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研究

2019-01-18陈艳娇张兰兰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财政政府功能

陈艳娇, 张兰兰

(1.南京审计大学 政府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2.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一、 引言

财政是一国或地方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经济基础和重要手段[1],财政安全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幸福福祉,理应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持续关注。2018年1月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也指出习近平新时代要扎实开展财政等各专项审计,紧密围绕新时代、新要求、新部署,防范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等,维护财政安全。

审计作为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预防、揭示与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作用,服务国家治理,维护国家与地方财政安全[2]。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舆论工具,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之一,借助其特有的职业敏感性,能及时、快速地察觉政府部门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重大财政问题,给予有力揭露和曝光[3],助力保障地方财政安全。但目前鲜有学者将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下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清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三者之间的理论关系,以2007年至201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是否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分别为: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确定研究主题,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确定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定义变量,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第五部分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进一步分析、中介效应分析以及相应的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得出研究结论,简要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 文献回顾

(一) 媒体关注与财政安全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媒体监督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资本市场,并且研究结果表明媒体主要通过市场声誉、行政干预以及产权市场压力机制发挥作用,具体包括:“聚光灯”效应影响被审单位声誉、导致其修正决策[4];媒体具有公共议程设置能力,通过对特定事件的关注和报道,特别是负面报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监管机构问责力度[5];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会导致其股价下跌,激发上市公司采取应对措施,改善公司治理[6]。

在公共领域,部分学者发现,一方面,媒体问责能够显著提升政府回应的可能性,且增加问责密集度,该显著性也会增加;另一方面,问责传播规模的扩大可提高政府回应质量[7]。部分学者针对“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抑制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比率与预算增长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对其治理作用存在差异[8]。更进一步发现,媒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维护政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一是辅助法制管理,发挥道德约束作用;二是通过舆论监督机制,产生威慑效应;三是利用新闻媒体的及时性特征,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不合规合理的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源头上;四是利用媒体的公开化、透明化特征,将问题暴露在阳光下,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9]。

(二) 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研究

国外关于政府审计与媒体关注两者关系的研究开始较早。Marks & Raman研究结果表明政治竞争、立法机构的独立性、媒体关注度、政府债务、体制机制等因素与政府审计供给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媒体关注度的增加将有效提高政府审计作用水平[10]。

在国内,以媒体关注度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起步较晚。部分学者指出,政府审计与媒体监督两者既是协调关系,同时又存在着冲突。协调性体现在两者的价值目标均是寻求客观公正[11],加强媒体监督,可提升政府审计质量与效果,维护公共财政安全。媒体关注度动态反映社会公众的关注方向,加大审计力度,可促进报道中隐含的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行为的揭露[3];在审计取证环节,媒体关注可作为审计线索之一,为审计工作提供信息;在整改落实环节,媒体关注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12];新媒体作用的发挥还可提升审计机关客观公正的公共形象、提高审计取证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13]。冲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独立性一定程度上排斥着媒体自由,二是媒体监督也天然侵犯着审计独立性,三是不当与带有倾向性的媒体评论影响着审计公信力与权威性。

就媒体关注对政府审计的影响方面而言,研究结论不一。蒲丹琳研究发现在审计前期与中期,新闻媒体报道数与审计查出的财政应上缴金额显著正相关;在审计后期,新闻媒体报道数与被审计单位财政作出整改的已上缴金额显著正相关[12]。媒体关注有助于政府审计的掲示功能与抵御功能的发挥,且负面媒体报道比非负面媒体报道的影响更明显[14]。但林斌和刘瑾却发现媒体发达度越高,政府审计发现问题绩效越低,而审计整改与建议采纳绩效不受多大影响[15]。王会金和马修林研究表明政府透明度与媒体监督在政府审计作用发挥中存在互补关系,媒体监督可提高审计建议采纳及整改绩效水平[16]。

就政府审计对媒体关注度的影响而言,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审计结果公告日,被审计部门存在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的问题,媒体对其关注度越高;但在审计整改公告日,由于审计整改公告在披露的时效性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被审计部门的问题整改力度与媒体关注度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媒体关注度不足[3]。

(三) 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研究

在国内,部分学者从审计“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及其协同功能、审计监督力度、审计效能、审计效力效果双维视角等角度对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刘雷等从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三个方面研究发现前两者能显著提升地方财政安全程度[17],彭冲等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协同发展呈“U型”趋势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18];基于审计监督力度视角,余应敏等研究发现增加审计投入与问责监督力度,可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9];韦德洪等基于效能角度,实证检验了审计查处的问题金额比重ratio1、审计案件被处理比重ratio2以及提出的审计报告(信息)被批示或被采用比重ratio3三个方面均助力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并且三者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ratio2、ratio3、ratio1[20],且效能的改善可助力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度;黄溶冰等研究我国国家审计质量与财政收支违规行为的关系,发现抑制地方财政违规金额的快速增加需要高审计效力与高审计效果同时并重的审计策略,而为逐年降低地方财政违规金额可使用预防驱动型审计策略,但仅强调策略的某一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1]。

综上,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媒体这一外部监督机制在促进政府审计功能发挥、提高财政安全程度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媒体监督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资本市场,仅有少量实证研究媒体与政府审计关系的文献,且研究结论不一;更鲜有直接研究媒体关注与地方财政安全的文献;更未发现将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因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出政府审计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媒体关注与财政安全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中介,媒体报道的有关危害财政安全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缺陷、财政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通过认知模式即媒体报道这些事项让受众感知,通过显著性模式即不同的媒体对同一问题进行报道或者同一媒介对同一问题持续不断地重复报道,通过优先顺序模式即对某一问题优先报道,将另一问题放在次优位置等[22],三种机制下使得受众对这些曝光的问题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基于以上分析,地方政府机构和人员作为媒介信息的受众群体之一,自然重视被曝光的问题,而且越是凸显的、优先位置的报道越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进而采取相关措施维护地方财政安全。

另一方面,“铺垫”效应理论*“铺垫效应”理论于1987年由美国传播学者lyengar 与 Kindar提出。认为媒体可以影响受众接收到媒体议题之后“怎么想”的问题,即当受众接收到某一媒体议题时,会无形间将该议题与之前接收的特定议题相比较,调取使用之前所接受的信息,并将其作为评价和判断当前议题的重要标尺。基于此理论,地方政府部门不仅重视媒体的曝光影响地方财政安全的问题,而且还会将此问题与以前曾被曝光的问题相联系,探究其中利害关系,促进其更加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财政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安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媒体关注越高,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高。

媒体关注作用于地方财政安全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媒体关注作用于地方财政安全关系

(二) 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素质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公众关注政府行为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公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地方或国家治理。而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舆论工具,传递大量的舆论监督信息,是公众参与治理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因其信息网络分布广泛、信息渠道多、消息来源广,新闻记者具有特有的职业敏感性,能及时、快速地察觉被审计对象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重大财政问题,给予有力揭示与曝光[3],为政府审计工作提供有效审计线索,助力审计查出更多的违法违规问题。同时,基于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政府审计作为媒体的信息接收者之一,也理所应当重视被曝光的问题,而且越是凸显的、优先位置的报道越能引起政府审计人员的重视。对政府审计供给方而言,当感知社会公众、政府部门、领导等对某一问题予以重视时,基于舆论压力或者维护自身公众形象和声誉,必然会加大审计投入,增派人员、增加资源、增加覆盖面、延长审计时间等,间接提高审计覆盖率,显著增加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数,检查出更多的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或管理中的不规范等问题,或者进一步发现这些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背后的财政体制机制是否正常运转、财政政策是否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财政管理是否存在漏洞等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a。

H2a:媒体关注越高,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发挥得越好。

除在审计取证环节,媒体关注可作为审计线索之一,为审计工作提供信息之外,在整改落实环节,媒体关注也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12]。对于被审计部门,若其问题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媒体对其关注度也就越高[3],在揭示更多的审计查出问题信息的基础上,政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针对这些与财政安全有关的财政行为问题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决定或者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移送相关案件或人员,纠正发现的相关财政资金和财政行为问题等。被审计对象在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时,基于维护自身社会公众形象和声誉的考虑,会更加积极主动做出相应的整改,上交应上缴的财政资金、减少应减少的财政资金拨款、归还应归还的渠道资金,积极采纳政府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修补财政管理和相关财政政策漏洞,完善这些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活动反映的问题背后的财政制度,促进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发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b。

H2b:媒体关注越高,政府审计抵御功能发挥得越好。

媒体关注可作为审计线索之一,为审计工作提供信息,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实施审查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提前发出预警,降低甚至避免相关财政问题的发生,促进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促使政府审计针对其发现并查处的财政资金使用及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或管理中的不规范等问题,在其职责权限内做出相应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加大处理处罚力度,产生更强的威慑力,致使被审计对象降低或者主动放弃违法违规活动[23],促进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c。

H2c:媒体关注越高,政府审计预防功能发挥得越好。

媒体关注促进政府审计功能发挥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媒体关注促进政府审计功能发挥的作用机理

(三) 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

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是指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审计计划,通过实施相关审计程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搜集相关信息,与财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既定标准相比,发现并揭示财政资金使用及其活动中的不合法合规合理情况、可能存在的财政管理漏洞、财政制度或政策缺陷,为之后做出处理处罚决定和提出相关补充完善财政制度或政策建议提供必要的信息。由于实务中政府审计的监督检查行为仍多是事后监督,对财政安全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政府审计可以通过发挥当年的揭示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影响下一年度财政安全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保障地方财政安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a。

H3a:政府审计揭示功能越好,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高。

在审计查出问题揭示的基础上,政府审计一方面可以通过事中及时发现与纠正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发现查出的问题归纳总结,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用其专业性知识,从独立客观视角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并实施跟踪审计,监督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挽回相应损失。另外,被审计对象一方面积极对审计查处的问题情况进行整改落实,纠正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积极采纳政府审计提出的有效审计建议,促使体制更完善、机制更规范、政策或管理漏洞得以修补等,抵制相应损失的发生,提高地方财政安全程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b。

H3b:政府审计抵御功能越好,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高。

在我国,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是法定要求。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第一条即赋予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神圣使命,第二条界定了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相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能。法律的要求使得政府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次,我国审计体制属于双重领导的行政型,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地方审计机关一方面在行政上向地方政府汇报,另一方面在职能上主要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且2015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发也进一步增强了其独立性。政府审计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增强了其实施的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公正性和超脱性,一方面可及时掐灭可能危害地方财政安全的火苗,从源头上规避财政风险;另一方面,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情况,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决定,加大处理处罚力度,使得政府审计活动对被审计单位具有较强的威慑性,这种威慑性可以有效降低危害财政安全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其发挥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c。

H3c:政府审计预防功能越好,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高。

政府审计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

图3 政府审计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作用机理

(四) 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分别从媒体关注与财政安全、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提出的假设1、假设2a至假设2c、假设3a至假设3c,我们可以发现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中介工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有关的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问题,及其这些财政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财政政策漏洞、财政管理漏洞、与财政安全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及其他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的揭露和曝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受众群体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威慑力,但是受到工作机制、权力边界的限制,媒体作为主要信息载体之一,仅是信息传递的中介工具,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方面直接作用有限,主要是通过作用在某一中介变量上,进而作用地方财政安全的,这一中介变量就是政府审计。

媒体关注度影响政府审计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三个方面的“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政府审计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又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安全程度。可见,媒体对地方财政安全的促进作用实质上是通过影响政府审计三大功能的发挥,进而促进地方财政安全的维护。由此,本文提出政府审计能够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三者之间关系如图4所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4。

H4:政府审计是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中介变量,即在假设1、假设2a、假设3a成立或假设1、假设2b、假设3b成立或假设1、假设2c、假设3c成立的条件下,控制住政府审计这一变量,媒体关注对地方财政安全的促进作用显著性降低或者不再显著。

H4a: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中介作用。

H4b:政府审计抵御功能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中介作用。

H4c:政府审计预防功能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中介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地方财政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地方财政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媒体关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使用“全文查询”条件,以“财政”、各“地区名称”作为检索词,手工搜集得到样本期间每一年度中国重要报纸对各地区财政情况的报道数量。政府审计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4年《中国审计年鉴》,地方财政安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5《中国财政年鉴》,控制变量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另外,需说明的是,由于最新的《中国审计年鉴》为2014年,且2008年前后的政府审计建议相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样本期间为2007—2014年。剔除明显错误和个别缺失数据,最后共计182个样本观测值。本文使用Stata1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按照Baron & Kenn检验中介效应的标准,政府审计这一中介效应成立必然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媒体关注显著促进地方财政安全;二是媒体关注显著促进政府审计功能发挥;三是政府审计显著促进地方财政安全;四是当控制政府审计作用发挥时,媒体关注对地方财政安全的影响显著性降低或不再显著[24]。同时,为减少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的内生性问题,借鉴学者谷峰的做法[14],本文考虑将各模型中作为解释变量的媒体关注滞后一期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效应。由于我国政府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借鉴学者刘雷、郑石桥的做法[17,23],本文考虑在构建各模型时将作为解释变量的政府审计以及作为控制变量的审计范围滞后一期处理。另外,为控制时间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各模型中加入年份的虚拟变量。基于此,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1. 媒体关注与财政安全

FSi,t=α0+α1ln(1+Mediai,t-1)+α2lnαNumi,t-1+α3lnαAGDPi,t+α4Pqi,t+α5Oldi,t+

α6MZi,t+α7GIdi,t+∑year+ε

(式1)

2. 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

ADi,t=α0+α1lnα(1+Mediai,t-1)+α2lnNumi,t+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

α6MZi,t+α7GIdi,t+∑year+ε

(式2.1)

AR1i,t=α0+α1lnα(1+Mediai,t-1)+α2lnNumi,t+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

α6MZi,t+α7GIdi,t+∑year+ε

(式2.2a)

AR2i,t=α0+α1ln(1+Mediai,t-1)+α2lnNumi,t+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

α6MZi,t+α7GIdi,t+∑year+ε

(式2.2b)

APi,t=α0+α1ln(1+Mediai,t-1)+α2lnNumi,t+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

α6MZi,t+α7GIdi,t+∑year+ε

(式2.3)

3. 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

FSi,t=α0+α1ADi,t-1+α2lnNumi,t-1+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α6MZi,t+

α7GIdi,t+∑year+ε

(式3.1)

FSi,t=α0+α1AR1i,t-1+α2lnNumi,t-1+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α6MZi,t+

α7GIdi,t+∑year+ε

(式3.2a)

FSi,t=α0+α1AR2i,t-1+α2lnNumi,t-1+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α6MZi,t+

α7GIdi,t+∑year+ε

(式3.2b)

FSi,t=α0+α1APi,t-1+α2lnNumi,t-1+α3lnAGDPi,t+α4Pqi,t+α5Oldi,t+α6MZi,t+

α7GIdi,t+∑year+ε

(式3.3)

4. 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

FSi,t=α0+α1ln(1+Mediai,t-1)+α2ADi,t-1+α3lnNumi,t-1+α4lnAGDPi,t+

α5Pqi,t+α6Oldi,t+α7MZi,t+α8GIdi,t+∑year+ε

(式4.1)

FSi,t=α0+α1ln(1+Mediai,t-1)+α2AR1i,t-1+α3lnNumi,t-1+α4lnAGDPi,t+

α5Pqi,t+α6Oldi,t+α7MZi,t+α8GIdi,t+∑year+ε

(式4.2a)

FSi,t=α0+α1ln(1+Mediai,t-1)+α2AR2i,t-1+α3lnNumi,t-1+α4lnzAGDPi,t+

α5Pqi,t+α6Oldi,t+α7MZi,t+α8GIdi,t+∑year+ε

(式4.2b)

FSi,t=α0+α1ln(1+Mediai,t-1)+α2APi,t-1+α3lnNumi,t-1+α4lnAGDPi,t+

α5Pqi,t+α6Oldi,t+α7MZi,t+α8GIdi,t+∑year+ε

(式4.3)

其中,αi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ε是随机扰动项,i=1,2,3,……,31代表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t表示年份。

(1) 被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张庆龙、谢志华、张斌的衡量方法[25-26],采用地区人均财政赤字与全国人均财政赤字的比重分别表示地方财政风险系数和衡量财政安全程度。财政风险系数越小,表示财政安全程度越高;反之,财政安全程度就越低。该指数建立的理由有三点:一是财政具有兜底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任何公共风险的爆发最终都会体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当支出大于收入时,即表现为财政缺口,是任何公共风险的最终体现。财政缺口增加,财政风险提高。二是各地区人均财政赤字对全国人均财政赤字的权重大小,可客观体现各地区的相对财政安全程度,这样的评价指标获得的数据更加客观,避免了主观赋予权重的主观问题,说服力较强。三是财政缺口均采用人均财政赤字,消除了各地区人口规模带来的潜在影响,更能客观体现各地区财政安全程度。

(2) 解释变量

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由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侧重点等存在不同,媒体的称谓也有不同,如“媒体关注(度)”“媒体(负面)报道”“媒体(负面)监督”“媒体治理”等,但其实质上均是对特定对象的报道和关注程度。借鉴已有研究对媒体关注度的度量方法,本文选取《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631种报纸对各地方财政情况的报道数作为媒体关注的衡量指标,并为减轻数量级的干扰,将媒体关注定义为lnMedia=ln(1+媒体对地方财政情况报道总次数)[22]。

(3) 中介变量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表明国家审计通过发挥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的免疫系统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健康平稳运转。揭示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行为的揭露,二是对揭露的问题行为进行惩戒。抵御功能体现在:一是对于审计发现与揭露的问题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完善体制、规范机制、修补管理漏洞等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二是促进所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并发挥有效作用。预防功能包括威慑功能与预警功能两方面,威慑功能是指国家审计做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决定可产生巨大的威慑力,促使被审计对象减少甚至放弃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计划;预警功能是指审计人员可利用其专业敏感性、职业谨慎性,及早发现苗头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避免问题的发生。

根据以上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内涵的界定,本文借鉴刘雷、郑石桥等学者的研究[17,23],将政府审计揭示功能AD确定为平均每个被审计单位审计查出的问题金额数,该数值越大,表示揭示功能发挥得越好。抵御功能采用审计处理处罚资金整改落实情况AR1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率AR2两个指标衡量。其中,由于上缴财政、减少财政拨款及归还渠道资金执行率与地方财政状况显著相关,而调账处理执行率与财政状况关系不大[27],因此AR1指标设定中不包括调账处理金额数。AR1、AR2数值越大,表示政府审计的抵御功能发挥得越好。对于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指标衡量,基于政府审计威慑功能的视角考虑,借鉴郑石桥等人的研究[23],采用审计决定处理处罚力度AP来衡量,该数值越大,说明审计处理处罚产生的威慑效应越大,政府审计预防功能发挥得越好。具体衡量方法如下:政府审计揭示功能(AD)=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情况金额/审计(调查)单位数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AR1)=(已上缴财政金额+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已归还原渠道资金)/(应上缴财政金额+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应归还原渠道资金),政府审计抵御功能(AR2)=被采纳和被批示的审计建议(报告)数/提交的审计建议(报告)数,政府审计预防功能(AP)=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情况金额。

(4) 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控制了审计实施范围(lnNum,等于在特定时间段内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调查)单位的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AGDP,等于各地区人均GDP取对数)、受教育水平(Pq,等于各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地区年末总人口数的比重)、老龄化程度 (old,等于各地区65岁及以上人数占地区年末总人口数的比重)、市场化进程(MZ,等于各地区“樊纲市场化指数”)、政府内部财政分权程度(GId,等于各地区人均预算内财政支出占全国人均财政支出的比重)等因素对地方财政安全程度的影响[17,23]。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由于篇幅所限,将描述性统计结果表略去,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各地区的财政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0154,财政风险指数最高的地区人均财政赤字约是全国人均财政赤字的5.7倍,相对财政安全程度最低,而财政安全程度最高的地区人均财政赤字规模仅占全国人均财政赤字规模的0.1725,可见整体来看各地区财政安全程度相差较大。作为解释变量的各地区总媒体报道最大值为9.6954,最小值为6.8773,标准差为0.4783,总体存在较大差异。作为中介变量的政府审计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与预防功能最大与最小值分别是9.6111与0.0240、0.9822与0.0485、0.9036与0.2196、0.6267与0.0067,可以看出整体来说差异较大,这些为本文研究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以及地方财政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控制变量方面,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口素质、老龄化程度、市场化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意义。虽然政府内部财政分权程度整体来说各地区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但这也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

(二) 相关性检验

为了排除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篇幅所限,将各变量相关系数表略去,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绝大多数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及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下,表明这些变量之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由于个别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5,本文进一步进行了vif检验,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表明整体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各模型选取相应的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媒体关注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媒体对地方财政情况的报道越多,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越小,地方财政越安全,假设1得到了验证。控制变量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程度与市场化进程三个变量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均具有显著性,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地区经济人均GDP越大,政府财政支出越多,财政赤字越大,风险越高,地方财政越不安全;老龄化程度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显著正相关,说明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越可能有较高的财政风险,财政越不安全;市场化水平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显著负相关,说明政府向市场分权下放越多的权力,地方政府越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源,地方越有足够的财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地方财政越安全。政府审计实施范围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审计覆盖面越广,被审计的单位越多,地方财政安全风险系数越小,财政安全程度越高。其他两个控制变量对地方财政风险指数的影响虽不显著,但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政府审计实施范围越广,地区人口素质越高,政府向市场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风险指数越小,地方财政越安全,这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整体来说,模型1得到验证。

模型2.1的回归结果表明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媒体对地方财政相关报道越多,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调查出的财政违法违规行为越多,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发挥得越好,假设2a得到了验证。模型2.2a的回归结果显示媒体关注与衡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审计处理处罚落实情况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媒体越多地对各地区影响财政安全的行为进行报道,政府审计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应上交财政资金、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以及应归还渠道资金得到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得越好,验证了假设2b。模型2.2b的回归结果显示媒体关注与衡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审计建议被采纳率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媒体对地方财政有关报道越多,政府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率越高,政府审计抵御功能发挥得越好,验证了假设2b。模型2.3的回归结果显示媒体关注与衡量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平均每单位审计查出问题金额中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正相关,且在5%水平上显著,支持假设2c的结论。即媒体对地方财政有关报道数越多,审计查出问题金额越多,做出的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越多,由此产生的威慑效应越大,其预防功能发挥得越好。控制变量方面大致符合实际情况,不影响本模型的稳健性。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模型3.1的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揭示功能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3a得到验证。即地方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越多,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越小,地方财政越安全。模型3.2a的回归结果显示政府审计抵御功能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3b。即地方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已上交财政资金、已减少财政资金拨款或补贴以及已归还渠道资金越能得到整改落实,越能降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越能保障地方财政安全。模型3.2b的回归结果表明衡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审计建议被采纳率与地方财政风险指数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支持了假设3b。即政府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财政行为违法违规问题、财政管理存在漏洞、财政政策或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率越高,地方财政越安全。模型3.3衡量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平均每单位审计查出问题金额中的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平均每单位审计查出问题金额中的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占比越高,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产生的威慑作用就越大,被审计对象降低甚至放弃危害地方财政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地方财政安全越能得到保障。

模型4.1、模型4.2a、模型4.2b的回归结果均显示媒体关注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负相关,但不再具有显著性;模型4.3的回归结果虽显示媒体关注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仍在10%水平上显著,但与模型1的1%显著性水平相比,显著性明显降低。而同时根据模型4.1的结果可知,政府审计揭示功能仍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模型4.2a的结果可知,衡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审计处理处罚结果落实情况仍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模型4.2b的结果可知,衡量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建议被采纳率仍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模型4.3的结果可知,衡量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平均每单位审计查出问题金额中审计决定处理处罚金额仍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当控制住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与预防功能变量,媒体对地方财政的有关报道数不再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政府审计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仍显著,政府审计在媒体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4。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假设1、假设2a至假设2c、假设3a至假设3c、假设4均基本得到验证。

(四) 进一步分析

根据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以及预防功能三者存在“基础”“重点”与“目的”的错综关系,可以同时发挥作用,而且作用过程是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因此,本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将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以及预防功能整合成一个用以衡量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综合指标(GA)来代替三者的综合效应,再次对前文提出的假设1至假设4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见表3。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3可知,媒体关注在1%水平上显著促进地方财政安全,媒体关注在5%水平上显著提高政府审计“免疫系统”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以及预防功能三者的综合效应的发挥,政府审计在10%水平上显著促进地方财政安全,当控制住政府审计这一综合指标时,媒体与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负相关,但不再显著,而政府审计依旧能在10%水平上显著促进地方财政安全。说明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

另外,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做法,将2007—2013年媒体对各地区有关财政的总报道数取中位数,高于中位数的媒体报道数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按此方式区分强媒体关注度与弱媒体关注度,再逐步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限于篇幅,文中没有列示)基本与前文多元回归结果保持一致,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六、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媒体关注能显著提高地方财政安全程度,即媒体对地方财政报道越多,地方财政风险系数越小。二是媒体关注能显著促进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预防功能以及三者综合效应的发挥。三是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维护地方财政安全具有显著性。四是政府审计在媒体关注维护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媒体关注是通过作用于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进而有效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也就是说,媒体对地方财政安全情况的报道并不能直接提高地方财政安全程度。

为更好地维护地方财政安全,本文认为可从促进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其与媒体的合力作用发挥的角度着手:一是进一步增加审计供给,推进审计全覆盖,扩大政府审计实施范围,查出更多的财政违法违规行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二是在落实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实时监控,促进被审计单位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审计建议的积极采纳,促进抵御功能的发挥;三是审计人员知识更新“常态化”,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审计建议,提高审计建议采纳率,完善财政体制机制、修补财政管理漏洞等,抑制危害地方财政安全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审计抵御功能的发挥;四是进一步增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其特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产生更强的威慑效应,促进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促使被审计对象降低或主动放弃危害地方财政安全的行为活动;五是加强政府审计与媒体关注的合力作用,形成长期互动机制。当媒体对危害地方财政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报道的同时或者一段时间后,政府审计对此或相关事项进行审计,首先,可借助这一报道为审计工作提供审计线索和信息,助力查出更多的财政违法违规问题,促进政府审计揭示功能的发挥。其次,可促使政府审计及早注意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前感知风险,发出风险预警,避免相关财政问题发生,促进政府审计预防功能的发挥,保障地方财政安全。再者,在媒体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政府审计加大审计决定处理处罚力度,产生更强的威慑作用,促使被审计对象主动放弃危害地方财政安全的行为。最后,在整改落实环节,媒体工作者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对查出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关注,与政府审计协同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和完善财政制度、修补财政管理漏洞等,进而保障地方财政安全。

由于研究条件和样本等限制可能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将媒体关注区分为正面、负面关注,分别研究两者对政府审计、财政安全的影响,深入探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财政政府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