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9-01-18丁纪琼张乐惠

智慧健康 2018年36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针灸

丁纪琼,张乐惠

(平武县中医医院 针灸科,四川 平武 62255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又可被称为贝尔麻痹或面神经炎,该病发病群体不固定,可于任何年龄发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无法完成闭眼、抬眉、鼓嘴等动作,并且大多数患者发病为一侧性[1]。目前,临床中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常以应用甲强龙或阿昔洛韦消除面神经炎症为主,而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恢复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也是其中的关键,其中以中医针灸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具有一定效果。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临床中也一直在对其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改进[2-3]。本次我院对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为给日后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所选取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中所提出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并且均为单侧发病。随机将9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从17-6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9.2±7.7)岁,病程从4天-3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6±0.5)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从18-6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9.1±7.8)岁,病程从5天-3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6±0.5)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有脑部肿瘤、脑血管病变、腮腺病变、中毒以及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情况的患者。经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均常规应用甲强龙或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面神经炎症消除后,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针灸,取阳白穴、四白穴、攒竹穴、合谷穴为针灸主穴,而风寒证者再取风池穴、风热证者再取曲池穴、目合困难者再取昆仑穴、鼻唇沟浅者再取迎香穴、舌麻或味觉减退者再取廉泉穴作为针灸配穴。对主穴采用滞针手法进行针灸,对配穴采用平补平泄刺激手法进行针灸,并且在针灸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需注意取穴手法力度适中,不可过重,针刺后留针20 min左右,每天针灸1次,持续进行4周。而对观察组实施针灸配合穴位按摩,针灸方法、时间均同对照组,穴位按摩于针灸后进行,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双手掌四指并拢并紧贴患者面部,由迎香穴始,由下往上经攒竹穴至阳白穴进行推拿按摩,随后使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由太阳穴始,经鱼腰穴、攒竹穴、四白穴、瞳子髎穴进行眼周穴位按摩,再将四指并拢,由下颌部始,经地仓穴至颧髎穴进行推拿按摩,最后单独对两侧迎香穴、风池穴及合谷穴进行按摩[4-5]。按摩时以穴位出现算账发热为宜,每日按摩1次。持续进行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1.4 评价标准

参照house-bro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将其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为面部两侧轻度不对称,口歪眼斜症状明显改善,面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仅偶有连带运动;无效为面部两侧明显不对称,口歪眼斜症状无改善,面部功能仍有明显活动障碍。计算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另外,护理前后采用面部神经功能评分表(MHBN)对患者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面部神经功能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为(±s),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n、%,并对%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HBN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MHBN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HBN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HBN评分对比(±s)

注: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

组别 阶段 MHBN评分观察组(n=48) 护理前 41.26±3.61护理后 83.25±4.21*对照组(n=48) 护理前 41.75±3.72护理后 67.62±5.21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护在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也在大量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可取得良好效果。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面神经损伤而出现的周围性面肌瘫痪,而在中医学理论中认为其是由于脉络空虚、卫气不固致使风邪侵袭少阳、阳明经络,导致气血闭阻、经脉失养,进而令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在常规应用药物消除面神经炎症后,尽早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是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6]。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之功效,而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对麻痹部位手足阳明经穴、手足太阳经穴进行针灸,可有效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调舒经脉,使其调和畅达,经脉自养,进而诸症得除[7]。而面部穴位按摩可通过直接刺激面部穴位而使气血畅行、经络贯通,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时,不仅避免了针灸单一应用时刺激强度不足与治疗范围小的不足,并且也可对舒经活络、调和气血加以强化,从而可进一步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8]。在本次对比研究中,同期护理条件下,实施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面部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可观,也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谈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