论
教师馆员是教学管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教师、教学伙伴、信息专家和项目管理员的多重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反思馆员队伍建设问题,应该考虑在高校图书馆员中建立教师馆员建制,并进行合理分工和角色定位,以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管理。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建设的现状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馆员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与合作者、学科建设的参与者与服务者、信息技术的指导者与领航者、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教师馆员建制设立和完善的核心工作是对馆员的选拔和培养,需要馆员个体、图书馆和所在高校共同合作完成,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与氛围营造、高校政策的主动倾斜与积极支持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