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还是冷漠 安乐死再引争议
2019-01-18
香港《南华早报》1月17日文章,原题:这起案件是出于仁慈还是“图省事”?“安乐死”在中国引发众说纷纭 某法官近日对一起安乐死案件审判过程令人动容的讲述,再次引发中国对这个已令民众尖锐对立且容易激起强烈情感反应的问题展开争论。
这个案子与浙江一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冷女士有关。她要求女婿买老鼠药以帮助她解脱疾病带来的痛苦。在丈夫、女儿、女婿在场的情况下,她吞下鼠药,三位亲属跪在床前恸哭与她告别。尽管其他亲属动情讲述三人悉心照料冷女士并为拯救其生命陷入经济窘境,但他们仍被指控犯下故意杀人罪并被判处二至三年徒刑。
承办此案的法官承认“安乐死”在中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对安乐死的讨论还是很忌讳的。若对被告人适用缓刑,是否会让社会产生鼓励此种行为的错觉?另一方面,若对被告人收监执行刑罚,是不是符合谦抑、审慎、善意的刑法理念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已遭受巨大痛苦的被告人家庭成员是否公平?对终结这个家庭悲剧是否有利?
这并非是中国法庭首次将“安乐死”案件视为“故意杀人”审理。2009年,深圳市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一项针对中国34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3400名受访者中近70%的人不反对“安乐死”。 专家表示,从理论上讲,患者有选择以有尊严方式死去的权利,但从现实生活看,由于“安乐死”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在相关配套制度以及社会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中国法律不可能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此外,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乡村医院、卫生所不可能对患者能否实施“安乐死”作出准确判断,而有些患者子女为摆脱赡养义务,可能通过贿赂医生制造违背患者意愿的“安乐死”事件。一些中国网民表示支持这种观点。▲(作者Michelle Wong,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