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验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
2019-01-18杨廷贵
杨廷贵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遵守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既让学生很好的探究发现知识,又培养学生相信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改进实验方案,有时候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应用知识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思考、合作、探究,真正培养学生能力。
一、强调规范操作,培养严谨的态度
笔者通过二十几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初中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获得或验证一些物质的属性,为化学学习和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供直接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进行的实验活动大多数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以及结论都是事先预设好的,而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往往不能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
例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化学实验:
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按图中所示正确的加热方法,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一次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大多数组的同学加热后都观察到了溶液变成黑色,但其中有两组的同学所做的无论怎么加热都看不到变黑的现象。后来笔者与学生一起研究后发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将“向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做成“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就会出现上述情况。显然,此实验中加热时是否出现变黑的现象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过量或者是硫酸铜溶液是否过量有关!笔者将它用到了教学中,利用它更生动、具体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需要遵守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务实的作风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笔者跟学生一起完成了这样一组实验:
(1)、点燃时剧烈燃烧--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点燃也“不燃烧”--用手帕蘸上酒精(3)、不点也能燃烧--白磷自燃。(4)、在水中燃烧的实验--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1)、节日里燃放焰火,爆炸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实际上是镁粉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白光。(2)、农村“土医生”能用“赶酒火” ----将点燃的白酒用手抓着向跌打损伤处涂抹(动作迅速、熟练)的方法治疗跌打损伤。之所以不会将医生的手或患者的皮肤烧伤,实际上医生的手和患者的皮肤上的温度并不是很高,(就跟手帕不会燃烧一样)。(3)、农村里有“鬼火”的传说:夏天的时候能够见到腐朽的木材自动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而且这种“鬼火”用脚踩不但不会熄灭反而越踩越多(就和上面白磷的自燃相似)。实际上就是木材腐朽后产生了能够自燃的白磷。(4)、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我们确实看到了火也能够在水中燃烧!就是因为它已经满足了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的温度。
这样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理解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既让学生很好的探究体会了燃烧的条件,又能够培养学生相信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
三、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创新的精神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之初有这样一个实验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測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水珠的现象(温度容易过高);也很难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容易产生碳黑)。笔者经过多次实践探究活动,结合学生的操作实际,对本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首先,用一个洁净干燥的大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可以迅速的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的现象;其次,将一截短蜡烛点燃后放在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较之教科书上的实验操作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同时,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如下的实验:
用镊子或坩埚钳夹持一根短玻璃管置于燃烧的蜡烛火焰中,(观察到玻璃管口有白烟冒出)用燃着的木条去点冒出的白烟,发现冒出的白烟能够燃烧。
通过上述补充实验,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时候,适当的改进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有时候更有利于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玲.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有效教育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6)
2、丁春羊.在探究中发现,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